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大禹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江公祭禹陵盛典記要旅外溫州籍僑領應邀參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3期  作者:鹿俊明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公祭 庆典 大禹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公祭大禹陵典礼,一九三五年那一次在浙江绍兴大禹陵举行之后,即因外祸日紧国事多艰而暂停,,至今已整整六十个春秋。这个民族传统典礼,从来是全体爱国人民所开心、翘盼。去年,浙江省政府当开始提出恢复公祭大禹陵的设想,并且随即作出决定和实施步骤之后,即以最高的速度进行全面周密的筹备,终于今年四月二十日,当绵两初停、丽日普照的吉日良辰,如期完全按计划隆重而美满地举行了。(一)四千三百年前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立者大禹,与

  • 文章大禹渡古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陳定一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禹渡古柏 大禹治水 咏颂诗文

    皮里春秋纳汉魏,眼前九曲忆王侯;参天耸拔忠贞节,覆地长荫古渡头;大哉禹王曾息此,江山涌翠满神州。附记:山西芮城县黄河边有大禹渡,北依神柏峪,峪有古柏一株,下临黄河,目前树心已空,仅余空壳一皮,而周围甚粗,非三人所能合抱,历代有传言,谓昔日大禹治水曾于此树下小憩,后人为纪念禹王丰功伟绩,遂名此渡为大禹渡,此峪为神柏峪,古貌今容,尤为壮观,瞻仰之余,感而赋此。

  • 文章雄姿丽影大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蕭雲西·李文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禹 神柏谷 大禹渡电灌站 工程特点

    仲夏五月,风和日丽,我们一行七人前往思慕已久的大禹渡游览。出芮城县,向东南行约五公里,疾行的汽车嘎然而止,只见在高高的山崖之巅,有一株径粗三米许之古柏,苍劲挺拔。相传公元前二一〇〇年,大禹治水时曾歇息于此树下。从这里观察黄河水势,并由此乘舟东渡凿开三门峡引水归道,大禹渡之名便由此而生。那棵古柏被誉之为「神柏」,古柏下的山沟,取名为「神柏谷」。汽车沿着陡峭险峻的山路盘旋而下,从车窗俯身鸟瞰,奔腾湍急的黄河和大禹渡的雄姿丽影尽收眼底。古老的渡口,虽不

  • 文章昔日豐鎬人文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作者:劉震慰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大禹故居 上林苑 净土树 鄠县 姬昌

    西安市之西,终南山之北,有一个小小的县份,名为鄠。「鄠」读作「户」,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似乎并没有其他的解释。鄠县不太大的土地上,散布着许多历史古蹟,而且处处都値得凭吊。大禹故居三过村鄠县的西境,频临涝水,「涝」在此处读作劳。在涝水向北流入渭河的两岸,有一处小小的村庄,称为「三过村」,据说即是夏禹王的故鄕。连山易记载:「鲧封于崇」,鲧是大禹的父亲,崇即是鄠县一带,至今鄠县还有两座禹王庙,一在「花原操」禹王庙堡,庙前有一座「圣水池」泉水;一在「西北操」姚村

  • 文章傳説啓母嵩山化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73-04-25
    关键字: 大禹 启母石 嵩山 涂山氏 神话传说

    五岳之中岳乃谓嵩山,其山之东支脉为太室山麓南面,有一「启母庙石阙」,相距不远就是约有四丈多高的一座大石头,所称之「启母」,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启」又是谁呢?原来「启」是「大禹王」的儿子,启的母亲就是大禹王的妻子「涂山氏」。大禹历年治水有一天到了轘辕山下,想打开这座山,好让水流通过,但一时之间无法劈开大山,禹便自己来动手;相传禹是熊变化的,此时他变了一头巨熊,企图撞破轘辕山,来为洪水开路。不料他的夫人恰于此时到来,看到丈夫竟是一只熊,她羞愧无已,囘身便跑

  • 文章夏禹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胡春霖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生平功绩 善政养民

    禹以平水土有功,受舜禪,踐天子位,定都於安邑,安邑,即今山西安邑縣也。禹聞善言則拜,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當舜舉禹而使續父鯀之業,禹乃擢伯益后稷爲輔,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敷土,行山表木。興徒敷土,即大起民夫,協力治水。行山表木,即測得水準,詳爲標誌。由此定高山大川,而五嶽四瀆,遂永留山川綱紀矣。禹初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輦,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

  • 文章大禹渡古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陳定一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大禹渡古柏 赞美诗 诗词

    寒来暑往自悠悠,坐鎭黄流韵未休;皮里春秋纳汉魏,眼前风浪忆王侯;参天不紊忠贞节,覆地余荫古渡头;大哉禹帝升天去,江水涌翠满田畴。注:芮城县大禹渡,北依神柏峪,峪口有古柏一株,下临大河,虽树心已空,仅余空壳,然犹粗壮非十人可抱,据碑碣所记:传云昔日大禹治河曾于此树下一息。后人为纪念禹王丰功伟绩,遂名此地为「大禹渡」,名斯峪为「神柏峪」,后引黄灌漑工程吿竣,古貌今容更为壮观,瞻仰之余,感而赋此。一九八〇年于宝鸡。

  • 文章書松潘縣長汪一能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1期  作者:熊公哲 出版时间:1972-09-01
    关键字: 大禹决川河 松潘 汪一能 以身殉职 馆刊

    古称大禹决川河,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郑人谤訾;禹利天下,子产存郑,而皆不免于怨。信夫民者可与乐成,难与虑始。又况承积玩之后,治顽梗之民,有如松潘县长汪君一能之督铲烟苗,竟至以身殉职,其事可伤,而其忠勇不大可矜乎!松潘故为川省边邑,汉夷杂处,种毒吸毒,直同化外,非一日矣。君莅任,疾首忧叹曰:此非地方官责乎!念非铲种,难期根绝。而奸民弗便,欲以众胁君,屹不为动。宣传也,劝敎也,谋之士绅,谋之鄕保长,凡官中所能先者,靡弗先,躬自督队,且劝且铲,敝神瘏口

  • 文章(鄉情報導)黃河明珠—三門峽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9期  作者:李永生提供 出版时间:1998-07-03
    关键字: 三门峡 黄河 大禹治水 自然资源

    相传大禹治水,用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三门峡因此而得名。三门峡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崛起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三门峡市。三门峡市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和丰富的资源为特点的这一「古都新市」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优越的地理环境三门峡市辖三县(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二市(灵宝市、议马市)、一区(湖滨区),总面积一〇、四九六

  • 文章大禹和祠山大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18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95-04-15
    关键字: 大禹 张大帝 冻狗肉 菩萨 张士诚

    水神。伍稼青先生说「祠山张大帝」,不知根据为何,据笔者所知水神或与水有关的神祇中没有姓张的,龙王主管两水却未见姓名,其像是龙形,当非张大帝。道教里有三官之说,所云三官,便是天官大帝,据说便是唐尧;地官大帝,据说便是虞舜;水官大帝,据说便是大禹。禹治洪水,有功于民,尊为水官大帝,自是水神。笔者经过长江上游,见江滨每多有伍相庙,伍相便是伍员;据说是江神,在他处或称潮神,也可算是水神。在四川、鄂西、黔省等山区,在山涧上筑桥,桥上或桥头,有建二郎庙以镇山洪。二郎是李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