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王越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稽山鏡水行之三—臥薪嘗膽成大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2期  作者:何有基 出版时间:1999-02-10
    关键字: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中杂识 卧龙山 越王台 怪山 越王剑

    当你漫游在绍兴城里的大街小巷,或鄕间的阡陌细路,一提起越王句践,人们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述当年句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至今留下众多的国古迹。句践(?——公元前四六五年),又名菼执,春秋末期国君主,他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和『十年生聚,十年敎训』的毅力成就大业。据《中杂识》载:「越王句践,其先,夏少康庶子也,封于。传至允常,始称霸。数于吴战,结怨。」公元前四九六年,君允常新丧不久,吴王阖闾趁句践初立之机,兴兵伐,二军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结果阖闾

  • 文章羊城名胜越王楼琐谈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3期  作者:孟秋  出版时间:2001-07-31
    关键字: 越王台 越王楼 家乡风貌 羊城

    邹鲁气销沉剩有台,登临怀古剧堪哀;河山百战仍残壤,天地无情化劫灰。荆棘铜驼遗恨在,东南锁钥为谁开;茫茫过去皆陈迹,休说当年产霸才。

  • 文章詩詞二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2期  作者:馬驌  出版时间:2002-04-01
    关键字: 诗词 至善园 越王台 游记

    暮游至善园招鹤籣亭侧,听莺水榭汀。花飞轩上月,柳舞槛前风。去里一海碧,隔乡数障青。闻他歌调,不是故园声。注:至善园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侧,仿绍兴兰亭八景所建造,是一典型的江南庭园。桂枝香·登越王台登临向晚,正古暮春,龙山雨渐。古殿台前阶下,青苔荏苒。越王曾是陈兵处。觅英雄,前踪难辨。宫风雨,谩嗟荣辱,任吾圈点。忆当年吴江策骞。看廿年辛苦,雄心无限。占得几行青史,都作别传。古今胜负棋枰事,但回首,一样山瓛。至今唯有,三雨村妪,倚门指点。

  • 文章端陽節綠艾懸門、青蒲注酒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石岑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端午节 粽子 越王勾践 艾草 习俗

    可知粽的沿革历史已经甚久。端午有龙舟竞渡之俗,据事物纪原书内引楚传云,起于越王勾践。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为屈原没汨罗,人伤其逝,并将舟楫拯之,因以为俗。岁华纪历曰,因勾践以为成风,拯屈原而为俗也。据此而论;竞渡起于越王匀践,地濒海;操演舟楫练水军,皆在伐吴复国,由此可见竞渡是由战国越王勾践成为风尙,救屈原而成为习俗。据玉芝堂谈荟书中,岁华节次题目中,端午有多种习俗,至今已渐见式微,五月五日,蓄兰沭浴,谓之浴兰节,见岁时记。采艾悬于户上,朱索五色印为门户

  • 文章福州—「福地」?

    来源期刊:《闽聲》 第41期  出版时间:1970-11-30
    关键字: 榕树 越王山 天涯 福地

    建宁等地,东溪亦汇于南平,四郡之水,合流由江入海。以山势论,越王山为主脉,自大嘉山由五凤龄腰入城,负扆南面。山有四条,曰「横山第一,天宁第二,高盖第三,方山第四」。水环束有九条,即福州人所谓:「到任桥第一,安泰桥第二,九仙桥第三,洗马桥第四,虎策桥第五,沙合桥第六,万寿桥第七,江南桥第八,乌龙江第九」。西北则诸山环绕,东南则双江带流,洪山内抱,台江外衞,这是福州城的形势。

  • 文章谒南越王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1期  作者:陳沅淵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诗作 南越王墓 感怀

    割据南疆戴冕旒[1],迷离隐墓见荒丘。江山胜蹟空凭吊,云去无心水自流。[1] 墓中有刻着「文帝行玺」的金印,可见第二代仍自尊为帝。

  • 文章「臥薪嘗膽」不是句踐一人的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3期  作者:陳家驥 出版时间:1999-03-10
    关键字: 越王 勾践 卧薪尝胆 吴王夫差 史记 仲尼弟子传

    一则成语,两件事,两人的事,联成一句,误把它当作一件事,一人的事。卧薪尝胆的「卧薪」,示不敢自安,「尝胆」示不求甘味,皆为刻苦自励,誓复国仇之意,若将卧薪尝胆统归于越王句践一人,则背离史实。卧薪,乃吴王夫差之苦行。公元前四九六年,吴王阖庐,擧兵伐军反击,阖庐伤重死,临终召太子嘱曰:「毋忘句践之仇。夫差继位后,矢志为父复仇,朝夕卧薪上受苦,不忘父仇。《十八史略·一吴》:「吴伐,阖庐伤而死,子夫差立,子胥复事之。夫差志复仇,朝夕卧薪中,出入使人呼曰

  • 文章故鄉拾穗(八六)雜憶——灘簧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56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81-09-15
    关键字: 滩簧 常锡文戏 百万叹穷》 越剧

    规模与「申曲」「剧」相伯仲,在固定戏院内之舞台上演出,演出之戏码,除每天一本之剧本外,尙有长篇剧本,连续演出数日或十数日者,剧团之开支,完全依票房收入维持之。滩簧所演之剧本,据记忆所知,大约为:庵堂相会、借黄糠、杀子报、同恶报、六月雪、白马驼尸、秦香莲、珍珠塔、万花楼、百万叹穷、李三娘磨豆腐、棒打薄情郞、珠沙痣、碧玉簪、小白菜、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丽君、玉蜻蜓、翠屛山、刁刘氏……等,此均系依据流传民间之通俗章囘小说演义或故事而编写者,寓有敎忠敎孝

  • 文章漫談廣州遊樂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鄭玉芝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广州市 娱乐 南越王博物馆 越秀山 镇海楼

    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墓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禹的南国王的陵墓,距今已二000多年的史蹟。是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陪葬品最丰富的汉初古墓,也是岭南地区唯一全用石块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现壁画的彩绘墓宝。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族文化的特色。广州,府名,为广东省首善繁荣都市,广东省会所在地,旧时称「穗城」,或「五羊城」。秦汉时为「南海郡」,汉初南越王赵佗所据。三国时,吴置广州为「南海郡」;五代时,南汉刘隐据此,明置「广州府」,清仍之

  • 文章我們的故鄕——長汀(上)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2期  作者:長汀文化局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先民 闽越王 城址三变 长汀县志 长汀名胜 朝天门 古井 围山盆地 宋清建筑 府第式建筑

    宫,供奉蛇塑像祭祀,蛇塑像至今完好保存,这是闽族人聚居的最有代表性的实物见证。自东汉末年开始,从中原避役迁来的三千多户人口客居在汀江一带,出现了外地人客居的村落。以后历史上的几次大动乱,大批中原人口南下,形成了定居汀州的主要居民—客家。宋元之间,客家人沿汀江迁往广东一带,明清间又有大批的汀州客家人迁往海外。随着历史的推移,客家成为我国汉族中一支重要的民系。现在,每年都有成批居住在东南亚各国的港澳台地区的客家人返汀寻根访祖。据《永乐大典》、《诗史方与纪要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