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建设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來函照登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8期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榆林 同乡来信 家乡建设

    高總編景亮公惠鑒:我的家鄕—楡林地區,在新的生活,新的征程上日新月異,開發奮進。昔日,一窮二白的黃土地在楡林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已是綠染荒原,翠鑲山川;農林牧漁百業興旺;工廠迭起,井架林立,現代工業從無到有;鐵路、公路、電網伸入窮鄕僻壤……累累的碩果,凝結着全區人民的辛勤汗水;歷史的巨變,記載着頑強拼搏的艱難足迹。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城鄕,更使這塊古老的土地復蘇增暉,充滿活力與生機。眼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楡林地區,是國家確定的能源重化工建設基地,是一塊待...

  • 文章綿江亭落成感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楊世煥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锦江亭 家乡建设 诗词

    瑞金 楊世煥綿水乃贛江之源,兩岸蹊徑,林木翳密,風景秀麗,爲瑞邑人民生命線。幽谷春水,綺思生於機緒,秋壑松風,幽懷託之詠歌。壬午之秋,市府闢建龍珠公園,地廣數千萬畝。規劃營建名亭十座,他日亭台連雲,奇花競茂,將成亞洲最宏偉之名園。我旅台鄉親,回首家山,夢繞塔影,懷鄉情切。筆者乃發起興建綿江亭一座,得旅台同鄉會劉登連理事長聯名相助,以自由樂捐,集資人民幣肆萬參千元整,蒙市府設計督建,今已落成。爲擴大公益建設之影響,謹定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時半,恭...

  • 文章胡小蘋捐款建橋簡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先紀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胡小苹 捐款建桥 家乡建设 同乡事略

    江西省吉安地區,泰和縣苑前鄕路溪村,胡武銑之孫,台胞胡一帆長女胡小蘋,聽父親說,從路溪到九山之橋,四十年前是一座半月圓形之拱橋,也有一茶間。據路溪村胡武錫先生說,解放前路溪有橋會、茶會。因爲路溪村有很多人的乾田和水田,是在橋的那一頭,也就是九山村前面附近。路溪村很多人每天要去耕種,所以每年端節開始賜茶水,到重陽節收茶缸。胡一帆小時候在茶間也喝過水,中午也在茶間的大樟樹蔭涼處乘過涼。經常在拱橋下溪水中洗澡游泳。解放後鄕村統一分配耕者有其田把山排水田、乾田均...

  • 文章青海籍台灣女畫家丑輝瑛女士向省圖書館贈書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周峰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丑辉瑛 青海省图书馆 赠书 家乡建设

    本報訊青海籍台灣女畫家、音樂家、現任台灣立法委員、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詩書畫家協會理事長丑輝瑛女士,近日委托其親屬專程到青海省圖書館向該館捐贈了由她本人採集與編譜的《西北民歌》、作序的《中華民族歌謠選集》、《海峽兩岸藝術作品展覽專輯》、《書畫籇刻展覽專輯》等書籍,以表達她本人對家鄉文化建設事業的大力支持。在贈書式上,省圖書館業務館長韵士忠同志就丑輝瑛女士這種愛國、愛家鄉的舉動給予了高度的評會,並頒發了收藏證。丑輝瑛女士的親屬代表丑女士對省圖書館六十年的...

  • 文章敬悼廖光華鄉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6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廖光华 往事追述 人物事略 兴建学校 家乡建设

    新建 周仲超廖光華兄號耀中,臨川縣騰橋鎭人,民國七年十月廿四日出生,幼失怙恃,兄弟三人,處境堪憐,令人聞之,不免一掬同情之淚。幸賴其二叔撫育成人,益以其天資聰穎,上進心強,雖乏良好之受教環境,但能力爭上游,不甘後人,刻苦自修,每能參與考試,並列前茅,從艱苦之家境中創造自己,從極劣之環境中開闢前程,此種精神毅力,豈父母雙全,家境優裕者所可望其項背?光華兄與我相識於其任同鄕會總幹事之時,其時朱致一先生任理事長,爲增建二樓工程,內部人員與包商發生情弊之事,我以...

  • 文章效法伯英先生愛國愛鄉之精神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李宗黄 百年诞辰 投身革命 护国讨袁 家乡建设 勉励同乡

    黨國元老、雲南鄕長李伯英先生,於九十二歲時溘然仙逝,在人們景仰懷念之中,其百歲誕辰,又行將屆至矣。仰懷伯英先生一生對於黨國之偉大貢獻,令人倍加崇敬與追思;而其愛國愛鄕之精神情操,更足爲吾人效法之楷模。伯英先生爲救國救民而獻身革命,先後追隨 國父與先總統 蔣公,爲黨國而犧牲奮鬪,長達七十餘年;其豐功偉業,早經有關文獻或著作,載述甚明,風行於世,已毋庸筆者贅述。茲謹簡述其中片斷,以明先生崇高偉大之人格,曁其誠摯愛國愛鄕之精神。辛亥武昌起義,先生服膺 國父領導...

  • 文章蔡仙人遺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劉寶嶺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蔡仙人 民间故事 名胜古迹 大圳肚 家乡建设

    孩提時,我首次跟祖母出百侯街,當行至三角坂湯沟下的「大圳肚」時,就好奇地問祖母:“這條小溪是從哪裡流來,又流到哪裡去?”祖母笑著回答:“這不是溪,是條水圳,名叫‘大圳肚’,是從「蔡仙人」流來,一直流到侯北沙崗尾,是爲灌溉侯北九百畝農田而開鑿。你知道是誰鑿的嗎?”我搖搖頭,祖母慢慢地說:“是仙人開鑒的。”接著她講述了有關“蔡仙人”的傳說:從前,侯北村來了一位跛腳、衣衫襤褸、臭氣熏天的癩子,拄著拐棍、端著食缽乞討,農家非常和善給以飯食。傍晚,村尾一農家問知其...

  • 文章我的生死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李師竹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物质精神 生死观念 故乡之情 家乡建设 人生价值

    興國 李師竹幼而失怙,母愛移人,家富變窘,體貌不揚,常遭嘲諷,久居軍營,孑然無室,仕途屢挫,疾病纏身,每當夜闌人靜不禁熱淚盈眶,天下之大似無容身之處,對此種行屍走肉艱苦難熬時日,曾多次想尋短輕生。可能深受故鄕列祖列宗之傳統孝悌、仁義禮智信文化薰陶,孕育出堅苦卓絕之求生理智,強烈剋制邪念情緒,始步入生存發展正途,才有今日妻賢子孝媳淑,一家六口之幸福生活,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故謹將個人生死之看法原委臚陳於後:念親情報深恩故鄕人文蔚起,門第書香,歷代宗親尙重...

  • 文章思鄕愛國情無限 道德文章譽梓桑——旅臺鄕長仇德哉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1期  作者:牛兆武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仇德哉 思乡爱国 家乡建设 公益事业

    (註:本文作者牛兆武女士,現任濱海縣人民政府臺僑辦公室副主任;陳鶴立先生,原任濱海縣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已離職)

  • 文章追思與懷念——紀念仇德哉先生逝世兩周年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8期  作者:劉震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仇德哉 两岸交流 生平事迹 家乡建设

    仇德哉先生是我二舅父,老人家雖然仙逝兩周年了,他那魁梧的身影、學者的風度、瀟灑的音容笑貌、助人爲樂的精神,我仍記憶猶新。舅父一九四九年赴台時,我還是一個孩童,因爲他年青時就外出讀書,所以對我而言,並未留下深刻的印象。上世紀八十年代,兩岸關係改善,舅父思念故鄉心切,一九八九年夏天,冒著熱日回大陸探親觀光,到二〇〇七年病故止,這十八年中,他往返大陸六十四次,共二千零六十六天,爲家鄉、爲親朋做了很多好事,尤其爲鹽台兩地的人員交往、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