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文集序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姜伯彰先生诗文集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魯蕩平 出版时间:1972-10-02
    关键字: 姜伯彰 诗文集 生平简略 追思悼文

    册,以光有德,而广流传,组编印委员会,推余为召集人,高君子昻为秘书,余与先生为同盟老友,又同为立法委员,兼文字性情之交,义不容辞。子昻与 先生为同鄕,又为师生,勇于负责,经一年之搜罗,整编就緖,分门别类,纲擧目张,书成付梓,名曰:「姜伯彰先生诗文集」。时在中华民国六十一年八月鲁荡平于台北立法院。

  • 文章沭阳夏述庵先生诗文集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1979-11-15
    关键字: 夏述庵 诗文集 人物事迹 往事回忆

    余之绾军筦政,客他鄕盖有年矣!戊子庚寅间,乃役于吾苏,所与共治者,则有省参议员夏君峯隽,是勤于论政者也。闲以其尊君述庵先生所著知非草堂诗文集见贻,读而默识之,此吾鄕君子儒也。播迁以还,余以祠禄引年,于曩昔所为,硏几以饬己,好谋以率人者,姑悉置之,而颇齿于文会。于是峯隽则抱先生遗稿以来请,意以为其先人呕心之所粹,而幸逭于赤焰之刼者,仅以此将以付诸梓人,以竟其人子分内事焉。谨检视之,则于前所贻诗文集外,并日记家书,裒然秩然,义法所宗,不让古人,审其高文

  • 文章「残语」诗文集序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诗文集 抒情诗歌

    形式要新颖、自由、开放、豁达、明畅,不造作,无勉强痕迹,且形象、意境统一与和谐。四、结构要紧严,点、段要讲求。句是小点,段是大点;大小点集结便是总点,也是内容。总点就是顶点,也是高潮之处。诗之特征,便是从顶点透视其全体。组织结构紧密穿撷,显示完美,呈现光彩。故真性情产生传世不朽之伟作。抒情是抒真性情,以彰显不朽之价値。本诗文集有「无怨的季节」一诗。对季节无怨,象征著面对横逆,终生无怨。「节季」不是象征著时空吗?当然也涵蕴著变化的意义。我认为整体结构甚佳,思虑

  • 文章似庵稿诗文集自叙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丁治磐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丁治磐 似庵稿诗文集 自序文

    幼秉家訓,頗習爲文,鼎革之際,奮志投筆,受軍官敎育,以至陸軍大學畢業;爲國家所陶育,先後計及十年,所耗於國家多矣!雖有勤學之志,而無成志之行,是所愧於國者亦多矣!及備位軍旅,自少尉歷階至中將;從碌碌小隊,而至總領師干。爲幕僚之時半,爲領兵官之時亦半。從役於安內者,不下百戰;從役於攘外者,今亦不下百戰。有快意者,有否者,閒嘗發爲詩及古文辭,裒爲似庵稿以見生平,要以不能有功於國爲慚辱耳。余之治兵,主以率敎之道七八,主以鞭策之道二三;蓋率敎而不前者,則懲其惰,...

  • 文章梦山楼诗文集序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王公璵 邵镜人 梦山楼诗文集 序言

    诗以言志,文为心声,诚中形外,无可矫饰。读梦山楼诗文集,当不难索解作者邵镜人先生为何如人?并深悉其身世遭遇也。何待词费,多所喋喋。惟予忝与镜人交游较久;尤于抗战期间,风雨联床,亦死生与共。情谊既笃,因不能不略抒欲言,藉示追念之忱。果得读是集者,以其所感,与此相互印证,俾益知镜人之为人,则又私悉所窃幸矣。镜人籍隶苏省宿迁,天性慷慨,正气懔然。尤于大庭广众间,议论风发,是其所是。恒以一士之谔谔,无视于千人之诺诺。不枉己以从俗,不折节以媚世。特立独行,为乡原辈

  • 文章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李發强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秋恬先生 枣阳文联 诗文集 《白水源》 作序

    在枣阳生根,并发扬光大。同时对旅台鄕亲文艺界寄予很大的期待与评价。原来秋恬先生的「诗文集」,也是「白水源」丛书的一部份。更者枣阳文联以「白水源」为丛书之名,是强烈寓示本土文学与枣阳传统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白水精神。因此,我虽然喜爱涂鸭,并且主编「枣阳文献」近二十年,但不表示,我对文学有何高深硏究,惟为支持枣阳文联和秋恬先生的抱负与理想,而欣然滥芋充数,试为文。但在这里,我也有些多余的关心,首先我觉得白水源丛书包罗万象,而以两年时间为限,目前时间已过1/2,但

  • 文章于右任先生及其诗文集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4、75期  作者:宋文明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及其诗文集 序言 生平简介 个人见解

    读了「于右任先生及其诗文集」这本书,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于右老不仅为清末以来中国最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评论家、新闻工作者;而且也是非凡的诗人、书法家和才子。历时愈久,见证愈多,就愈加深我们他的这种认识,也愈加深我们对他的崇敬。祇可惜,他生长于中国积弱的西部地区,不具有与中国东南财团的任何联系,无法适时获得它们必要的财力奥援;否则,继孙中山而起,全面领导新生中国者,必是于右任,而非其他。果如是,则中国百年历史又将重写。自一九二八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