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我的父亲共返回26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爸爸,您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徐奇珍 出版时间:1989-07-10
    关键字: 父亲 徐启明 思亲

    爸爸,永別了,當您的小女兒在爲您哭泣,爲您悲傷的時候,爸爸,您能感覺到嗎?您可理解她此時此刻的心情,……您可聽到她對您的哀哀呼喚,……人生眞是苦短,您雖然已是活到了九十多歲的高齡,但是您的親人們,您的孩子們仍覺不夠,我多麼希望您長命到一百歲,二百歲,……❉❉❉爸爸,您還記得嗎?五年前,我第一次以成人的姿態站在您的面前,悲喜交集地叫您第一聲:「爸爸!」父女倆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三十多年,骨肉分離,歷盡刼難的歲月終吿結束,從此,就有了共聚天倫的歡聲笑語,五...

  • 文章我的父亲——于镇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作者:于人瑞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父亲 父亲忌日 追思 悼念 于镇洲

    孩提时家中有一本初版精装的《我的父亲》,母亲拿给我看,上头除了毛笔端楷的作者题赠字样,扉页还有我跟弟弟学写字时,蓝色原子笔画的圆圈,当时经国先生把书送给我母亲的父亲,这本书后来成为我高中时,人手一册的教材。虽然如此,父亲受过的委屈,不比台湾民主运动的前辈们少!但是我从未听过他有一句怨言,他比监察院同事陶百川更早摆脱政坛的漩涡,他总是像书本里教给我们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且活到老,学到老。我是他四十五岁才生的第四个女儿。他曾经告诉我,我是他

  • 文章我的父亲——王裕民将军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王碩儒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王裕民 父亲 生平简介

    父兄弟四人,无姐妹,其行四最幼。小学未毕业,父母相继去世,兄怜其孤独,介绍与家母申凤德女士结婚,生我兄弟五人。父幼时由祖父亲身教读,十岁始入本村私塾习读,后入本县高级小学正式求学,三年高小学习很有进步,并对读书也感兴趣,即立志升学。但彼时叔祖掌家,对父升学之念,百般阻挠,经强力争取,始往大同省立第三中学读书,仅一学期,因学费不济,辍学回家,自觉心痛。后右玉省立第七中学成立,又入学就读,此时已与叔祖分家,经济已可自主,得顺利完成中学教育,继考入山西大学

  • 文章看近年播放的電視連續劇有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4期  作者:萬榮保 出版时间:2014-02-15
    关键字: 《薛平贵与王宝钏》 《穆桂英挂帅》 《精忠岳飞》 《天仙配》 父亲、母亲》

    许多著名人物的故事我都读过。我曾想,若一旦得志,文要学周公旦,诸葛亮,魏徵和包拯那样「刚正不阿」。武要学岳飞「精忠报国」。惜乎,时也,运也,命也,只成了一种自己一生的幻想。今天,在全国各地播放这三个连续剧,还有更深一层含义,今天的中国人民,已经在世界人民面前,站立起来了。有能力保卫和捍卫祖国每一寸疆土,绝不容许那些跳梁小丑再侵犯中国。除刚才提到的三部电视剧外,近年拍摄的连续剧「天仙配」,也深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中央电视台近日播放的「我的父亲

  • 文章我的父亲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石永垚 出版时间:1978-11-01
    关键字: 父亲 重气节 忠于职守 好好先生型

    我对父亲,最早的记忆是家住锦州的时候,记得那时家的对面是座城隍庙。在夏季里每日傍晚父亲和许多朋友们在城隍庙的院子里学国术。我们小孩子们也跟着学,我记得学过少林拳。在那时候家里常常有客人来,有时候还有远客,记得有一位阎焕然先生喜欢养兎子,有时还带兎子来;一位杨伯龙先生懂中医会看病;张子豳先生总是称父亲老师;有位宋光宇先生有麻子;一位王爽斋先生会算命,有时朋友们跟父亲谈至深夜。父亲总是很忙。有时出差很久才囘来。当时二姊喜欢养蚕;大姊是在学药剂师,会做雪花膏

  • 文章八八父亲节长女竹青购赠书籍有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0期  作者:張耀華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父亲节 感悟

    又届父亲节,无父心悲戚,长女惠新书,静修应奋力。饮水须思源,青女孝心切,父节定餽赠,受收心欣悦。青女知吾癖,执卷少停息,选购书多本,供我闲中阅。书本重温习,懒散犹自灭,暇时矢勤勉,唯恐力不及。世事不可料,人心难测悉,立身唯忠孝,安康即大吉。时光似驹隙,吾辈当珍惜,经书仍多读,力行应贯彻。父恩憾未报,奉母愿亦绝,佳节触斯景,亲踪无处觅。少壮罹浩刧,家仇恨未雪,每怀负孝咎,椎心欲泣血。

  • 文章我的父亲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0期  作者:馮迪徽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父亲 冯宗毅 追忆

    本文原载于民国七十四年六月二十日《湘乡文献》第三号三十三页至四十六页,作者为冯宗老之子冯迪徽。细读其文,其对父亲所参赞之事描述之眞之深,与其说作者为其父亲作传,不如说是作者父亲之眞实自传。冯老天性梗介,颖悟过人,豪气干云,胸罗万典,自黄埔六期毕业,先后参加北伐、抗日、剿匪,可谓功业彪炳。但随政府撤抵台隅后,主动申请退出军籍,凭其双手、脑力、与坚忍不拔之精神,从事劳役生产,如开煤矿,养吴郭鱼和来亨鸡,造林种树,开农场种葡萄、芦笋、大头菜、炸菜,以及搭棚卖

  • 文章父亲节感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劉仙根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父亲节 感言 模范父亲 养生

    今年七用间,仙根承蒙新居的板桥仁爱社区,以「生活俭朴,照顾家庭,服务荣民」为由推荐,膺选为「模范父亲代表」十八人之一;并于八月二日应邀偕同妻、女及外孙女,一行九十余人,乘车耑赴基隆长荣桂冠酒店留宿。途中顺便参观了金山「朱铭美术馆」,欣赏了「太极」、「人间」及铜彫艺术杰作,由林鸿池巿长主持颁奖联欢酒会。每位「代表」获赠琉璃奖牌一座,上刻颂词:「父亲浑厚的双手,守护家庭的安全,父爱闪烁的光芒,照耀子女的成长,亘古至今,流芳百世。」。次日晨,在酒店享用游泳池

  • 文章纪念我的父亲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7期  作者:程祿基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父亲 怀念 生平

    先父讳祖典,于民国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去世,到现在已经三十六年了。记得父亲于病重时,在病榻上对我们说:「程氏现在来到台湾的人,辈分最长的就是第一代,以后在此地或将会一代一代的过下去,你们要好好的过活,不要忘本」。如今,我的孩子们已经比当年的我大了,时光恰已过了一代,父亲的话,仍萦回在我的耳畔,只是检讨起来,我个人并未能好好的过活,有负父亲的吿诫。今年「阜宁人」征稿,我愿趁著这个机会,就记忆所及,简述我父亲的生平。当然,这并不是要在鄕人长者之间称述我父亲

  • 文章父亲与我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17期  作者:蔣次寧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父亲 罗国昌 往事 追忆

    我的父亲罗国昌(字卓民)先生,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良师,他以身教吿诉后代人世间的可爱,可敬与可贵。普天下的父亲不知是否都像我父亲那样重视、宠爱自己的孩子?几乎整个童年,每一段温馨的回忆,都充满了父爱的光和热。印像中最深的是:在我四岁那年,家住高雄,有一回,父亲北上,百忙中竟然单独写了一封信给我,把我当作大人一般,述说种种,当母亲将信唸给我听,幼小的心灵是多么得意,立即以有限的字汇,夹着注音符号回信,从此认字的兴趣倍增。不久,父母为我订了一份儿童乐园半月刊,其

共268条记录 1/2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