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客家共返回17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民歌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7期  作者:張泉香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客家民俗 客家民歌 情歌

    山歌愛唱琴愛彈,人「麽」兩世在陽間,人「麽」兩世人間在,花「麽」百日在深山。(註:「麽」沒有也)斜月三更門半開,望穿秋水等郎來,何故到今麽口信,肝腸痛斷枉悲哀。上條岌子過横排,横排路上打紙牌,紙排「跌黑」還過得,扇子跌黑「熱死」。(「跌黑」丢掉也。)買梨莫買「蜂刁」梨,肚裏有病麽人知,因為傷梨故親切,誰知親切轉「傷梨」。(「傷梨」與傷離雙關。)目為妹子急到狂,錯把砒霜當作糖,一把砒霜呑落肚,痛「」心肝痛「」腸。臨江楊柳嫩嬌嬌,拿起槳來等浪潮,阿哥係船妹係...

  • 文章客家掌故两则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期  作者:張公鼎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客家 掌故 兄弟称呼

    人士,男人称呼男人用「哥棣」二字,是不是早先在中原的时候,就如此的称呼呢?那是不得而知无从考查了。不过,从这「棣鄂」「棣华」文雅的出典来推想,也许很早便有如此的称呼。因为我例汉民族,也就是我们客家民族,发祥于陕西河南一带,是官宦世家,说话斯文典雅,这是很有可能的。往后来说:那就极可能在晋室南渡五胡乱华,汉民族相率南迁的时候,因为避乱迁徙,沿途有说不尽的困难和艰险,这些艰险是要靠男人来肩负克服的;是要靠男人的勇武来保护老弱妇孺的,所以,在流离转徙逃难的行列中

  • 文章妙聯共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对联 客家 赏析

    最近在友人处,发现一本由旅泰客藉华侨编印的「山歌集」,其封面上刊印一幅对联,读之甚妙:客家相逢你是客我是客大家都是客;家乡别后,东一家西一家,本来是一家。这短短的三十字,镶嵌进四个「客家」的名词,占全联字数的四分之一,内容涵隐著丰富的感情与深厚的地缘关系,且有醒人「愼终追远」的意义。

  • 文章客家山歌韻味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陳彰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客家 山歌 民谣 赏析

    九章,敎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按:山歌、民谣在我国各地都有,其以民歌改作竹枝词者,除刘禹锡外,尙有白居易等,亦优为之。后人复效其体,咏风俗琐事,所以也称之为竹枝词。客家民族,是中国古老的大汉民族之后裔,而客族的主要来源,是出自山西、河南、安徽三省,他们为了走避兵祸,先后分批向南迁移,至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定居,再南以迄南洋各地都有。客族人的气质,是勇敢、勤劳、重义气、好团结、忠爱国家民族,尤其感情浓郁,热情洋溢,善以歌谣来表达其满怀

  • 文章客家山歌集錦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7期  作者:陳漢強 劉耀華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客家 山歌 民歌

    傳述:陳漢強 五華縣潭下鎮金雞寨人記錄:劉耀華 五華縣潭下鎮上圍村人陳漢強先生對我來說是除了父親之外,傳承給我五華鄉土文化最多的一位鄉長;他為人隨和、詼諧,和任何個性、任何年齡層的同鄉或朋友都能相處,對家鄉的風土民情涉獵很多,每次造訪聽他講述當年的故事,總覺得津津有味樂不可支!他腦子裡可說裝滿了山歌,許多同鄉尊稱他為「山歌精」,尤其在談話當中,他會唸條山歌來連結或比喻,很是傳神,一時間賓主笑成一團。這次收錄的內容,較多牽扯到男女情愛方面我認為鄉土的山歌,就...

  • 文章客屬歌詞首名作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蕚藍洲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客家 歌词 艺文

    維我客屬,傳統優良。中原發跡,繁衍四方。刻苦誠正,拓建自強。英豪動地起,勳德普天張。同心立總會,親睦增和祥。協力世界,達康莊。團結進步,長使美名,天下揚。

  • 文章客屬名人南越王趙佗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3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赵佗 习俗 方言 客家先贤

    ,背谓之背囊(囊梁也)肾曰核,小儿之阴曰朘(子回切)手足冻曰僵,臀曰矢脗,腰际曰嫌,亦曰膁肾。开颐擘颔言呵欠,鬼崇曰拉台,不循理曰蛮。妇孺不畏人曰生豺,同姓相奸曰牛,嬾惰曰嬾尸,迷人妇女曰马骝精,钜富谓之万户,和尙曰禾上,曾孙曰塞子,媳曰心舅,子女最小者曰满子,自称曰吾,称人曰若,妾曰阿姆支,妻曰辅娘,牛肚曰百叶,火笼曰火窗。由上所引述中原和嘉应州及蕉岭县的方言,可知嘉应州的客家话仍保存了不少中原音韵,而现在广东省龙川县境内不少居民的祖先,是当时随赵佗南来

  • 文章謎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0期  出版时间:1984-02-12
    关键字: 大埔 字谜 客家方言

    船篙在山時烟雨婆娑,出山時綠少黃多,走遍江湖,歷盡多少風波。莫提起,提起來淚滴江河。燈籠皮子薄薄輕輕,骨子零零星星,皮黃骨瘦,問渠得麼個病,渠話心裏發熱症。牙刷一件東西三十長,一頭有毛一頭光,捽下入去喞喞響,拔下出來更更漿。人影一枝竹子烏溜溜,捉唔到,檢唔就。眉目耳鼻舌天上兩把桿,桿下兩個卵,卵下一穴地,地下一口塘,塘裏一條紅鯉兩寸長,你若揣(埔音團)得着,賁你煑酒嘗。剪刀有食嘴對嘴,無食嘴對背,一個直脚眠,一個彎脚睡。箸上頭四四方,脚下圓丁當,日裏食三...

  • 文章客家人的飲食習俗和生産方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8期  作者:陳運棟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客家食物 客家服饰 客家生产方式 客家节日习俗

    食半白,城鎭才有吃白米的。米可制粉,以糯米稻为之,作为做「粄」和做酒的原料。米的成饭,其方法不外捞饭、闷饭、蒸饭三种。蒸饭用饭甑,闷饭即锅子饭,大家庭多用捞饭,米汤尙可喂猪,及浆洗衣服,颇具经济上的意义;所以在客家社会较为流行。一日三餐,中上之家,早、午两顿吃干饭,晚餐吃粥;或早晚两顿吃粥,午餐吃干饭。一般贫苦人家,除了农忙时,可得两饭一粥的享受外,其余时间三餐都是吃粥的。而且中下农家,大多是吃熟米饭和熟米粥的。因为熟米无论做成干饭或煮成粥,都是比生米

  • 文章客家谚语精华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1期  作者:元放 出版时间:1997-02-15
    关键字: 客家谚语 客家文化 乡情乡音

    人無十足,卵無滿叾。(叾,音讀篤、入聲。)「十全」、「十美」、「十足」、「完滿無缺」,這些願望,都是人們所嚮往,所企盼、所追求的。但是,人世間的事事物物,難有十全十美十足,也有人說:「沒有十全十美。」,「何來十全十美?」。宋朝的大文豪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對人生遭遇的感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娟嬋。」無可奈何之下,退而求其次的期望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詩人豐富誠摯的感情,又是多麼的無奈、落寞的難全。...

共176条记录 1/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