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5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吃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吃茶 满酒 修水人饮茶 爆米

    修水人有一句口头语,见熟人路过家门口时,总要招呼,“吃碗去”。这句司空见惯的话,却是修水人热情好客的最好表达。吃在修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很高的文化品位。自古以来们就离不开。把它当成“柴米油盐酱醋”开门七件事之一。客人询问你家有几口人时,则称“你家几个人吃饭?”生活中与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朋友相聚,泡上一杯热,摆上几碟瓜子、花生之类果品,谈天说地,在细品慢啜中怡然自得,回味无穷。至于“吃”是很有讲究的。为什么称“吃”不称“喝”?因为碗里

  • 文章的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4期  作者:怡峯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茶艺 茶叶 的分类 冲泡方法

    最早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可说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在我国边疆地区,将看得比其他生活必需品还重要,故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一日无则滞,三日无则病」之谚语。中国文人,视「吃为高尙艺术」,极为讲究,如陆羽著「经」;蔡襄著「录」;苏东坡著「诗」;文正著「歌」,都道尽了「的艺术」,读之令人垂涎三尺。可是西风东渐之后,崇洋之风盛行。属于外国人之咖啡,大行其道;属于中国之,反而式微了,反观东邻日本,

  • 文章漫谈吃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培適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饮茶 清洁 茶馆 茶道 品级

    近来官方大力倡导吃运动,其实在我国早就列为生活必需品之一,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过去在一般人的生活中,都认为:「早、晚酒、饭后烟」是人生的三大享受。中国的来历很早,前在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的集子中看到关于的记载,他说:『飮或云始于梁天监中,见洛阳伽蓝记,非也。按吴志韦曜传:孙皓时每宴飨,无不竟日飮酒,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飮不过二升,或为裁减,或赐荈以当酒。则三国时已知飮,但未能如后世之盛……』

  • 文章憶鄕情話品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3-03-30
    关键字: 品茶 茶文化 家乡 茶社 茶叶

    读明人任环「烹茗」诗:「扫雪撼庭梅,烹折槛竹,淸生腋底风,香润林间屋」。这正说明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境界,也显示了烹茗的风雅之情,令人羨煞!可是曾几何时,由于经济繁荣,民生乐利,使社会形态在现实主义冲击下,大家为了赶时髦,于是崇洋心理的作祟,使古朴雅逸之风的「品茗」,日趋式微。尔后如再不加重视,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这笔遗产,迟早会被无情的「西风」所蓆卷!我国工业起飞后,不但一般社会阶层在倾向西化,即政府官署,团体、学校也急速在跟进中,擧凡集会,游艺、娱乐

  • 文章品头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9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饮茶 风俗 春茶

    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亲朋来往必冲,以彰显客家民情风俗。为何要头春迎客?头春是指清明前最佳时期摘的。因为清明前的树,经过秋冬季较长时间的修养生息,树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此时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其中游离胺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较高,多酚较少,使的滋味更鲜爽,香气更浓烈,保健作用更明显。而且在清明之前,树一般无病虫害,无须使用农药,叶无污染。因此,头春中的精华。头春采摘的都是刚吐绿的嫩(叶)芽

  • 文章村品茗

    来源期刊:《同安》 第61期  作者:林石梧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文山 山茶

    ㈠高岗穿雾御云行,微湿嫩芽香气匀。冻顶乌龙三碗足,文山包种一壶春。涤肠润肺诗心净,对画评花瑞脑薰。何处山歌柔似水,采红粉是佳人。㈡山新摘露珠圆,客艺间情座上仙。图上精微工百态,盆栽古拙巧千般。金鑪缥缈浮兰气,玉碗晶莹冒翠烟。浅酌余香留齿颊,巖铛炉火注甘泉。

  • 文章温州永嘉之文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4期  作者:胡文熙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茶经 茶园 茶礼 茶文化 永嘉县

    我国是饮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我国的文化成熟于唐代,以圣陆羽著的《经》为标志。《经》是一部全面论述的性状、功用、品质、产地、水质、采制、烹饮的方法以及具等有关事专著。《经》里说:「乃南方之嘉禾」,历朝诗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咏品茗之佳句。温州地区的叶亦即所谓「南方之嘉禾」,历史悠久,作为区,在唐代已经形成,过去因交通不发达,叶又采自野生,数量有限,迨至宋时,才销到附近县城,供富贵人家享用。南宋女诗人李清照曾品茗过温州,咏有《晚

  • 文章·也谈与人生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吳本公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养壶要领 泡茶方法 喝茶功效 餐前 茶叶故乡

    壹、的故乡在丰县县志卷一封域类,物产之属二曰:蔬的四十九项产品中,排列第十二位的就是「」,可见在当时,故鄕的物产产品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据闻:丰县的田是在抗日战争开始后,才慢慢的改种其他农作物,但仍然可从当时粗糙的煮,进步到细致的碾,发展到现在的简便泡,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家鄕生活方式变迁的痕迹。中国是叶的故鄕,从地理关系来说:自四川至江苏浙江,沿长江流域,是产风开始最早的地区;以时代背景来说,西汉时,已有了飮的风尙。飮的风气

  • 文章闲话常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清友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常熟茶馆 得意楼 大众茶室

    一位老友,最近从外地旅游归来,一碰面第一句攀谈就是说:「在外最不耐烦的是到处寻不著馆,一天喝不上一壶坐堂,比什么都难受。」的确,我们这一辈(五、六十岁年龄辈)的常熟人对上馆喝,独有偏爱。每思一壶在手,三五亲朋共座,海阔天空,从一己说到宇宙,任意念趟飏于天地之间,自由驰骋,或诙谐百出,互搏一笑;或停枰一搏,黑白交锋,直有忘身外于一时的乐趣。常熟人之与馆,数十年来可说结有不解之缘。我们还在孩童少年时期,常熟城厢内外,大小馆不下百余家,知名度较高

  • 文章之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茶文化 价值取向 中十德

    自古是文人明志,言情的最佳象征物。唐代刘贞德总结有十德:以散郁气;以驱睡气;以养生气;以除病气;以利礼仁;以表敬意;以赏滋味;以养身体;以可行道;以可养志。由此可知,不是单纯的一种天然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从中品出人的心境,人的心灵,人的品格,表达了对情感,对人生的态度,有着更深层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种极高的文化享受。

共159条记录 1/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