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追忆共返回1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鍾皎光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追思籌委會  出版时间:1997-06-30
    关键字: 钟皎光 生平 追忆

    鍾皎光先生字高光,祖籍廣東梅縣,誕生於民國紀元前五年(一九〇七)農曆五月十九日。祖父紹昌公,祖母湯太夫人。紹昌公繼承先人基業,在原籍經商,頗多發揚。嗣以地方頻年戰亂,經營環境陡變,遂致家道中落。父親康鋆公乃赴南洋謀生,長二兩兄先後追隨前往。母親黃太夫人炳秀溫良恭儉,淑慎仁慈,留籍主持家務。先生以稟賦異於常人,獲許捨商就學,開始其以革新教育,科學報國之職志,六十年間,未稍間息。先生於民國二年秋始業啟蒙,入宏中小學。六年秋進入梅縣縣立高小。九年秋升讀廣東省立...

  • 文章憶母校弦歌小學兼懷良師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5期  作者:李又綱  出版时间:1997-12-25
    关键字: 弦歌小学 良师 追忆

    弦歌小學成立於遜清宣統二年,時値康梁變法維新,倡議廢科舉,興新學之後,國内新學思潮,日趨熱烈,惜皆限於大都會地區,吾鄉地處僻壤,風氣較爲保守落後,仍留連於蒙館私塾階段,鄉村子弟,接受教育,仍以讀古書如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增廣、幼學瓊林,以及五經四書、唐詩宋詞爲主,而無法接受新式教育,當時地方老一輩通達仕伸及知識份子,有見於此,爲因應時代潮流,有意倡辦新學,但限於校址難覓及開辦經費困難,乃由張寅曦、張海涵、張問簧、王端明等前輩發起,將金石橋附近之周氏庵...

  • 文章記王心帆與小明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宋廡翁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王心帆 小明星 追忆

    王心帆,原籍廣西,清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十月十八日生於廣州,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六日中風入院,八月廿一日中風不治,卒於香港瑪麗醫院,享年九十七歲,王氏喜詩詞,愛曲藝,先在紅船班中撰寫提綱戲為業,因不慣漂泊的生涯,改報界,曾創辦「骨子報」、「思潮」、「一號」等報刊、雜誌。並曾一度主理廣州市永漢路「拱北茶樓」的歌壇,一九二六年,王氏初遇小明星,開始為她撰曲,抗戰期間,王氏一度來港任教,後定居香港,以筆耕為活,曾義助吳一嘯撰曲,並為已死的小明星作傳、連載於報上...

  • 文章家書何止抵萬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9期  作者:陳雋蕙 出版时间:1976-09-06
    关键字: 台北 求学 家书 故乡 追忆

    我自從中學畢業,到臺北來升學,不覺已經整整的三年了。臺北市是全臺灣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當我尙未到此地之前,對它確曾有過不少的綺想和嚮往;但住在臺北以後,却又老是興起思親想家的念頭,反而對它厭煩了;這種心理上莫明的轉變,我自己也覺得很矛盾,可是在同班、同室的同學中,却也很普遍呢!臺北儘管有寬濶平坦的大道,「車似流水馬如龍」,有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厦,矗立如林,有摩肩接踵的來往行人,有熙熙攘攘的熱閙夜市,這些繁華的景象,對於我客居就讀的學生,到底有什麽得益?若...

  • 文章復旦大學小史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2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65-01-25
    关键字: 复旦大学 往事 追忆

    母校復旦前身,爲震旦學院,由馬師相伯創辦,時在民國紀元前九年癸卯春季;借徐家匯老天文台餘屋爲院舍,外籍敎士担任義務敎授,馬師自任監院,院內各部事務,悉歸學生管理,養成自治之風。所定科目,大別爲四:曰語文學,曰象數字,曰格物學,曰致知學。語文學一科,以拉丁文溯其源,仍分習英法德諸現代語,以應世用;但求能閱書譯書,不求爲古人,故其敎授法特別注重文法,養成譯學人才。其餘各科,亦但開示門經,啓學生自由硏究之風。關於經費收支,公開揭曉,刋入每學期之報吿。他如敎授上...

  • 文章王校长麟正先生事蹟追忆——前山东省立第三联中旅台校友王培芹贾同义白靑茂等口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牟文成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王麟正 事迹追忆 惠民任教

    有辩才,善言词,有机智,有韬略,有统御之才,气度非凡,堪称一时之杰出人才,以其招抚「顺天轮」[2]一案,声名远播,众望日隆,王公因之有机结缘,二人初次相见,犹如故交,由情感而相投,由意志而相合,更兼二人均为「淸帮」,因之情感益加笃实而融洽。王公嗣机畅谈大局,由中而外,由古至今,由局部而整体,以现势之趋势,至将来之发展。刘氏经王公一席谈,豁然贯通,茅塞顿开,嗣后二人时相过从,常作促膝之长谈[3],形同犹如管鲍。二十六年中日战起,因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退,很快

  • 文章戰時西安豫劇梨園漫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6期  作者:王根炎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豫剧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雖說是陳年舊事,烙的還眞深。對日抗戰爆發後,各地人士都湧向後方,以免受到日寇的茶毒凌辱。西安在這個時候,各地方戲的活動,比以前便更加蓬勃了。從二十七、八年開始,豫劇名伶相繼組班在西安演出,河南梆子也受到大衆普遍的歡迎與愛好,可以說河南梆子在西安,比河南還要河南,爲啥呢?就是河南老鄕,誰能在一個地方,看到那麽多的豫劇名角呢。湯蘭香所領的一個班子,上演于南大街座東向西的銀銷會館(銀樓業公會會館),在這個會館的南邊,有一座建築宏偉堅實的「便民質」(公辦當舖),...

  • 文章羅香林教授事略——為紀念羅教授逝世廿週年而作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何廣棪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罗香林 教授 生平 追忆

    羅教授諱香林,字元一,號乙堂,廣東省興寧縣人。清光緒卅三年(一九〇七)丁末十月十九日(陰曆九月十三日)生於鄉。其先世居江西省寧都縣。宋季有諱君姿公者以窮經稽古,起家循州學正,值元兵南下,道梗不歸,乃定居興寧東門外之俠坡鄉,至教授而二十一傳焉。歷世耕讀為業,而多以文學顯。王父諱榮輝公,性豪放任俠,能解人厄困,說者謂其後嗣必大也。父諱師楊,字幼山,奮志攻學,以古文辭及史學教授嶺表,學者稱希山先生。時值中法、中日兩役相繼敗,國勢阽危,希山公慣專制之積弊,乃以革...

  • 文章齊敬鑫與西北農學院——秦隴思舊錄之一——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關德懋  出版时间:1980-04-15
    关键字: 齐敬鑫 西北农学院 往事追忆

    一位在上海执业很久的老医生,眞了解中国人而热爱中国人的方夏伯(Dr.von Schab)博士[2]作他的准监护人而兼语文敎师,白尽义务而分文不取。老医生规定课程,严加约束,要他尽量避免与中国同学们接触,以减少说中国话的机会。老医生陪他散步、逛街,还指定一位大学法律系毕业、文官普考及格的当地靑年作他的导师,不时侍从左右,也属义务性质。如此为他而设的学习环境,加上他勤学苦练的干劲,当然在不到一年的功夫,把听、读、说的语文障碍突破了。三年不到(一九三〇至一九三三

  • 文章教育生涯回顧(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劉安愚 出版时间:2002-06-20
    关键字: 刘安愚 华侨中学 往事追忆

    劉安愚遺著華僑中學時期(民國六十二年五月至七十一年七月)民國六十二年五月一日,我由國立師大附中校長任內奉調接掌國立華僑實驗中學,當時教育部長蔣彥士先生面囑要我到華僑中學整頓僑生教育,責任重大,勉勵再三。僑教的目的,除施予一般學校的教育目標外,尙需兼顧「政治目標」,即要教導華僑子弟發揚我中華文化,熱愛祖國,所以僑生教育的責任比一般學校教育,更爲重大。我擔任校長工作已經歷十四年,所服務的兩所學校都有其特殊性質:前六年在省立中興中學,那是一所爲省府員工子弟創辦...

共118条记录 1/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