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西北共返回6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現代英國的迷思與建設鏡鑑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9期  作者:鄭隆炎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英国 西北 建设借鉴

    广袤无垠的西北疆土,美丽无瑕的锦绣山河,抬头如在白云之端,俯视则藐视天下,悠悠苍天,心情豪放,有挽天下推动山河之英雄壮志,我们伟大的西北高原,高原中有平原,平原中有山川,荒原中有绿洲,绿洲之中有春色,在中国的文化成长期,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蕴育出壮丽的中华文化,汉唐英烈,是以傲视世界各地文明,我因少年行伍之关系,踏遍了西北江山,所见所闻,深悉西北疆域之实情,我的生命亦诞生在关中平原,生于斯土,爱我故鄕,虽然别离故鄕,已三十有八年矣,但对故鄕不能忘怀,随时

  • 文章談秦腔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3期  作者:趙宋岑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秦腔 西北戏剧 乡音乡情

    秦腔为西北各省普遍演唱之戏剧,今日其流行地区虽偏于一隅,不若平剧之普及全国,但秦腔之历史甚为悠久,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细考戏剧源流,近两三百年间,流行国内之重要戏剧,多有承袭摹仿秦腔之线索可寻。秦腔之起源难于稽考,但关中在周、秦、汉、唐各代,久为全国政治中心,料必有以秦腔为本之腔调流行。今日之秦腔当为梆子腔、西皮调、乱弹三种揉合而成,试看以下清人之笔记:秦云撷英小录谈及梆子腔有云:「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絃索。至于燕京及齐

  • 文章王宣「八秩回忆」摘录(西北农学院概要)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6期  作者:王宣  出版时间:1991-06-30
    关键字: 西北考察团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白寿彝 国立西北农学院 马步芳

    民国二十六年,曾有西北移民促进会、河北移民协会及燕京大学三团——体发起组织西北考察团,规定分为五组,而最远之一组名为特别组,目标为宁夏。各界人士均得自由参加,一切费用自备。静而思动,乃人之常情。况在暑假,西北旅行,兼可避暑。余即报名参加特别组,是年七月一日,由北平乘火车出发,达于终点包头。再乘骡车前进,直至抵宁夏,转往定远营阿拉善旗,在达礼札雅王府,装有收音机,始得正确收听芦沟桥七七事变后,我军在廊房与日军作战之消息。组员已无心从事考察,回宁夏后,团体即

  • 文章伟大的西北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蔣經國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西北风情 抗日战争 西北民风 个人回忆 建设西北

    潼关撞关车·民风朴厚西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到了,但是,西北在什么地方呢?那里离我们有多少远呢?我们除了在地图上看到西北角上的那几块有颜色的图画外,就从来没有人去仔细研究那些地方。过去,我们又听到说过重庆,祇知道重庆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远得差不多不能到达,至于西安、蔺州、安西那些地方,在我们的梦想中,是比外国还辽远了。当然,更没有人去计算他的路程,或则,想跑到那样远得不可捉摸的边疆上去。是的,我们的祖国,是太辽阔广大了,我们财产,是太丰饶了。但是

  • 文章西北实业公司(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景占魁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西北实业公司 西北洋灰厂 阎锡山 西北炼钢厂 日军侵占

    五、日军劫掠元气大伤—西北实业公司的灾变正当西北实业公司蓬勃发展之时,「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断了公司的进程。一九三七年九月,雁北失守之后,日军沿同蒲路由北向南,直逼太原。阎锡山感到形势严竣,于是决定一面与日军在忻口一带展开会战,以阻断日军南下,一面紧急指挥西北实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准备公司的搬迁工作,尤其是西北制造厂的搬迁。公司协理兼西北制造厂总办张书田召集厂内各处负责人,部署迁移线路,先迁至风陵渡,再渡河入陕,然后进入四川,先搬迁机床

  • 文章石板和石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趙醒民 出版时间:1984-03-20
    关键字: 石板 石笔 鲁西北 小学

    现在小学的学生,作功课用的是铅笔和作业簿,简单方便,用的时候去买,一本用完了就丢。民国二十三、四年间,在俺家鄕鲁西北,读小学作功课用的是石板和石笔。石板像现在小学生用的垫板一样大,特有的黑灰色石板,不知那种石板是那里出的,长方形,四周镶有木框。写字时用石笔,石笔是淡白色的,长短跟现在的钢笔差不多,比原子笔的笔心粗一点,很硬,也是一种特有石头制的。写在石板上是白色,用大力按会断,比铅笔坚硬。老师规定写那一课,小学生就在石板上打成方格,石板可以两面写。那时候

  • 文章齐敬鑫与西北农学院——秦陇思旧录之一——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關德懋  出版时间:1980-04-15
    关键字: 齐敬鑫 西北农学院 往事追忆

    民国廿三年(一九三四)的秋冬之交,我从欧洲回国未久,家在上海,齐敬鑫博士远从西安特地来看我,邀我到西北去帮忙办学校,敎几个钟头的课。我于一九三〇年因同济学长汤元吉先生的协助到慕尼黑入大学。在慕尼黑一年有半的期间,结识了四位姓齐的同学:三位是高阳望族「三爷」齐寿山先生的两位和「二爷」如山先生[1]的一位令郞,齐焌、齐熨、齐熙三弟兄。再就是齐敬鑫字坚如的安徽和县人了。四位北齐南齐,除却北齐的老三,五短身材而外,都是昻藏七尺之躯。为避免混淆起见,就称北齐的老大

  • 文章神游西北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3期  作者:扈潤鈿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西北万里行》 读后感 人物感怀 西北景色

    见,我必定爱不释手的去翻阅、细读,似在补赎我幼时不爱读历史之过。最近我读了「西北万里行」一书,这书不仅描绘出作者冒险犯难,不畏艰苦的精神,更让我们看到许多史蹟,以及没在历史课本上记载的各种奇风异俗与传奇故事。同时对川、陕、甘、新等省的山川形胜、历史文物、社会形态,以及旅途的生活实况,都予以平实而细腻的记述,而且附有经行路线,与许多珍贵的图片。所以读后对我国广大的西北有更深的了解。西北一直是我国历史与文化的重鎭,也是古代捍衞中原的屏障,在过去的岁月中,先民曾经艰苦地

  • 文章西北山川宇内雄金惠著「西北行」评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2期  作者:周冠華  出版时间:1987-05-15
    关键字: 《西北行》 书籍评介 西北考察 风土习俗 史地沿革

    金惠(敬诲)鄕长,曾任福建闽清、江西贵谿等县县长曁中央委员。前于民国六十四年冬返台时,猥承枉顾寒舍,携所著「西北行」原稿见示,使我得先读为快。并遵嘱为撰文评介,发表于六十五年四月十六日之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西北行」大著亦即于是年春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畅销一时。敬诲先生现侨居美国加州西部之奥克兰(Oakland)虽高龄已臻八十三岁,而精神矍铄,健康不减曩昔。现正埋头撰写自传中。前面这首七言绝句,是我当年拜读敬诲鄕长「西北行」大著后的题句。我国西北区域广袤

  • 文章西北万里行序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0期  作者:林繼庸 出版时间:1983-10-01
    关键字:西北万里行》 序言 游记文学 西北地区

    西北是我国历史与文化的重鎭,也是古代捍衞中原的屏障。历史吿诉我们,在过去二千余年中,先民曾在那里抛头颅,流血汗,创造了无限光辉灿烂的勋业。汉唐以来所遗留的文物胜蹟,仍有不少存在于山野、荒漠、戈壁、沼泽之间,斑斑可考。笔者于民国三十一年奉派率团赴西北陕、甘、宁、靑、新五省考察工业,并于翌年二月就任新疆省建设厅长,前后在大西北地区工作三年中,曾在陕西兴平的汉大将军霍去病墓前,跨上「马踏匈奴」石像的马背;在宁夏赏览著莽莽苍苍的贺兰山景色;在靑海乐都找到赵充国

共66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