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教育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胞捐资助学·振兴家乡教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宋勤實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金沙县 台湾同胞 家乡教育

    之情溢于言表,家乡子弟受益不浅,父老乡亲亦深受鼓舞!为此,鄙人特赋古风一首,以志纪念:重教尊师新地天,育才兴邦忆当年;厚德载物地势坤,自强不息天行健;道德文章承先圣,人品学识启后贤;地厚天高乡情重,水远山长青史绵;人生易老天难老,古稀犹记乡国篇;团结统一精神在,夕阳红遍万重山。撰写上文的宋勤实先生,系贵州省金沙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他是少数民族—彝族的菁英分子,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学识渊博,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彝族文化,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曾撰

  • 文章郭楚隆老師情傾校園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張訓強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郭楚隆 家乡教育 大麻中学 诗词

    郭楚隆老师一生的主要领地是三尺讲台,他的三尺讲台是广袤的大漠,他的一生是站在生命的山峰上放飞雄鹰的豪雄。当一批批雄鹰翱翔太空,展现在他眼前的景色宽广壮美时,他发现了美。是的,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他才懂得美,劳而有功就是快乐,所以,他的晚年仍然沉醉在校园里,为家乡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大麻中学是他的母校,他在这里吸允母校的乳汁成长,成长后又为母校的壮大发展而反哺。他与母校的感情休戚与共,水乳交融。一九九三年,大麻中学成功举办了七十周年校庆,他是筹委会委员

  • 文章往事有如一絮輕煙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謝桂光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容县县志 往事回忆 家乡教育

    丽芳、李楚闺等的印象仍相当深刻,现在高龄的校友们恐也不会忘记吧!当年,家乡交通实在不便,或因发生珍珠港事件后,日寇在中国战区压力稍缓,大约三年之后,该校迁到自良街与乡中心小学为邻,直至抗战胜利就迁到梧州了。结语教育是百年大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百年尚嫌太短,更何况那兵荒马乱的百年,烽火漫天,哪有办好教育的环境。近阅名作家龙应台女士大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蒐集资料非常丰富,描述非常详细、动人。读来真是一字一行泪,令人惊心动魄。倘若再往前推

  • 文章我的啓蒙母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曾維持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母校回忆 家乡教育 妇女夜校 校园生活

    小狗跳」我都认识,而且还懂ABCD豆芽字,按理可以上二年级的,不过,祖国自五四运动后,实施新文化教育,我作为接受祖国教育来说,理所当然要从头起步。我进公学时的校长是钟达云,他是大埔中学第一届的学生,当时的校长是聘任制,期限一年,是由学校校董会选定的,可以连任,校长有权聘任老师,我在古村公学时,教过我的老师有钟有税、曾令朗、林九日、钟达材、张樊达、江国仁、陈以我等。一九三二年新上任的校长是江国仁,家住枫溪林场芳村,大埔中学的优秀生,为人谦和,学识渊博

  • 文章射陽河畔的壯舉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左其沛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顾怀祖 顾建东 顾怀祐 兴办家乡教育 建设明达大学

    我們小時生長在射陽河畔,射陽河水的甘甜和苦澀,都在幼小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1990年春,表哥顧懷祖一家人回大陸探親,在大陸的兄弟姐妹也從江南塞北回來,歡聚在闊別四十多年的射陽河畔。家鄕的變化令人鼓舞,但也看到敎育滯后,人才緊缺,已成爲開發蘇北的一大障礙。以〞平民敎育家〞著稱的怀祖表哥,下了在故鄕興辦敎育的決心。籌辦未久,表哥不幸以心臟病猝發辭世。建東、懷祐二弟(均台灣敎育界、實業界著名人士)秉承大哥遺愿,捐資一千餘萬,在家鄕陸續辦八所中小學幼稚園。接著...

  • 文章憶往事二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教育建设 教育经费 家乡教育 海峡两岸

    一、教育之外一九九三年我决定在故乡河南郑州创办「升达大学」时,外面不断有传言说,我把台北育达所「赚」的钱,「搬」到大陆去发展;这种声音甚至在北育校园里也听闻得到。我不否认台北育达在经费上是有点结余,但每年结余都转入学校基金户头里,依规定动用基金得向台北市教育局报准方可。我一向不回应流言,即使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也一样不回应。一来我口才不好,耽心会愈描愈黑,二来我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对那些性嗜「八卦」话题的人,多说无益,何况弘一大师李叔同说过,止谤的良方

  • 文章梓箴教學樓捐建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湯宜諧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同乡动态 海峡两岸 家乡教育 招商热潮 家乡旅游

    (注:筆者夫婦與湯溝鎮負责人在新建落成的「梓箴樓」前合影留念。)先父梓箴公,又名子貞(一八九四—一九七七),生長在淸末與民初兩個時代,旣未趕上淸廷的傳統科舉考試,也未能進入民國初年的新式學堂,畢生引爲憾事。因此,在進入社會,服務地方時,非常關懷鄕里子弟敎育問題,首先聯合族人將湯溝鎭上的火神廟改爲湯溝小學,又在湯圩自宅旁,與魁理家叔共有的土地上,創辦了湯圩小學,因此鄰近數里內,各族群的學童,幾乎全在此兩校接受基礎敎育,也有部份遠地親友的孩子來此寄讀者。對啓...

  • 文章「慧吾獎學金」回饋故鄉記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2、63期  作者:劉智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慧吾奖学金 捐资助学 纪念碑文 家乡教育

    和进取心,促使家乡教育事业得到大力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渗透著您的汗水与心血,更夹杂着您亲切的关爱。……我们深深地懂得,您老的资助,不仅仅在基金会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教育事业献身,发展家乡教育的精神,希望您放心,我们会在先生的资助和精神鼓舞下,更进一步投入改变家乡面貌的大潮中去」。区区的奖学金,能帮助了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学童,让我好感动,好高兴,也感到些许的伤感!因为从二〇〇二年起,慧吾奖学金已走入历史了。这虽然是不得不采取的一种作法,但对于一些急须

  • 文章羅卓英父子與虎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蕭冰 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罗卓英父子 人物事略 虎山中学 家乡教育

    广东大埔县城正当人们欢庆虎山中学建校六秩华诞之际,传颂著前国民政府爱国抗日将领罗卓英父子两代兴学育材的动人事迹。罗卓英自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暂居故里,深感家乡湖寮学子外出求学极为不便,因而致力发展教育事业。不久便投身军旅,戎马倥偬。1936年告假返乡,殚智竭力,积极建校,与乡亲父老共商筹建虎山公学之大计,亲自测定五虎山麓川龙窠口为校址,通过说服疏导办法迁移坟冢二百多穴;成立建校董事会,自任常务董事,兼任募捐负责人,既身体力行,带头捐款,又上至军政

  • 文章羅卓英將軍與虎山中學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羅乾禮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罗卓英 虎山中学 人物事略 捐资兴学 家乡教育

    罗卓英将军遗像抗日名将罗卓英将军(一八九六—一九六一)是一位文武兼资,膺国民政府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在中国最早的军官学校保定军校毕业后,先后二度出任虎山中学前身湖山官学校长和尔后的初级中学校长。将军的兴学育才理念,为家乡大埔教育事业建树的功绩将永垂青史。一九三六年春,时任十八军军长的罗卓英将军告假返乡,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他多年的兴学宿愿——创办中学。回到故乡后邀请湖寮各界有影响人士商议,明确创建中学的意旨是「造福本邑子弟」,并择定五虎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