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捐资共返回5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捐资兴学的外省客在汉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崔永德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捐资兴学 档案资料 历史

    师法方孝儒,捐资兴学,开堂授课,他怕学堂因人亡而停开,为学堂购置校产(水田),学堂有了固定收入,才能自力更生,才不受官吏摆布。并将同乡方祠堂加以扩充,开馆授课,仍不失为一好官,方氏祠堂存在三百多年,被红小鬼摧毁。三、张仕隆.河南安阳人,嘉靖三年,任陕南道尹,兴修水利,捐资兴学,开馆授徒,不遗余力,也为陕南造就不少人才。四、赵健.安徽泾县人,万历二十二年,任陕南道尹,提倡办学,培育人材,也算是位很不错的清官。五、陈玑.河南堰城人,正德年间任汉中知府,到任后,以振兴学堂列为

  • 文章沉痛悼念顧懷祖先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范振宇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顾怀祖 悼念乡贤 捐资办学 射阳大学

    昧心客,怎比顾公大无私,顾氏万姓一分子,勤奋廉洁老布衣;捐资兴敎造福利,黄发垂髻都感谢,千万桃李沐春风,万千学子频歌诗;君不见,和平奋斗国父训,仍湏努力齐响应,乐善好施世家风,孝友仁爱乃庭训;枌榆子弟盼留学,无私赞助不图名,旅台鄕邻葬地少,捐修祠墓礼孤魂;海陆万里联系稀,创办刊物播佳音,推广科技大交流,开展和平之竞争;又不见,慷慨好义集一门,愧煞春秋孟尝君,富而不骄富同情,化敌为友感化人;以德报怨抒肝胆,光明磊落照远近,故鄕闭塞盼小康,瓦灶茅毯土脚床;游子归

  • 文章我的大姑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4期  作者:陳惠蓮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大姑妈 往事回忆 倾囊捐资

    寸步不离,寒暑无间,除了替换内衣、洗涤下身,交由老女佣担任外,其他应该由自己做的事,从不假手他人,至于对亲戚邻居,都是一团和气,亲友中家道困苦者,三百两百的尽量接济,丝毫没有吝色,附近有一所盲哑学校,因经济来源断绝,势将停办,大姑妈倾囊捐资,幷在百忙中抽出一部份时间,前往敎课,因此不到两年,凡是认识大姑妈的人都翘起大姆指来说一声「要得」!大姑丈因公务繁忙,要接她前往住所居住,大姑妈慨然拒绝,并写信吿诉他说:「养儿防老、积榖防饥。」你学以致用,经年在外,不能养志

  • 文章郭母鄧太夫人追思錄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23期  出版时间:1995-09-15
    关键字: 讳勉秋 济贫 捐资 造桥 乐善

    人间菩萨、闺壸懿范——郭母邓太夫人讳勉秋,旅毕人生道程,圆满人生功德,驾鹤西归,御返瑶池,亲朋戚友,惊闻噩耗,莫不肝肠寸断,悲恸万分。太夫人一生行谊,非仅建立幸福美满家园,且功在社会、功在国家,特恭撰「追思录」,以表崇高之敬意,而为永恒之哀思。太夫人天性慈悲为怀、乐善好施、敬老尊贤、扶弱济贫、造桥舖路、捐资兴学、济困解纷、热心公益、回馈布施、默默行善,发菩提心广结善缘,从不后人。其善行义举,诚难以详述。谨略陈如下:长期捐助高雄市乐育辅儿工艺中心,照顾

  • 文章沈星耀三兄弟捐资修复横林家鄕石桥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9期  作者:方小龍·錢太康  出版时间:1999-07-15
    关键字: 翠华桥 三兄弟 捐资 修桥 公益

    武进市横林鎭江村村的一座已有八十年历史的石桥——翠华桥,日前由台胞沈星耀、沈中耀和武进市台谊会副会长沈德耀三兄弟捐资修复。江村地处泸宁铁路北旁,设有横林火车站。景华联圩、芙蓉圩区的崔桥、横山桥、芙蓉及无锡玉祁等地的村民都要到横林火车站乘车往上海、上南京。但到火车站有一条西自横林水塔桥,东至玉祁连通大运河的荷花塘河阻隔。要过河只能靠小船和采菱盆或划水渡过,来往极为不便。一九二〇年,一位名叫翠华的女人,一生未嫁,捐出所有积蓄,在荷花塘河上建造了一座三孔条石

  • 文章我的父親隨緣老人(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5期  作者:高啓圭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人物传记 行善 捐资兴学

    編者按:鄕賢隨緣老人高仁佛先生,湖北京山宋河人,畢生行善,建設鄕里,支援革命,懿行碩德,由其次公子高啓圭敎授撰文狀述,本刋於第二十四期起登載;茲再續刋原文,以饗讀者。

  • 文章德鑑翁行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1期  作者:陳世昌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陈德鉴 人物简传 修缮家庙 捐资家乡

    兴国 陈世昌尊堂叔祖德鉴,字辉,系堂先祖,祖旺公之次子,昆仲有二。幼时家境清贫虽未有高深学历,但天资聪慧才智过人,有胆有识,学有所成业有所就,仕途亨通。初从政,后从军,历任鄕队附、干事、副鄕长后,于风云变幻之故,投身于军界,随营离鄕去台,曾任陆军师部无线电台台长,陆军总部人事参谋,退役后从商。于一九五九年才成家室,今双儿五女,得悉家鄕六修族谱慷慨解囊,而任主修,又捐资修缮家庙。更有甚者,宗球公系下鸿丁柒拾余人应缴款项,槪认承担,其兄侄姊妹均予资助。不但

  • 文章源泉村曠家禮堂興建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7期  作者:曠信山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源泉村 旷家礼堂 兴建过程 捐资

    永新 曠信山我曠氏祖先播遷於斯,以歷史湮遠,文獻已無可稽,惟據考證,已歷二十四代,約四百餘年,其間歷祖歷宗,披荆斬棘,蓽路藍縷,以啓阡陌,奠下千秋宏基,如今青山秀水,沃野萬傾,子孫繁衍,根深葉茂,遂成安適樂土,此乃先人慘淡經營,祖德之賜,不可或忘。又宗族世代以來,均以耕讀相傳爲業,勤儉誠厚爲本,安貧樂道,自立立人,父以教子,兄以教弟,是種傳統,遂成爲我曠氏祖宗遺風,此也正乃我中華文化之精粹,是爲最珍貴之文化遺產,凡我子孫以永續闡揚,共同信守,毋忘祖訓。一...

  • 文章捐资兴学缘起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石臨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捐资兴学 社会背景 石临先

    山西芮城坑南村素有文化村之美称,自民国肇建以来,鄕贤捐资兴学屡见不鲜。尤以「七七抗日」战争期间,县东重鎭陌南遭日军占领,原县立第二高级小学随之解散,四方学子,学业顿时中断。时先父和轩公目睹本村里庙破败不堪,而青年学子无地学习,深以为忧。遂倡议加以维修,申请设立坑南高级小学于此。自是远近学子进修有地,居民引以为便。余幼时即在坑南小学启蒙,并在里庙完成高小学业,可说是深受其惠。现在台之同学张东哲、陈敦、张鹏程、王仁瀚等昔日共聚吾村里庙,盖皆同班同学也

  • 文章捐资教学诲人不倦—李先庚的爱温暖学子心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資料組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李先庚 投身军旅 献身教育 捐资助学

    学生奖助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立政治大学昨天擧行创校六十一周年校庆大会、校长陈治世颁赠李教授「捐资教学、诲人不倦」的纪念碑,以表扬他嘉惠学子的精神,台北市长许水德以校友身份向李教授致敬。

共53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