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校共返回56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歲暮憶兒時同唱放假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35期  作者:牛翁  出版时间:1981-01-20
    关键字: 私塾 放假歌 学校 同学

    我生于淸光緖辛丑年七月初十日,七岁入学,已在淸廷变法维新,废止科举,创设学校以后,我先祖父及先父仍送我至本鎭秦姓老童生所设的私塾开蒙,识了几百个方块字,读了一本百家姓和三字经,还描过几个月红字,翌年就转入安东小学,读了一年后,又再进私塾继续读了五年,那时学校为春季始业,并且还是用的阴历,第二学期,记得快要过年的时候,先生敎我们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敎科书第二册最后一课「放假歌」,儿童们因为盼望的新年快到,将放寒假,大家非常高兴,都把这课书读得

  • 文章江西省公私立学校及社教机关一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4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81-04-02
    关键字: 公私立学校 社教机关 专科学校 中学 职业学校

    壹、专科学校贰、中学一 省立二 县立(联立)三、私立叁、师范学校一 省立肆、职业学校伍、小学及幼稚园陆、社会敎育机关及补习学校柒、其他附一、江西省公私立学校及社教机关数附二、中学师范职业学区分布一览表

  • 文章上南学校我为你祝福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3期  作者:王海靜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上南学校 任教经历 学校发展 私立学校 纪实散文

    一九九八年五月,我在湖南株洲县乘南下的火车,到我国沿海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探亲。由于三十余年来的教师工作的职业癖性,与同乡、朋友、询问起特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听说近几年「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我心理顿时产生了想去参观的好奇心。五月二十六日那天,风和日丽,我信步专访上南最大的一所私立学校———上南小学。该校校长吴鸿青先生和他的夫人见我前往,十分热忱地接待我。我们礼貌上谈了几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谈到教学问题。我真佩服吴校长办学的胆识和才略

  • 文章清末民辦「明達中學堂」簡史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9期  作者:劉大衛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阜宁 明达学校 清末民办

    按:本資料在徵集過程中,曾走訪、信訪本地外地幾十位先生和老者,其中以劉古運先生和吳佩坤老先生所回憶者最為翔實。上海海運學院劉古台先生(現年七十二歲、文中劉于度老師之子,中國航海教育史編者之一)不僅直接提供資料,還陪同或代表筆者向旅居上海的濱海老人進行採訪,計達二十餘人次。此外還承正紅鄉復興小學劉訓坦先生、古尖高德揚先生協助邀請座談和陪同訪問多位當地人士,從而取得大量資料。湮沒七十餘年的明達,多虧諸位通力搶救,才得重現於世,在此謹表衷心感謝。

  • 文章溫州第一輛汽車軼聞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4期  作者:彭松生  出版时间:1991-08-10
    关键字: 汽车 职业学校 发展历程

    一九二四年,永嘉县江北黄田黄建康,西溪永临姜建中在市区中山桥边(即广东会馆),租房办起了温州第一所汽车职业学校——「建康汽车职业学校」,并从上海某汽车行购来了一辆日本产的「纳雪」牌小客车,该客车为四行程两汽缸,七座客位,这就是温州有史以来第一辆汽车。该车从上海由「德利号」客轮达至瑞安港,从港口推到内河码头,搬上货轮,直驶温州中山桥该学校。以后竟发生了一件趣闻,那是该学校上课不久学员上驾驶实习课时,汽车不知何故就是发动不起来。学校无奈,四方打听修车师傅

  • 文章靑衿歲月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8卷 第2期  作者:王杲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瑞安中学 初中 高中 学校

    但我拿回成绩单,又让她们露出安慰的笑容。上学没有多久,我的视力出现了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竟看成白茫茫一片,尤其教动物课的老师,每次都在黑板上列表解释,上课我坐着不能抄写,下课必须向同学借笔记来抄,非常苦恼,后来父亲带我到永嘉配了近视四百度的眼镜才解决了难题。但是学生戴眼镜并不普遍,我怕同学嘲笑,上课时悄悄戴上,下课铃声一响,赶快收了起来。故乡没有学生带饭匣到学校去吃的风气,每天中午十二点钟放学,回家吃过中饭,换带下午所需的书籍,再到学校去上课,一年级

  • 文章百日的離別永遠的懷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悼亡 育达学校 散文

    回去,换上衣衫重返校园。转进宁安街,当年的小河流不见了,可是,你我在薄暮之中疏濬水流、割除杂草的记忆仍在。犹记得当年进入校园的简便行道,也是你我一担沙、一担石所舖筑起来的,这记忆无法磨灭。过去我们设校,我们舖路,逾十万靑年,走进育达,(育达毕业校友八万余人,在校生二万人,合计已逾十万人。);有万千的学子,从小径走过。现在,虽然小河流和便道不见了,而学校的规模粗具,你我创校兴学的心愿也得以实现,但是,一百天没有你陪伴、见不到你、没有你消息的日子,就像今天独踽其上

  • 文章昔日學府滄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李鐵聲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学校资料 学校变更发展 笔墨作品

    一九九三年北平商务印书馆刊行的中国地名词典河南卷内,有些关于学校的资料,不过不多,只有九个学校,现在整理如下: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大陆变色后分成了四个大学:⒈河南大学:仍在开封老地方,不过最初的骨架子只剩下了文学院和法学院,易名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一九八四恢复河南大学校名,综合性质大学。⒉河南师范大学:在新乡,前身是河南大学理学院,初称河南师范大学第二院,继称新乡师范学院,一九八五年易今名,设物理、化学、数学、中文、英文等十系

  • 文章鄢陵縣農藝中學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7期  作者:張茂甫 張文軒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鄢陵农艺中学 学校介绍 学校历史 学科建设

    教育科长林永灿等人共同商议,创办「鄢陵县农艺中学」,它和县中、县师、八德幷称,为我县学科性质不同的四处中等学校。因我是河南大学农学院毕业,就委派我担任鄢陵县农艺中学校长。具体筹建工作由我负责。首先是在校址的选择上有过多次变更,最初是定在城西三民村(亦称陈老庄)陈家花园。由于陈德俭长兄陈冠军怕学校久占为业,多方活动,幷宴请了县当事人,通过多方说合,改变了原定校址。后来,由参议长张一农倡议,将学校搬到城西南三十华里的常寨村。原因有二:一是,常寨村有公学田土地九十

  • 文章記第一屆立法委員汪寶瑄先生家世與勛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劉有銓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汪宝瑄 师范学校 留学法国 学校基金 法起寺 宿城小学

    情形,为富不仁、怨气冲天,鄕民亦无可如何?他们形成仇恨农民及仕绅多年,虽农民受冤控至县政府,率多没有下文,汪委员幼年,即熟知此情此境,乃于任江苏省党部委员时,蒐集资料,上书政府,请求查收东巷及东磊两座学产庄,非法占有与鱼肉鄕民事实,经中央查明清代档案,及目前事实,乃将此两处学田二百多顷,收回学产,为地方政府兴办学校基金;此后学田管理,采招租制,四年标租一次,则冬寒农民可以自由捡拾柴草,有人丁旺兴之家,日积柴草四、五担,因而生活富裕者,更不乏其人,从此养活之人

共560条记录 1/5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