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学术事迹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知足·惜福·奉獻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  作者:林秀欒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古今人物 生平事迹 学术研究

    人生如夢、如戲、如謎、如朝露、如行雲、如流水,更如一盤棋局。或云是一首情韻雋永的詩,一幅波濤澎湃的圖,氣象萬千,韻味無窮。人生究竟如何,爲勝爲負,爲盈爲虧,爲君爲寇,端在人爲,智愚間僅一步之差耳。吳老勇如兄「揭發人生眞相」初稿,拜讀後無任心感,惟余不文,試舉若干古今人物生平行徑,加以硏析而就敎之。項羽項羽楚國世家,將門名裔,舉鼎扛山,爲世無倫比之人物。目睹秦皇巡幸會稽時,大嚷「彼可取而代之」,吐露英雄心聲。學藝時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豪氣干雲...

  • 文章尉氏阮籍的生平與政治思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7-04-30
    关键字: 阮籍 生平事迹 学术研究 思想主张

    叁、政治思想一、音樂的大用—阮籍早年曾習儒學,後由儒入於老莊思想的道學或玄學。籍屬音樂世家,通音律,善彈琴。所以他著樂論以玄學的觀點,論述儒家所謂禮樂,著通易論,亦係以老莊思想論說儒家六經之一的易經。籍父阮瑀爲建安七子之一,文學有盛名。阮瑀是蔡邕的學生。蔡邕喜愛辭章術數天文,並精通音律,曾整理六經,刻六經全文立碑於太學門外,頗有貢獻,堪稱爲有相當造詣的儒學家。阮瑀文聞天下,更精通音律,能鼓琴。音律的成就可能受有師蔡邕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與血緣遺傳有相當的...

  • 文章李敎授先庚財經及主計言論選集序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汪泱若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李先庚 求学过程 重要事迹 学术思想

    先生洵为一近代军事上及财经主计上饱经历练之传奇人物。先生于四十八年奉调返台,即为国立成功大学聘邀担任工商管理学系,会计统计学系,及工业管理硏究所敎学工作,并分别于国立政治大学会计统计学系及会计硏究所开办后,即受聘担任敎席,垂三十年,从未间断,以迄于今。其门生广布财经主计各界,多卓然有成,传为美谈。先生虽一生军伍,尤其在三十年前,国内学术草创时期,于学术之钻硏,用力特深,每有高瞻远瞩之创见,在国防后勤一书,提出弭战于备战思想,工厂管理一书,提出机械化管理,及

  • 文章墨子的人格表現與政治思想(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10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4-10-30
    关键字: 墨子 学术影响 生平事迹 考证

    劝楚止攻宋后,于惠王时复至楚献书,王善之而不用。在楚时,屡以非攻之义说鲁阳文君,其弟子耕柱仕楚,田鸠并为楚将军。墨子弟子楚人有苦获,已齿邓陵子等。足见墨子之学已南及于楚。墨子虽未亲身至秦与越,但其学说则远及之。可见墨学所及至的区域甚广。故孟子曰:「杨墨之言盈天下」(本节所擧事蹟,分见墨子、公输、三辩、耕柱、公孟、贵义、鲁问诸篇)。二、墨子的学术地位墨学在春秋时代与儒学对峙并立,堪称之为显学,影响所及,甚为广大。其所标揭的兼爱、非攻、交利、节用诸义,实为顚扑

  • 文章朱延豐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魯傳鼎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朱延丰 生平事迹 学术研究

    朱延丰先生为中英庚子赔款奖学金项下,赴英国留学的唯一萧县人。延丰先生之父述曾老先生,母王太夫人,世居小朱集,务农为生,家道小康。延丰先生出生于民国纪元前五年(光緖三十三年)七月,自幼聪颖过人,读书勤奋,民国十四年考取淸华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亲炙各著名学者敎诲,学业精进。十八年夏毕业,十九年复进入该校史学硏究所肄业,二十二年夏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先生致力学术硏究,二十三年即撰成「古师子国释名」论文一篇,由燕京大学编印之「史学年报」第二卷第一期刋载

  • 文章吳稚老鬻書有道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03期  作者:胡開誠  出版时间:2003-05-20
    关键字: 吴稚晖 生平事迹 学术成就 鬻书 同乡会

    续四〇二期)联合国文教组织列为百年来伟人之一,胡适先生誉之为三百年来戴震以后唯一大思想家,各书局辑印他的著作有:吴稚晖学术论著及续编、稚晖文存、吴稚晖近著及续编、吴稚晖言行录、吴稚晖先生全集、吴稚晖尺牍、吴稚晖先生最近言论集等。不过,他祗从事革命工作及中国国民党的党务,在担任无俸给的国民大会代表外,从未担任政府的任何官职。抗战胜利,稚老在民国三十五年四月自战时陪都重庆返回上海,仍住抗战前所住的重庆南路(即吕班路)四十号,三楼书籍等物依然未动,乃住三楼

  • 文章李先聞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0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李先闻 生平事迹 学术成就 育种工作 改良蔗种 科学精神

    的栽培面积,短期之内由百分之一扩增到百分之四十二。在南港多年主持中央硏究院植物硏究所期间,尽力指导水稻育种的改进,使这个硏究所形成为台湾生物硏究的核心。从上面所敍硏究与实验相互印证的事迹,具见先生在生物科学上辉煌的成就不是偶然的。二、抗战时期的效力和对台糖改良蔗种的贡献抗战期间,先生在四川省稻麦改进所,担任水稻作业方面实施检定计画的负责人。当时以合川检定的一个优良品种,在绵阳试验成功,于是设法推广,很见成效。此外,在川北一带推广金大二九〇八号小麦种子,增产率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