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天台县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花根雲之丐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8期  作者:恒老 出版时间:1976-08-06
    关键字: 天台县 花根云 丐癖

    同治年間,浙江天台,有儒家子花根雲,幼失怙恃,甫十六,補博士弟子員,閭里器重之。鄰老視其影隻,願以女妻之,生笑而却謝,自謂命中雖無十二金釵,然絕非如田舍翁抱黃臉婆而睡一世。言雖誇大,殊不知其孤癖與人異,蓋其所喜者,樂與乞丐爲伍。有識之士,多視其爲癲。生曰:「丐也者不識不知,無拘無束,以天地爲蘧蘆,以日月爲燈灼,以江河爲襟帶,以木石爲朋友,歌哭無常,叫號隨己,是眞薄諸侯而不爲,比散仙而無愧,何樂如之。」然同族伯叔輩,花氏四兄弟,品德則不同,半儒半賈,兄弟葭...

  • 文章臺山憶舊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3期  作者:陳平山 出版时间:1980-03-06
    关键字: 天台县 天台山 游山纪实

    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为浙省四大名山之一,(四大名山,为四明、雁宕、括仓、天台)自晋孙绮游山作赋后,其名始著。台山层峦叠嶂,形势雄伟,岩壑争奇,溪流淸冽,为游侣百往不厌之胜景。自山麓国淸寺抵达华顶山巅之善兴寺,计程六十公里,步行须二日可到,历代文人墨客前往游山作诗者,指不胜屈,最闻名者,有李白、孟浩然、董其昌、刘禹锡、陆放翁、朱熹、袁枚、齐召南、诸贤。笔者慕名甚久,于民国三十年秋间,随友登山游览,虽时隔数十寒暑,然每忆旧游之地,仍惓惓于念怀。是年七月十四日

  • 文章濟公不是活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4期  作者:朱明懷 出版时间:1985-04-10
    关键字: 道济 天台县 智高博学

    使人啼笑皆非。因为他深通儒家的仁爱,更明白佛家的慈悲,两者都有相当的根柢,而眼看社会的黑暗和和尙的势利,都很淸楚。他的出家,又非出于自愿的诚心归依,是完全迫于生活而出家。因此他持戒不严,不守淸规,不但吃荤,而且还要吃狗肉,可见他是个玩世不恭的人,游戏于佛敎之中。道济和尙,是宋时浙江天台县人,本姓李,俗名济道。他的身世,确是可歌可泣的,他的个性确是滑稽突梯的。他出生于农家,在姊弟三人中是个独生子,年纪最小,两姊早已先后出嫁,因此父母非常疼爱他。不幸在他六岁

  • 文章天台童謠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2期  作者:逸非 出版时间:1971-02-28
    关键字: 天台童谣 天台县 童谣 民间风俗

    一月亮亮亮!囡(女兒)來望娘,娘講我心肝肉,爸當我似盤花;哥哥駡我小潑婦,嫂嫂咒我離千家(嫁了多家都被退婚);嘸(讀姆無也)觸(音觸,是吃的意思)哥哥飯,嘸穿嫂嫂衣;前堂觸飯後堂嬉,拿把花扇趕金鷄(錦鷄之異名),金鷄脫落塘,花被花眠床。二燕啊燕!飛上天,天門關,飛過彎,彎頭白,飛過陌,麥頭搖,飛過橋,橋上打花鼓,橋下娶新婦,新婦多少長?長到奓(讀如「駝」音大的意思)姆鼻頭樑;新婦多少奓?奓如奓姆(弟婦稱夫之嫂叫奓姆)鼻頭屙(音ㄜ,與尿意同,謂鼻孔裏的排洩...

  • 文章何處山水似家鄕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12期  作者:黃影帆 出版时间:1974-12-30
    关键字: 故乡风貌 往事回忆 行军 天台县

    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正赶上淡妆季节,也算略为领略其韵味。那年由萧山往天台四百里的行军,沿路山水,雄秀兼备;由钱淸过绍兴到东关的公路,正依着一条如家鄕一样的运河,一样的船,一样的山,一样的水,予我无比的亲切之感;过了曹娥江,奔向三界,就在羣山中廻绕行军,有一段路,我们雇竹筏子沿溪而行,水急处盘旋打转,水缓处飘然而过,浅浅的水,淸可见底,只见溪水绕着靑山,靑山嵌着白溪,一忽儿隐,一忽儿现,虽然景色幽绝,但总不是「水满锦江花满山」的风味。直到我们抵达目的地的天台县,这个

  • 文章寒山子與天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孫靜江  出版时间:1975-06-30
    关键字: 寒山子 天台县 《寒山子诗集》 翠屏山 生平家世

    称始平县、晋时称始丰县、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称唐兴县、宋称隆中县、宋太祖建隆时改今名为天台县。天台确是胜境!再加孙绰的天台山赋、及刘晨、阮肇误入天台等神话流传,更吸引了多少人到天台求仙学道。寒山子当然也有他向往天台的因素所在。寒山子,大概是盛唐初期(约在西元六四〇年),诞生在渭河岸黄土高原;他是一个半耕半读的书鄕门第子弟,他娶过妻,生有孩子,也曾在山东做过短时间的小吏,约在三十五岁以后,才选择天台作为他生命的归宿。到天台后过了三十多年的亦农亦隐生涯;桐柏宫、福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