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行政区划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行政區域古今談(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历史变迁 朝代更替

    所改之县,成为一百零一县。又恢复离石之方山、平定之昔阳(乐平)及淸源、平顺四县,成为一百零五县。改变满淸时之名称者,有五县:永宁州改为离石县,宁鄕县改为中阳县,岳阳县改为安泽县,太平县改为汾城县,绛州改为新绛县。民国二年实行分道制度,山西由南而北,全省分为雁门、冀宁、河东三道。按淸朝行政区划,大同府、宁武府、朔平府、忻州、代州、保德州三府三州之地为雁门道;太原府、汾州府、潞安府、泽州府、平定州、辽州、沁州四府三州之地为冀宁道;平阳府、蒲州府、绛州、解州

  • 文章商城縣沿革考(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6期  作者:熊秉純 出版时间:1984-06-30
    关键字: 商城县 行政区划 地理沿革

    肆、设县期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系统是州、郡、县三级制,隋文帝开皇三年(五八三年)废郡,成为州、县两级制,开皇九年(五八九年)平陈,中国重新统一。汤帝大业三年(六○七年)改州为郡,成为郡、县二级制。(注五六)唐高祖改郡为州,太宗贞观元年(六二七年)省并州县,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增为十五道,(注五七)安史乱后,节度使权柄渐大,天下纷置四十余道。(注五八)五代虽为割据时代,但所有制度大约都因袭于唐,重分天下为十道,(注,五九)直到宋朝,行政区划才再改动

  • 文章江西數千年來各代建制名稱的變遷歷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9、140期  作者:周正剛 出版时间:1990-03-25
    关键字: 江西名称 行政区划 历史资料 学者研究

    测定数据和对堆积地层的分析,可断定此洞穴距今为八千到一万年。此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迄今已发现商代遗址卅余处,主要分布在南昌、万年、清江、万载、德安、奉新等地;发现周代遗址数百处,几乎遍及全省各县市。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变革中,江西的名称、建制和行政区划发生了极大变化。经查考大致可以分为八个时期:一、商周时期据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江西在春秋以前属荆扬二州。那时全国划分为九州。春秋时期江西属吴、楚、越三国管辖。战国时越灭吴,楚灭越,全境属楚。二

  • 文章幾部重要辭書對河南縣名的錯誤註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1期  作者:王慶泰  出版时间:1986-11-30
    关键字: 县名 辞书 行政区划 注释 勘误

    檢視河南省行政區域表,河南轄有一百一十一縣。可是細翻中華書局在台續版的「辭海」,或中華學術院六十二年出版的「中華大辭典」,河南現有的一二十縣却不被「承認」了。——並不是這兩辭書將該等縣名漏列,而是將縣名下列爲「舊縣名」,或劃歸河北省。民國二十四五年時,河南政區曾有一個調整方案。內容是這樣的:洧川長葛合併改置宛陵縣。蘭封考城合併改置東仁縣。寧陵睢縣合併改置葵丘縣。滎陽廣武氾水合併改置成臬縣。原武陽武合併改置博浪縣。孟津裁撤,分隸偃師洛陽鐵門三縣。新安澠池合...

  • 文章浦南首鎭亭林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1期  作者:盛朗奎 出版时间:1978-10-01
    关键字: 亭林镇 亭林小学 求学回忆 行政区划

    松江縣中貫黃浦江,分爲南北兩部分,浦北面積較大,浦南面積較小。除城區外,浦北有泗涇、楓涇、天馬山,小崑山等市鎭,以泗涇爲首鎭;浦南有亭林、張澤、葉榭、山陽、曹涇等市鎭,以亭林鎭爲首鎭。亭林位居浦南中心,鎭內有市河南北、東西橫貫,市街因就沿河兩岸建築,有東街、南街、西街、北街,每條街的對岸稱爲下塘街,所以可說有八條街。上下塘間有好多座石橋來往,上塘街大部分爲商業區,下塘街大部分爲住宅區。東南西北街的匯合處爲市中心區,最爲熱鬧。到了中午的時候,鄕民上鎭,摩肩...

  • 文章商城縣沿革考(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5期  作者:熊秉純 出版时间:1984-05-30
    关键字: 商城县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壹、前言商城县位于淮河以南,大别山以东,今河南省的东南隅,其东南与西南分别和今安徽、湖北两省接壤,因此历代划分行政区划时,它并不全属黄河流域体系,而且因地处中原黄淮流域,每为兵家构衅的疆场,野心家盘据的基地,所以治权不容易划一。隋文帝开皇初年,设殷城县,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九六〇年)改殷城为商城,商城之名才正式出现。目前可见的商城县志有两种,一为淸康熙二十九年徐全学所纂修的商城县志八卷,(注一)一为淸光緖八年武开吉所重修的商城县志十四卷。(注二)其中对于

  • 文章江西省市、區、縣、鄕、鎭名稱彙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1、13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8-02-16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名称汇总 档案资料

    ⒈南昌市2.九 江 市3.景德镇市4.鹰潭市5.新余市6.萍乡市7.上饶地区8.宜春地区9.抚州地区10.吉安地区11.赣州地区江西省行政区划统计表

  • 文章撫州市與臨川縣合併爲臨川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1、132期  出版时间:1988-02-16
    关键字: 临川市 行政区划 故乡资讯

    甫由臨川家鄕探親歸來之黃鄕長獲知:中共原將臨川縣城之羊城鎭及鄰近之鍾顏等鄕劃爲撫州市,臨川縣政府則遷至上頓渡,原李渡鎭、溫圳鎭、文港鄕、長山晏等鄕鎭劃歸進賢縣,原崇仁縣之秋漢鄕則歸臨川縣管轄,調整現況如下:一、撫州市:管轄有橋東、荆公路、六水橋、西大街、靑山街等五個街道辦事處,及撫北鎭、洋洲鄕、城西鄕、鍾嶺鄕、孝撫鄕等五個鄕鎭。二、臨川縣:管轄有上頓渡鎭、唱凱鎭、紅橋鎭、騰橋鎭、高坪鎭、龍溪鎭及羅湖、華溪、蓮源、大崗、羅針、河東、河西、太陽、湖南、溫泉、...

  • 文章江蘇各縣巿志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13期  出版时间:1975-05-20
    关键字: 浦口区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城市现状

    江浦縣沿革:漢堂邑全椒二縣地,晉尉氏縣地,南宋置懷德縣及臨江郡,後廢郡,梁又置臨滁郡,陳郡縣俱廢,隋以後爲六合縣地,明析六合及滁和二州地置浦江縣,初治浦子口,後移於今治,淸時屬江寧府。民初隸金陵道,抗戰後屬第五行政區。疆域:東隔大江對南京巿,南瀕大江交安徽和縣界,西界安徽全椒縣,北界六合及安徽來安縣滁縣。東西距四十公里,南北距三十公里,面積八百二十五方公里,分爲五區。人口:十六萬一千一百八十三人。(二十五年內政部統一)山川:十三弓山在治東北一名西山,支脈...

  • 文章常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5期  出版时间:2002-07-15
    关键字: 常州 行政区划 调整情况 区划名称

    常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共辖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区,管辖金坛、漂阳二个县级市,我市仍保持七个县级行政区建制。全市面积四三七五平方公里,市区面积由原来的二八〇平方公里扩大到一八六四平方公里;全市人口三八五万,市区人口由原来的八九·四八万增加到二〇八·五七万。与苏南其它城市相比,市区面积超过了苏州(一六五〇平方公里)、无锡(一五八七平方公里),仅次于南京;市区人口与苏州(二〇九万)、无锡(二一三万)基本持平。一、武进区武进区共辖湖塘、牛塘、洛阳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