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通水利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世外桃源話泰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黄文驥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泰顺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交通水利

    泰順爲一山城,所謂巖邑也,僻居省之南疆,清屬溫州府,與福建交界,週圍八縣,瑞安(文成)、平陽、青田、景寧屬浙江省,福鼎、霞浦(拓榮)、福安、壽寧屬福建省,一般情形,人或鮮知,筆者生於斯,長於斯,特就所知,述其梗槪,以供參考。景泰慶壽建縣之説辨正泰順建縣於明景泰三年(西元一四五二年,民前四六〇年),以當時瑞安縣所屬之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五都及原平陽縣所屬之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三都共八都,組合而成,父老相傳爲明景帝景泰年間慶壽,而建置景寧...

  • 文章蒼梧一載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淩鴻勛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建设过程 城市规划 交通水利

    故中央研究院院士淩鴻勛先生,廣東番禺縣人,民國四年畢業於交通部南洋大學,膺選赴美國橋樑公司實習三年,並在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回國後歷任南洋大學教授、代理校長、校長、梧州工務局長、各鐵路局長、交通部次長、中國石油公司董事長等職。生前曾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人員訪問,口述生平,由該所作成紀錄。茲摘錄其中一章刋出,以饗讀者。——編者

  • 文章浙遊紀勝(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9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87-09-10
    关键字: 浙江地理 植物 交通水利 名山大川

    (續上期)以上所述,粗陳槪略,其實一丘一壑,一溪一澗,風雲之出沒,花木之興衰,隨時變幻,移步換形。登山自以晴朗爲佳,日映諸峯,一一獻態呈奇;然冒雨看山,亦有葱葱鬱鬱之觀。觀瀑宜在雨後新霽,怒濤傾注,轟雷噴雪,泉山聲色,往往創變。時方淸曉,宿霧未收,山谷平疇,宛若滄海,高峯朶朶,有似羣島,倏隱倏現,頃刻萬狀。或當薄暮,餘光橫照,紫翠重叠,樹色山光,皎潔如畫。陰晴之態互殊,晨夕之觀夐別。若乃月白風淸,四顧蒼茫,對山高與水長,共適性以暢情是良夜不可負也。五、植...

  • 文章養馬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楊瑞階 出版时间:1981-09-20
    关键字: 养马岛 往事回忆 思念故乡 交通水利

    養馬島屬於山東省牟平縣第一區象島鄕,全島共有十三村,我家世居該島鴻口村,來臺已過了將近四十年的太平生活,囘想起來,眞是一言難盡。養馬島名的由來,據老一輩人的傳說,是秦始皇曾在這島上養過馬而得名,是否,還請鄕長們指正。我家雖祖父言納公在京任刑部主事,但家中仍以養帆船爲主,我家象島鄕,又名養馬島,係屬牟平縣第一區,全島面積,東西長約十五華里,南北寬約五華里,離縣城十華里的南邊,在海外一孤島,島內共分十三村莊,計宋、孫、林、王、陳、楊、張、黃八姓,唯林姓兩村莊...

  • 文章鉛山通閩古道與關卡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铅山 赣闽古道 关卡 交通水利 历史集萃

    鉛山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武夷山北麓,古代隋以前有兩條通道,經鉛山入閩、浙,一條是由古代洪都(南昌)經鉛山縣境內的佛寨,過雲霽關至福建光澤縣。另一條自洪都經鉛山鵝湖至分水關到崇安。它們曾是贛閩之間重要的商旅黃金通道。這是一條由內陸通江達海的古商道。唐以後,交通日漸發達,據清同治《鉛山縣誌》載,當時鉛山已有四條陸路大道,共二六五華里。五條陸路小道共六六五華里。二條大道均以永平為中心起點,東去四十五華里,至福建建寧府崇安縣溫林關交界。西去一一五里,至福建邵武府...

  • 文章上海話舊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9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81-08-15
    关键字: 上海历史 地点介绍 往事回忆 交通水利

    滬人稱小河曰濱,(讀如邦)如陸家濱、新紀濱、方濱皆是也。洋涇濱,河名也,爲黃浦江之支流,界於英法二租界之間,民國四五年間,租界當局,塡塞洋涇濱改築馬路,路成,初名長濱路,旋改名愛多亞路。南半屬法租界,北半屬公共租界,抗戰後改名中正路,因係就河道塡築,灣曲特多,宛如游龍。有目舊法租界外灘爲洋涇濱者,謬之甚矣。上海舊有之有軌電車,剏始於宣統二年,共分三個系統,公共租界先行開辦,法租界次之,南巿再次之,以公共租界之公司,範圍最大,共設九路:一路起自靜安寺,經愛...

  • 文章興化文獻叢譚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8期  作者:士希  出版时间:1969-12-30
    关键字: 建置沿革 地理沿革 交通水利 特产 语言文化

    山海經有「閩在海中」之說,故唐虞之世,自仙遊東南至莆田一帶,海水直灌,莆田只有廣業諸山,出沒於海濱一帶而已。三代以降,因泥沙沖積,逐漸形成平原,然尙未有居民也。漢武帝時,閩越王郢,避漢兵威而南來,歷徒莆田廣業里之越王峯,與夫仙遊東五里處之鷄子城,此爲莆田最古之歷史。遊洋志據漢書朱買臣傳:越王更徒處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澤中——卽今越王峯,內有越王臺——所歷之地,多有遺跡。皆在山中,而不在平原,足徵當時莆仙二邑,尙無平原也。秦漢六朝之世,已有舟楫交通,自...

  • 文章我所知道的濟寧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陳鏡室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济宁 故乡回忆 人杰地灵 交通水利 商业贸易

    一、济宁州的水呱呱(借用字),东昌府的慢牵牛。[1]二、奶奶的济宁州四十五里到长沟。[2]原文是奶奶×死济宁州四十五里到长沟故粗俗不雅文字删掉不用。三、船到济宁货到州。[3][1] 、济宁出生意人很健谈,东昌府即今之聊城县,该县人谈吐斯文。[2] 、大意是长沟(一集货场)距离济宁四十五里地。[3] 、过去的水运畅通,船载货物到了济宁便到州了。

  • 文章漫談浦東濱海

    来源期刊:《浦東》 第84期  作者:盛聘池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浦东滨海 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 旅游度假 交通水利

    「濱海」是南匯縣所管轄的地區,地處黃浦之東,南匯縣城東南十公里的海灘邊。東瀕遼闊美麗的東海,南臨富饒的錢塘江,北與上海市浦東新機場貼鄰。要是離鄉十六年以上的鄉親,根本不知道浦東南匯有「濱海」這麼一個區處。談起「濱海」這個地方,十六年前還是遍地蘆葦叢生的一片汪洋。經丁君國樑籌組開發,從白手起家的「濱海副食品基地」,幾經艱苦創業,轉為成立「濱海鄉」,繼而在「浦東開發區的啓引下,發展成今天的」濱海遊覽區。浦東最大的人工河——大治河貫穿濱海,通過大水閘流注東海,...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