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群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賢 李鴻緖先生遺作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2期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挽居正 代捥朱怀水 挽于右任 挽胡适之宗南警予 挽陈松庵 挽赵季勋 作者自寿 代寿徐源泉七十 寿李绍绪 寿阮澄甫

    问政具长才,武兼资,仲由一舸从浮海。虑忠思衞国,江山待复,宗泽三军唤渡河。挽 江西萍鄕人,留日,曾任司法部江西厅长,年八十六,民国五十年某月十六日逝世辅国各本革命精神,议席倒袁,护法莅粤,数十年,今雨相交成旧雨。里,光风剧痛变罡风。隔邻突听离尘消息,征明寿考,彦博丰仪,刹那挽于右任院长元勋得华岳之灵,下作地维,上为天柱。遗嘱共延陵不朽,深埋海底,高葬山巓。代挽于右任先生(民国五十三年十一月十日下午八时逝世)名并太华高,百二河山怀旧雨。身栖瀛海濶,三千

  • 文章打破缄默

    来源期刊:《闽聲》 第11期  作者:怡閣 出版时间:1967-05-01
    关键字: 张群 陈孝威 身份 序文

    总统府秘书长张(岳军)氏,首任行宪第一任行政院长,罗致阁员,极一时之盛,皆系第一流杰出人物,因而有华阳相国之种,世人呼华阳而不名,示尊崇也。政府迁台后,氏久任总统府最高幕僚长,虽为第一流老政治家,但经常保持缄默,不作任何国际性谈话。今为陈孝威近著:「我怎样结交罗邸杜」一书作序,情并茂,华实兼备,诚为醒世之大章。尤以其阐述世界及亚洲局势,寄希望于美国朝野之能及时振作,不要蹈「天与不取,必受其殃」之历史规律覆辙,一弹三叹,语重心长,固霭然仁者之言也

  • 文章南昌安义「古村」等名胜古蹟令人赏心悦目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易清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南昌安义 “古村 古民居 风景名胜 赣文化

    南昌 易清南昌市安义县是个明古县,经中科院古脊推动物与古人类硏究所实地考证,五万年前古人类就在安义土地上繁衍生息。境内八大景观、六大遗址名闻遐迩,尤以「七篮洞」、「圣水堂」、「孙虑城」、「古村」等名胜古蹟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古村」的京台、罗田、水南三个村地处南昌至安义之间,离县城仅十公里,且三村呈三足鼎立状,彼此之间相距仅一里之路。京台村有古民居二十余幢,清代古戏台一座,明代麻石门牌坊,砖质宝塔,古水井三口,而最大的一幢古民居竟有四十八个天井

  • 文章湖南才子李群玉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3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李玉 对联 历史趣闻 文学趣事

    唐代诗人李群玉,字山。湖南澧州人。工诗,善书法,爱吹笙,性情旷达,无意仕途。一个炎热的夏天,他游学到梦溪一带,天黑时才找到一座破庙作为栖身之所。庙内蚊子满屋飞,他用蒲扇扑赶,因而睡得很不安稳。隔壁房内住着一位塾师,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哼哼地唸个不停。李群玉更觉烦躁,便高声吟上一句:什么蚊()子哼来哼去,欺我未曾设帐。正在批改作业的塾师听他藉说蚊子,把自己喻为嗡嗡不休的蚊子,大为恼火,恰好他看见一只老鼠钻进了书箱,便顺手甩去一本书赶老鼠,并随口吟道

  • 文章古建群體的典範——流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6期  作者:北子 出版时间:2001-11-01
    关键字: 古建筑 流坑 村落建筑群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乐安 北子流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西南部,北距县城三十八公里,西去所属牛田鎭六公里。全村总面积三.六一平方公里,四七〇〇余人,全为董姓家族。就是这个村子,集中体现了吉抚两州的古代化,如今被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称为物,古建筑中的「明珠」,誉为「江西古代明的典型」。流坑村古代建筑宏大壮观,村中广宇大厦鳞次栉比,气势磅礴,一个村中保存古建筑物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建筑之美,国内罕见。流坑全村共有五〇〇余栋建筑,其中明清建筑就有三〇九栋,而明代建筑或具有明显

  • 文章大台北客家歷史行腳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8期  作者:張雲龍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族群 公寓 孙中山 客家艺文活动中心

    北新庄「武圣庙沿革碑」上,碑有叙述台北泰山的永定客家贡生胡焯猷,于新庄米市所倡在新庄街上建立奉祀关公的武圣庙,而台北松山的广东鎭平客家张穆捐出大量田产来兴筑此庙,此说明台北盆地内客家人对信仰的重视。在客家移民的社会化历史中,我们透过古蹟物的寻根,看到先人如何来安定人心、凝聚族及客庄情感。其它台北市的客家化场所还包括有: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务委员会管理的台北市客家化会馆与台北市客家艺活动中心。台北市客家化会馆于民国八十七年十月三日成立,主要提供客家乡亲

  • 文章春秋战国西戎族、铜器颇精致新疆古墓遭盗掘、流失古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6期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少数民族墓葬群 西戎族 青铜器 盗掘古墓文物案 坎儿井

    ▲宁夏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固原县发掘出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数民族墓葬,在廿七座墓葬里共出土各种物二千多件。墓内遗物主要有兵器、车马具和装饰品。兵器有戈、矛、短剑、箭头等;车马具有马衔、马镳等;装饰品有鸟纹、马头、鹿纹等各种牌饰,以及骨质刻品。各种器物除少数骨质外,均以青铜制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五件长短不一、两端封闭的针锥铜管,管粗如拇指,长者近半尺、短者寸余。打开后,里面装满了骨针和铜锥,骨针形状及精致程度几乎和现代针没有区别,铜锥则小巧锋利。据

  • 文章山西古物的新发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古文物 新发掘 壁画 木化石群 北魏浮雕石棺

    正派人物的「素面」「俊扮」;滑稽和反派人物的「花面」,以及一些性格粗豪的正派人物的性格化的勾脸,比起宋元时期,只有二种基本化装形式,则有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一九八八、三、一三、中央日报海外版(三)山西长治县木化石落【本报东京十三日电】据来自太原的报导山西物工作者最近在山西长子县境内发现一木化石落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所罕见。据报导早在一九八三年长子县南陈鄕一农民就在附近的山头上首次发现两株木化石,这次发现的木化石落系暴露在地面上的就有三十二棵,它们有的

  • 文章丁村化遗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丁村文化遗址 明清居民建筑群 木雕 汉族民俗博物馆

    丁村的地理位置丁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原襄陵县、汾城县合并而成)县城南十公里的汾河东岸,东依奇峰突兀的塔儿山,西傍山峦叠嶂的吕梁山。在两山遥峙的河谷地带,汾河从中间滔滔流过。两岸梯田纵横,荿林密布,水足土沃,物产丰富,是山西南部物阜民丰,人荟萃富庶地方,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民族闻名于世的化瑰宝——丁村化遗址。挖掘地下物丁村化遗址,北起史村(今襄汾县城),南至柴村,包括沿汾河东岸长达十一公里的古代汾河河谷地带,它是五十年代以后发现的重要

  • 文章厚板塘名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9期  作者:高學江 出版时间:2015-05-15
    关键字: 厚板唐名村 地理历史 建筑群 建筑历史 道家文化

    迷路。夏季水面。荷叶青翠、莲蓬柄柄、若清风徐来,阵阵荷香扑鼻飘过,水中鱼儿嬉戏,众生和谐相处,好一派清新自在的田园风光。村旁白塔,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厚板塘整个村庄坐北朝南,“涂近仁堂”建筑由西向东,依次设有“进士第”,“侯炸东绵”,“丛桂流芳”,“大夫第”,“通奉第”,“林第”六个巷门,每条巷子都是用麻石条铺砌而成,从“丛桂流芳”巷子以东,则是该村三大核心建筑组群,它们从前至后,主体建筑都是六进呈前低后高之势。涂士良大家族宅第位于村子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