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文化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原文化与中原水系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龐儀山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中原水系 地理 风景古迹

    深的塘古新港繁荣了天津商业;天津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端赖海河;天津晨曦中,市民工作开始新的一天;唐山开滦煤矿乃炼钢燃料;精美著称的唐山陶瓷工艺;北戴河海滨艳丽的日出景色;秦皇岛不冻港,风光宜人;万里长城起点的,天下第一关;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听涛声汹涌,云雾苍茫;古北口喜逢口长城景致;喜逢口风光山色。右边所列述中原五省的风情古蹟,不仅山川秀丽,每一大城小鎭都有历史的印痕,都是我们所深深所爱的,爰値兹反攻复国之际,谨撰就「中原文化与中原水系」一文,藉以

  • 文章慘澹經營的三十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中原文化 创刊纪念 创刊历史

    胸襟宽广之抱负令人敬仰!此外,士贤先生还主编「中国地方文献」、「中华民国宗亲谱系学会」等刊物,其中以编中原文献期间,对中原文化的发扬与维护,功不可没。士贤先生河南许昌人,民国四年一月二日生,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陆军官校,先后参加中央训练团,革命实践硏究院,历任宪政督导委员会委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一生参加抗战中兴大业,忠荩谋国,任事负责,对文化事业尤具热忱。笔者于六十八年间认识士贤先生后,便时相请益。「南阳文献」的诞生,士贤先生

  • 文章永怀宏扬中原文化的李代表士贤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韋德懋 出版时间:1990-10-01
    关键字: 李士贤 中原文化 中原文献 人物贡献

    吾豫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五千年来华夏民族的蕃衍发展:历代帝王之所逐鹿创建、圣贤豪杰之所缔造经营、继继绳绳,后先辉映,无一不与此一地域有关;于是而形成中原文化的特质,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浸濡既久,积累深厚。在政治、经济、社会伦理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于文史中,读班固东都赋,张衡东京赋、枚乘梁王菟园赋、傅毅洛都赋,尝可以想见其时文物的繁盛都丽。就重要人物论:张其昀先生所著中华五千年史中,就远古人物统计,有史以来至周初止,历中上伟人共二十位,而河南独占其

  • 文章方城小石猴送給你「好時候」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4期  作者:武建華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石猴艺术 方城石猴

    三國劉備火燒傅望坡遺址地——河南省南邊盆地東北緣的方城縣有個獨樹鎮硯山鋪村,這個村的男女老少,人人不但會雕刻「黃石硯」,而且還會雕刻石猴,成為遠近聞名的「石猴」雕刻專業村。這個鎮北有座山,出產一種質地綿軟、潔白細膩的滑石,這種滑石易于雕刻,硯山鋪人就地取材,借雕刻黃石硯的技巧,雕刻出形象各種的小石猴,小石獅之類的「石玩」。這一手工藝術歷史悠久,是伴隨著黃石硯雕刻藝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它興于漢代,盛于唐宋。硯山鋪人以此作為一種謀生手段和傳宗藝術,代代相傳,相...

  • 文章中原文化与客属精神——世界客属第二次恳亲大会献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0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3-10-05
    关键字: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献词 中原文化 客属精神

    出路,期能开拓新园地,建立新事业。中原文化具有以下的优异特质:㈠诚朴笃实—中原人的生活信念与方式,系以诚朴笃实为主旨。言忠信,行笃敬。脚踏实地,朴实无华,守分尽已,不投机,不取巧。风俗淳厚,人情朴实。河南简称曰豫。予是其音,实质从「象」。因古代北方气候温暖,河南盛产象,是为「大象之国」。殷人伏象,编组大规模的象队,用以作战和作工。甲骨文中的「为」字义为作工,其字即系一人骑在象背上,手中持刀。所以河南人的性格,有似大象的诚信无欺,笃实坚毅。㈡刚毅不屈—中原为一农业

  • 文章陈重光先生寻根与中原文化之传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故乡寻根 迁徙他乡 中原文化 故乡发展 历史资料

    物换星移,人事全非,北返的意味已被现实的安定所冲淡了!有多少人愿意「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呢?三代之君皆在河洛古时中原,河南占大部份,冀、鲁、苏、皖、山西、陕西都沾个边,故以河南为中心,所以称河南为「中原」。从远祖唐尧、虞舜、夏、商、周开始,先祖们就在这块土地上运用智慧创造发明,有科学、兵学、文学、语言、艺术及风俗习惯等等,形成了中原文化。实际上,中原文化就是河洛文化的发扬,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古时的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

  • 文章台湾保持中原文化的传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王撫洲 出版时间:1973-09-25
    关键字: 台湾 中原文化 文化精神 礼俗传统 史料考证

    所谓中原即指黄河下游一带,包括河南全省及山东省、山西省和陕西省一部份地区,亦即华北大平原而言。由于黄河下游一带宜于生存和发展,土地适于耕种,人民勤于劳作,渐由草昧进入文明,奠立了农业社会。由于经济生产发达,政治制度日趋完备,于是此一地区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追溯先史时代的中华文化即发祥于此中原地带,因此中原文化即代表中华文化,故多以中原作为泛称中国的代名词。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上,仅以台湾海峡与福建广东两省隔海相望。但在地缘上早在更新世最后一次

  • 文章憶鄉土,訪舊遊感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上彬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乡土文化 两岸交流 中原文化 河洛文化 多元文化

    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五、六千年前,这里的原始村落,已是星罗棋布,在我国史前文化和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河洛文化,亦可泛称中原文化,始终发挥着中心作用和导向标帜。而居于华夏文明的核心,也是炎黄文化之发源地,并为丰富深远的民族文化之奠基石。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之各地域文化,都或多或少的与中原河洛文化有渊源联系。而中原河洛文化的源头,可上溯自夏、商、周,历经两汉、魏、晋、隋、唐及残唐五代等十三个主要王朝的发展成长,泽被全国神州大地

  • 文章附:吳鳳翔先生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9-03-25
    关键字: 吴凤翔 扶沟县 中原文化 书法研究 《泛论书法》 人物生平

    鄕长这种维护中原文化的精神,不但令人钦佩,更功不可没。他更在中原文化的遗产中,找到了正统书法的结晶,他说:「我国正统书法至唐初,被唐太宗一刀斩断,绝传了。代之而起的是唐楷,唐楷字体造字不似正统书法的点画,根据笔法造字,书法转入黑暗时期,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言之曷胜浩叹………」。吴鄕长仪亭,来台后即着手整理中原文化遗产、钻硏数十年之久,始发掘出现正统书法,并得专家刘长魁先生指授,硏习垂达十余年,从未间断,今在百忙之中,撰写:「泛论书法」心得一篇,以饷

  • 文章思親之路說我家鄕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7期  作者:姚建業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返乡祭祖 墓志铭 祭文 生平家世 河南历史 中原文化

    九朝古都洛阳不仅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更有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迷人微笑: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的开封至今还在演绎著宋代的古事。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让中国最早的文字发源地河南省安阳市身价百倍,列为中华古都之首当应无愧。历史久远了,凝结文化分子,堆积成河南的厚重。闻名天下的少林功夫和刚柔并济的太极拳从这里起源,杂技,剪纸、版画、豫剧、梆子、越调、洛阳曲……数不尽的民风习俗,汇集成了一幅充满韵味,回味无穷的河南历史画卷代代相传。中原文化与台湾客家、河洛文化息息相关,过去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