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军事史料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青島抗戰憶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孫壽庭  出版时间:1985-12-20
    关键字: 青岛 抗日战争 人物回忆 游击战 军事史料

    民心士气,也就是中国人不向强敌屈服的精神。所以形成如此强烈的民族意识,那是因为中国人长期仇日恨日的心理,所郁积的愤怒,有了发泄的机会,所以一发不可遏抑。当时的靑年虽然年轻气盛,但面对强敌的坚甲利兵,并非不知道战争的惨酷与可怕,也并非不自知军事知识的贫乏,不足以应敌。但似此满布荆棘的抗战前途,并未阻止靑年们救亡图存的决心。他们在共同的忧患意识下,均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抱负,完全置个人死生于度外,或万一不幸而殉身,求仁得仁也是光荣的。他们一直的观念是,要

  • 文章血戰仁安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6期  作者:杨一立  出版时间:2006-12-25
    关键字: 新三十八师 远征滇缅 血战仁安羌 抗日战争 军事史料

    都没有联盟关系。「战」,都是各打各的战,都不是日本军队的对手。于短短时间内,即被日军席卷。因此,原本单纯的中日战争,便发展成为东、西联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情势极剧性变化,牵动了中国「蒋介石委员长」,美国「罗斯福总统」、英国「邱吉尔首相」、俄国「史达林总统」。四国领袖在开罗召开联合会议,组成同盟。并向全世界声明,联合对抗德、意、日轴心国的共同宣言。远征援英抗日 一九四二年元月,军事委员会以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编组成「中国远征军」,兵员十万人。挥军出征

  • 文章諸葛武侯南征考㈣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1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73-07-01
    关键字: 诸葛武侯 南征 史料 南中 军事

    三、南中之善后措置武侯于南中军事上之底定,已如上述。然大军之后,夷人之创深痛钜,固在意中,如何化此裂痕,复归安定,易言之,即武侯所采取如何之善后措置,兹据现存记载之可考者,加以分析,略述如次:㈠全部撤兵:武侯既定南中以后,将其入南兵力,全部撤回。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于其秋悉平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伤,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吏累有废杀之罪

  • 文章論兩廣的歷史背景及分治始末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梁之直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两广历史背景 历史沿革 开拓岭南 边患军事 史料记载

    振、儋、万安(析崖州置)。西道领桂、柳、宣、昭、梧、浔、邕诸州,又开邕州以西诸蛮洞覊縻州数十属邕州。」(厂西通志)按以上所载,则前者两广分治始于南齐;后者岭南分东西两道是在唐贞观年间,两者记载出入很大。经查南齐书及新旧唐书,皆无此等史料记录。而广、桂、邕、容,安南,直到唐大中年间,仍然隶属岭南都护府。至咸通初年,才因军事需要,朝廷听从蔡京建议,分岭南为东西道,这是有信史可考的。唐末宣宗十三年(八五九),南诏国势日盛,乃自称皇帝,国号大礼,改元建极。于懿宗咸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