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松江共返回5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回忆中的松江(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8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回忆松江 八一三战役 松江撤守

    九、松江撤守前后「八一三之役」沪战开始,迄松江撤守告一段落。因将撤守前的种种,就印象较深刻的摘要提出,藉明当时实情。(所述日期,全凭记忆,无文书纪录,可资查证;且危急之际,晨昏昼夜,颇为模糊。果有前后差错一或二日之处,尤盼松江父老,赐予指正。)1 沪战至十月下旬,西线颇危急,浦东张总司令发奎所部悉被调增援;因而所遗防务,由本区保安队负责。2 当时战区由陈公辞修负指挥全责,驻靑浦「北干山」(电话中传述地名如此,是否音误,待正)。代张总司令负责浦东防务者为

  • 文章連雲書屋瑣記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8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松江大轰炸 怀念恩师 松江县中

    松江的大轰炸补述第五十七期鄕讯,刊登王公璵先生撰写「囘忆中的松江」,其中敍述松江在日军侵略时,被滥施轰炸,屠杀无辜百姓,厥状甚惨,令人发指,至今虽已时隔将近半个世纪,可是在我们脑海中记忆犹新,痛恨永在心头,日本对我侵略,是铁的事实,岂能随便湮灭的。王公老所记第一次轰炸日期为二十六年八月杪,被炸的是北上沪市列车,与本人之记忆略有出入,提出以供参考。在我记忆中,松江遭第一次轰炸是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被炸的火车可能是二列,一列由沪南下的特别快车,另列是由杭

  • 文章談家鄕的地方戲與說藝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34期  作者:柯展人 出版时间:1977-01-01
    关键字: 松江 地方戏 说艺 追忆

    大陆城鎭,由于交通、文化、敎育、经济等的种种条件关系,娱乐事业大都不很发达,家鄕松江位于沪杭线上的一个城市,虽然距离上海很近,但是鄕人保守,风气仍很闭塞,我国各地的戏剧除了语言上能够听得懂的如苏滩、申曲、绍兴戏、文明戏、评弹、大京班、电影等尙有演出外,他如川戏、粤剧、徽州戏、河南梆子、福州戏甚至一江之隔之苏北戏等,都无揷足演出之机会,所以亦鲜无欣赏的机缘了。吾鄕最原始提供一般大众的娱乐,是说因果(又名小热昏),唱宣卷与太保书等,这些玩意,可说是开宗明义

  • 文章無松不成報

    来源期刊:《浦東》 第80期  作者:徐欣 出版时间:1995-05-31
    关键字: 上海报刊 《申报》 松江评论》 松江报刊 报刊创办人

    松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城,历来文人荟萃。民国以来,受新文化思想影响,为介绍先进思想,唤起民众,提高文化知识,创办报刊,以启蒙为主旨,其时报人辈出。邑人在申办报也名盛一时,曾有「无松不成报」的美名。辛亥革命至今,松江人创办的报刊、杂志有数十种。这些报刊(除汉奸报刊外。当然也可作反面教材),都有不同程度地宣传进步,颂扬正义,激励爱国思想;扬善抨恶,主持公道传播科学常识,批判封建迷信等方面都起了良好反应。现就近代松江人创办的报刊杂志分两部分辑录如下

  • 文章松江城裡古跡多

    来源期刊:《浦東》 第67期  作者:顧福龍 陸機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松江 电信局 桥里庙 庙里桥 陆逊点将台 松江府台衙门

    我出生在松江城内西司弄西面,抗战前我在松江电信局任技工,这个电信局属于私人经营,是松江富商朱久望创办的,该电信局的位置在普照寺南面,近松江体育馆。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东跑西走,所以看过很多松江的古蹟名胜,也听过民间传说。现在就我记忆所及略记一、二:一、桥里庙:这座桥三面街道二面桥的建筑方式,在西门之内桥的对面有孙珍三笔墨庄、戴永和钟表店等几家店舖,靠东面有一家装佛店靠河边近桥的路旁有一家大中华百货店,座东是浦东川沙人开的,靠西面沿河边有家宛珍照相馆(位置

  • 文章松江省中琐忆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25期  作者:曹墨石 出版时间:1974-10-01
    关键字: 松江琐忆 中学记忆 三跳大王

    我能够进松江省中读书,乃拜县立枫泾高级小学校长和我小娘舅之赐。我小时候很贪玩,不用功读书,考试成绩时好时坏,因为毕业考试不及格,级任老师不准参加会考,但校长认为我有些聪明,主张再给我一个机会,特准我去参加毕业会考。当时小学毕业会考在松江县城举行,考试成绩在八十分以上者,在报上公布名单,全县各小学都以榜上有名为荣。枫泾小学连年失利,那一年有三个高材生校方寄以很大的希望,可是会考的结果,都均榜上无名,等到正式成绩寄到,出乎意料的是我这个顽皮学生倒考得最高分

  • 文章鄉下傳奇—豬汚潭

    来源期刊:《浦東》 第74期  作者:顧龍華 出版时间:1993-11-25
    关键字: 猪污潭 民间传说 松江 白龙潭 米市

    松江莫家弄底,东兴桥之西,白龙潭之东有一圆潭,约有二一三十丈的直径,与二条河相通流。据传说很久以前此潭原是一位富户的住宅,膝下生有一个独子,当其子二十岁那年,乃父去世,接着独子生了一场重病。延请名医诊断,说他害的是相思病,心病必须心药医,非药石可治,不必开方。他的母亲爱子心切,就偷偷问他因何会害下这相思病的?想不到他竟坦白讲出日夜想念的就是母亲。当时其母还只三十多岁,富贵人家养尊处优,生得细皮白肉,容颜娇好。儿子从小带在身边,又因是独子,嫟爱非常,成长

  • 文章松江岳庙街源远流长

    来源期刊:《浦東》 第85期  作者:吳仲炳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松江 岳庙街 地方志 旧日繁华 今夕对照

    唐天宝十年(751年),以华亭为县,属苏州治。(《云间志·封域》)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府。翌年(1278年)改称松江府。贯府县两治之前有「大街」。(陈继儒主纂《松江府志》卷三)松江人俗称「十里长街」。大街的黄金地段商市中心为岳庙街,因街的北侧有岳庙而得名。松江岳庙始建于何时,已无可考。北宋后期,约在1093—1107年间,邑人朱谔扩大庙宇建筑,乃具宏寺大庙规模。朱谔系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初名绂,官至兵、礼、吏三部尚书,大观元年

  • 文章松江太守明日来

    来源期刊:《浦東》 第37期  作者:殷國 出版时间:1984-07-15
    关键字: 松江太守 赵豫 息讼 明日来

    明宣宗时,赵豫出任松江府太守。小老百姓喜欢打官司,一言不合就你揪着我、我拉住你,吵吵嚷嚷地来到衙门里告状;赵豫遇到这种情形,总是不立即升堂审案,而传谕告状者:「明日来。」小老百姓起初听太守这样说,都暗中讥笑赵太守怠职;赵豫却我行我素,久而久之,里巷间竟传唱着「松江太守明日来」之歌谣,后来人们才渐渐悟出了「明日来」的道理。原来上衙门打官司的人常常是一时气愤,在当时谁也不肯先示弱,才会闹到衙门中;但过一夜之后,气就消了,想想昨天的冲动鲁莽,自己也觉得可笑,更

  • 文章「浦東」——這名稱的由來

    来源期刊:《浦東》 第73期  作者:奚肖秀 出版时间:1993-08-25
    关键字: 《浦东名考》 地理位置 松江 黄浦江 盐场

    本文系上海劳动报「上海潮」专栏所刊「浦东名考」,经老友朱颜兄提供该文,内容有关我乡史乘,殊为珍贵,兹请本刊予以转载。俾此间浦东乡长。了解「浦东」命名之由来。「浦东」一词之由来诸多人咸知是以自然地理位置取名,乃地名史上约定俗成,上海城区以黄浦江为界,各谓之「浦西」「浦东」即是这一程式之延绵。宋元时期,上海地区最大河流是「松江」(元至元十五年改吴淞江即今苏州河),仅箭力之遥之黄浦是松江一条支流。明初吴淞江严重淤塞,永乐二年,尙书夏原吉浚范家滨,引吴淞江接大黄

共53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