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文物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百越札記(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5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2002-02-10
    关键字: 百越文化 札记 考古文物 铭文拓本 民族语言

    越這一族稱,在竹書紀年、春秋、史記、漢書等古籍中,分別寫作越或粤;而從歷年出土之越王矛及劍所刻鳥篆銘文,及長沙仰天湖楚墓遺册竹簡記述,再得戉、、等多種不同寫法,但皆與「戉」及其發音有關。句踐劍銘文拓本鳥篆銘文今釋「戉」之意義戉從戈 ()聲,形聲字。是初民用堅硬石材打製並磨出刃口,在日常生活中供砍劈之利器。虢季子白盤銘文「賜用戉,用征蠻方」,就成了兵器。青銅器時代改用銅製致寫成鉞。尙書牧誓:「(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旌以麾」,這時成了權杖。有些青銅器上...

  • 文章西安碑林禇書拓本兼談洛陽石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王世成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碑林 文物 洛阳经 考古

    山东省立图书馆却之。及大陆河山,逐次沦陷,李氏尽斥身外之长物,携石来台,杂袭而藏之。有十余年之久,至五十二年间,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博学馆,国外美日考古机关,古董商贩,亟欲得之,均未克实现,比者以先有捐赠成约之山东图书馆,馆长王献唐氏已归道山,李氏亦年届古稀囘籍捐献之决心动摇,历史博物馆包馆长浼立法委员前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氏说项,终得李氏首肯,以有値赠予方式赠藏于历史博物馆。因此知道文物对文化影响力甚大,最足代表其民族之知识,岂不彰彰明甚,本文所引民国五十五年十一月

  • 文章龍門二十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佛像 文物考古 碑文

    一、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爲牛橛造像記太和十九年十一月使持節司空公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爲亡息牛橛請工鏤石造此彌勒像一區願牛橛捨於分段之鄕騰遊無礙之境若存託生生於天上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樂自在之處若有苦累卽令解脫三塗惡道永絕因趣一切衆生咸蒙斯福。二、一弗爲張元祖造像記太和廿年步轝郞張元祖不幸喪亡妻一弗爲造像一區願令亡夫直生佛國三、比丘慧成爲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記夫靈蹤弗啓則攀宗靡尋容像不陳則崇之必□是以眞願□於上齡遺形敷於下葉曁于大代茲功厥作比丘慧成自以影濯...

  • 文章専載 沿着古代中國長城發見的東西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1期  作者:英·斯坦因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考古 遗址 文物 玉门关 长城

    大约是官员们用的,其中一片的年月正相当于西元前六八年五月十日。(按为汉孝宣帝地节二年。)尤其重要的是第一次试行搜寻遗址底下满布石砾的斜坡上面的垃圾堆,为时不久,便得到许多的中文纪录。在仅仅几方呎的地域之内,得到有字的木简在三百以上。这显然是一位小官员的档案文件全部倒在这里,从许多有年代的木简看来,可知古代一位军中书启的那些「废纸」是汉宣帝元康元年至五凤二年(西元前六年——五六)间的东西。此处只能取其有历史同考古价値者,而对于这种边境军事组织以及沿路的生活情形能

  • 文章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胡久明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王杰 文物考古 雕龙碑遗址

    先生于一九三四年七月出生在天津宝坻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五〇年到北京求学,一九五五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习员,同年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和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全国考古培训班第三届学员班学习。一九五六年王杰先生到西安澧西,参加了西周古墓的发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王杰先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明定陵考古发掘,从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一批考古专家之一。从此开始,王杰先生先后参加了湖北、陜西、青海、山东、河南等地的田野考古工作,大江南北留下了王杰辛勤工作

  • 文章沉重的回憶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苗莤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王杰 文物考古 雕龙碑遗址

    研究所做实习员;同年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所共同举办的《全国考古培训班》第三届学员班学习;一九五六年派往西安澧西考古工地,参加「西周大墓」发掘实习;一九五七年夏调回北京,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明定陵考古发掘。这一难得机会,使王杰成名当年首批发掘明定陵的见证人和工作人员。由此开始了他的考古生涯,一干就是五十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考古事业。先生曾到过湖北、陜西、青海、山东、河南等地参加田野考古,他做为考古所长江考古队成员,长期致力于湖北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

  • 文章夏都出土是對疑古論和唯物史觀的重大否定(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金達凱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夏朝 出土 考古 文物 遗址 历史

    的夏文化的成份。依据碳——14测定出土木炭,二里头遗址第一、二期文化年代为距今3555±80年,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3870±115年。另一数据,是用蚌片测定,距今3570±95年。这一年代正是在夏代之内。二里头第四期文化,测定距今为3335±85年,树轮校正为距今3575±130年,约当夏末商初。(吴汝祚「夏文化初论」,载「中国史硏究」季刋,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及「河南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现在出土的登封告成鎭王成岗遗址,位于嵩山南麓,地当颍水和五度河交会处

  • 文章崇義、景德鎮、臨川等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6期  作者:仲超輯  出版时间:1989-04-01
    关键字: 大理石岩洞群 文物考古 探亲服务 故乡简讯

    ㈠ 崇義縣發現地下宫殿香港訊:江西崇義縣聶都山區,新近發現一處由數十個岩洞組成的「地下宫殿」。聶都山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綿延四十公里,山下有洞,洞洞相通,洞中自然形成的怪石,據地質專家考察認為,這是大陸罕見的大理石岩洞群,可發展為旅遊勝地。願江西地方當局能予開發觀光,以改善地方經濟環境,而且崇義奇景「八大山人」墨跡猶存,亦具文化價值。㈡ 景德鎮市出土明正統官窯瓷器香港訊:一批明代正統官窯瓷器及五座保存較好的明御窯,最近在景德鎮市出土,揭開了中國陶瓷史上困惑已...

  • 文章東海尹灣漢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水易  出版时间:2004-09-01
    关键字: 尹湾汉墓 文物考古 历史资料 学术研究

    东海县的知名度陡然升高。说起尹湾汉墓的发现纯属偶然,原来是当地几个农民在挖药材时无意发现的。一九九三年二月廿六日下午,东海县博物馆接到电话,说在被当地人称作「龙庙」的温泉尹湾村西一大型封土堆下发现了古墓。随即县博物馆有关专家紧急前往,对古墓进行保护并展开了抢救性的挖掘。此次发现的汉墓共有六座,其中有四座墓早年被盗挖,只发掘出了一小部份文物。而另外两座墓二号、六号墓则保存完整,且出土的文物也震惊世人。二号墓出土的是弥足珍贵的裹尸布。该裹尸布为从尸体上揭下来的两件

  • 文章河南古墓中發現越王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河南古墓 越王剑 文物考古 文物发掘

    (法新社香港十一月十八日電)中共「新華社」說,最近在河南中部古代楚國的一座陵墓中,發現一把約兩千三百年前的銅劍,而且保存得很好。它說,在淮陽縣先後共發現三把這樣的劍,這是其中之一,歷史學家認爲這些劍是越王的。最近發現的這把劍,上面嵌有兩個銀字「越王」。劍長五十八公分,寬四·五公分。一般認爲這些劍是楚國征服越國時的戰利品。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