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篆刻艺术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篆刻艺术概述及现代水墨画的精神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1期  作者:蕭建軍 出版时间:2006-01-28
    关键字: 篆刻艺术 现代水墨画 艺术精神

    湄潭 萧建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大约三千八百余年前,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遗鈢、古代称「印」为鈢,即是现代的「玺」字,官印民章,以昭信守。流传至今,亦是我民族重视印章的特性,渐而发展成为篆刻艺术。古印种类繁多,构意严谨美而朴实:一、「肖形印」:印中的肖像图形,有神奇的龙凤、虎、麋、鱼、鹤等,用于木简竹册袋封口上的泥丸,铃印之用。肖形图案反映战国时期的狩猎、作战、生产劳动,其结构是精美的,刀法是活泼自然的,且印钮以铜铸制,恰如肖形图案形,很有特色。(图一、二

  • 文章篆刻章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李光啓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篆刻艺术 章法讲授 作品鉴赏

    十二十二、有巧有拙印之巧拙乃篆刻较高境界,非有多年经验与学识无法体会,有些字本身即巧,要设法使之拙,本身即拙,设法使之巧,要看整体组合而决定、太巧则流于纤媚,太拙则变成板滞。如图二十三「高邕之」,三字都拙,惟邕上三点颇具巧意,图二十四「子厚金石」,子厚二字为巧,则金石二字较拙。图二十三图二十四章法的安排要有长时间的经验与学识,必须要对文字学金石学有很深的硏究,从前人留下来的作品中,加以分析硏究。提出以上浅见,是否有当,尙祈高明贤达加以指正。

  • 文章論『印』道創『印章水墨畫』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2期  作者:蕭建軍 出版时间:2007-02-17
    关键字: 印章水墨画 印章 篆刻艺术

    湄潭 萧建军一、「印」章者,世谓印信,古称玺节,执政以印施治,乃段按印,反印为抑,古文每多反书,而卜辞及全文印字皆正书,无一反书者,印信帝王曰宝曰玺,官吏用曰印,秩卑曰钤记、图记,无永久者曰关防,私人曰私印、图章,民间印章用图记,古为金、玉、角、石、木等材,又分玉印、石印、私印、官印、法印、金印、子母印,以墨印印之曰印书,渐发展成为今日书画金石篆刻艺术,宏扬于世也。二、「道」所行道也,即由此达所行经之路,不变之理曰道,道德者,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文章書畫名家陳力堂先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李萬興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陈力堂 人物简传 书画造诣 篆刻艺术

    陈力堂(一八八〇—一九六〇)字其礼,别号懵僧,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人。其生于世代书香的家庭,曾祖光韶,是道光十二年的举人:祖父虞封,是咸丰十一年的副贡生;父亲瑜瑛,是同治十二年的举人。(二十三岁中十八名举人),故其屋名为「世魁第」。因其祖父及父亲曾任湖北宜都、竹山的知县。其自幼随父至湖北读书,为人聪敏,过目成诵,十一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旁及六书金石文字,精书法绘画,通篆刻,多才多艺,颇得当时名流梁鼎芬的赏识。并介绍其表妹张小姐与陈为妻,因陈的书法好

  • 文章一藝之成 良工心苦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韓城明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丁伯令 人物事略 篆刻艺术 艺术作品

    尤其不易取得有关书籍。丁先生却时常往返数百里之远向师友借来一些印谱和汉印资料,随后日夜勾摹、拟刻;缺少印材,就以质细的砖瓦代之。如此不间断地刻印,经年之后,即刻成千余之印,勾摹过的印谱装订成册的也有十余种。近年来,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大陆出版的资料也较前为多,他更节衣缩食,将有限的收入用来购置书籍及治印所需的印材,精力完全用于硏究和治印上了,他从临摹汉印及明淸各家的作品中,增长了见识,开濶了视野,提高了篆刻艺术水准。皇天不负苦心人,多年的刻苦自学,使他熟悉

  • 文章端莊平和嶺南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馮寶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篆刻艺术 廖富翔 艺术风格 人物事略

    协会会员。艺术评论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珠海印社创办人、社长。廖富翔先生篆刻艺术见彩色13页

  • 文章国立台湾艺术学院谭兴萍敎授书画篆刻集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鍾克豪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台湾艺术学院 谭兴萍 书画篆刻艺术 书法教学 人物事略

    宜春 钟克豪国立台湾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谭兴萍先生展出书画篆刻作品集,乐为序之。盖书画篆刻为中华民族特有之艺术,西方国家虽亦有文字,至今仍祇以为纪录之工具,未有艺术境界和价値的表现;中国文字以书写演进而得法,故称之为书法,不仅保有纪录之功能,更进而表现出高度艺之境界,由书写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韵味特质,可以看出书写之人性格品德,甚至富贵寿夭的象征,可云:出神入化矣!惟科举不行,科学日昌,少有人对书法一途以著全力而行堕弛。即日常书写工具以硬笔为便,其神化境界之功

  • 文章艺术家陶寿伯先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2期  作者:言卓君  出版时间:1979-12-20
    关键字: 陶寿伯 艺术家 无锡 书画篆刻

    陶寿伯先生的令名,早已播声于海内外,卓君有幸,在家鄕的时候,仅闻先生艺术造诣之名,但缘悭一面,直至大陆沦胥,避秦来台,始自民国四十一年春天,在台北客次遇见先生,同年四月台北市无锡同鄕会假台湾省铁路局礼堂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时,先生众望所归当选监事会监事及常务监事,余亦谬蒙同鄕推爱当选理事会理事及常务理事,从此常相见面,且经常同席与理监事会联席会议,每遇有讨论事项某些意见不能沟通的议案,先生即起而一言九鼎力排众议,能将复杂的情况,化导成泾渭分明,促致议争平息

  • 文章(印象深刻)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5期  作者:蕭建軍 出版时间:2010-02-13
    关键字: 篆刻印章艺术 印章 印文字体 玺印 清代珍藏玺印

    古玉印多来自养心殿旧藏,以「虹文荟古」为最宗(印谱钤记八十枚),另有「籀斯秘宝」十六枚,「集成契赏」八枚,「六文韫古」六枚等,大多为见于明清集古印谱如(秦汉印统)中的古印,唯从印文印工观之,应是明清仿刻之作,虽属后仿,亦可作为当时慕古心态与仿古工艺的极佳参考资料。⒊石印:款题文彭的石印如「陋室铭」、「爱莲说」等,文句甚美,边款亦精,唯从印篆、刀法判断,可能属于仿作,但明末篆刻大家之印能入清宫典藏,也透露皇室集古之心,非仅止于古铜玉印,明清的「篆刻艺术」,已

  • 文章臨書經典 創藝梅州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藍巨案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梅州市 书法篆刻艺术展 书法临摹 展出作品 诗作

    粤东梅州市区江北东山教育基地,这里背倚千佛宝塔,面临秀水梅江,是一方树绿花妍,风景秀美的文雅胜地,院士广场与剑英图书馆比邻,豪华气派的客艺博城座拥其中。「2013年『日盛杯』梅州市书法篆刻临作展暨作品交流研讨会」在艺博城二楼展馆举行。室外天空不作美,下著秋雨霏霏;馆内人气书香,惠风和畅。来自全市各县的书法家与群众二百多人盛会于斯,品味经典,乐享书法文化大餐。临摹传统经典法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由此打下扎实基础,把握正确的学疏方向。这次由梅州市书协举动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