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明治维新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被烙印的天空——中日千年糾葛與父親的志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五兄弟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大化改革 明治维新 马关条约 卢沟桥事变 轰炸重庆

    (注:梁銘毅/圖)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歷史悠久凡四、五千年,雖歷世遭異族匈奴、鮮卑、羯、羌、俄、日等侵擾,然代有才人英雄,多能化危爲安,使民族延續至今。然翻遍諸史,其中使中華民族遭摧殘之烈,殺戮之重者,莫如日本帝國所爲。兩個民族相交二千年,卻以八年抗戰是兩個民族全面的交手。先父王全友先生恰逢斯時,且事關家父忠孝節義之生前志業,不敢或忘,是以敬撰於文末。日本與中國隔海直線距離一三三〇浬,間與朝鮮相距八二〇浬,朝鮮成了兩國之間的跳板,也是惹事生非之地。中華民...

  • 文章清廷創建海軍與中日甲午之戰紀要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5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清朝海军 明治维新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

    式微,一八六五年,在西方列强压迫下开放海禁。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天皇即位,迁都江户(东京),致力革新,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工商业发达国家,学习政治、军事、经济等技能,学成归国后,都获得重用,参与国家各项建设,国势遂蒸蒸日上,成为东方唯一的强国,史称「明治维新」。日本国势逐渐强盛后,也仿效西方列强殖民政策,开始侵略邻邦;一八七四年,首先入侵台湾,一八七九年进占琉球,继而侵扰朝鲜及中国,成为东方崛起的帝国主义侵略者。二、中国开始创建现代化海军鉴于西方列强船坚砲利及

  • 文章詠霓公甲午戰爭筆記輯要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6期  作者:王敏 出版时间:1999-06-10
    关键字: 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议和 马关条约

    台湾光复五十三周年前公诸于世,藉供国人记取惨痛历史,激发爱国情操,奋发图强。战争情况甲午战争起自朝鲜,朝鲜自明末降清,日本明治维新后,亟谋侵略朝鲜,光绪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日本迫朝鲜订立商约。光绪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朝鲜发生内乱,日本出兵朝鲜问罪,朝廷亦派吴长庆、丁如昌等率兵至朝鲜,先至汉城执大院君归,乱平后,吴长庆留鎭朝鲜,日本亦不退兵,光绪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日军助朝鲜独立党作乱,为清军讨平,次年,日本派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订约于天津,约定两国

  • 文章「甲午戰爭」一百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百年纪念 蒋廷黻 九一八事变 明治维新

    公元一八九四年(淸光绪二十年,甲午)七月,中国与日本在朝鲜,在黄海发生陆海大战。那次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成功后,国力大增,于是有「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主张,野心勃勃的向外扩张,我国首当其冲。际此,有朝鲜东学党之乱,淸政府派兵驰援平乱,日本亦出兵朝鲜。乱平后日本拒不撤兵,并蓄意向淸军挑衅,一场令中国人椎心泣血的「甲午战争」,于焉开始。结果,淸政府派驻朝鲜的陆军全军覆没,在黄海上的「北洋舰队」也溃不成军。我国战败,而且败得很惨!战后签订

  • 文章一八七四年日本出兵台灣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邵雍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台湾事件 日军侵台 明治维新 《北京专条》 近代海军

    一八六八年,明治天皇即位時發表的親筆詔書,稱「開拓萬里波濤,佈國威於四方」。六月天皇政府改革官制時,明確規定負責外務的「外國官」的職責是掌管「國際交往,監督貿易,開疆拓土」。一八七一年十二月曾有琉球漁船漂流到台灣,與當地高山族人民發生衝突。一八七三年日本政府藉此事件向清政府交涉。清政府稱:「二島倶我屬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決固在於我。……何予貴國事,而煩爲過問?」但所云「殺人者皆屬,『生蕃』,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窮治」,被日方抓住把柄,作爲侵略台灣之藉口。一...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