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午共返回5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端午吃粽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8期  作者:江楓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端午 粽子 屈原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名天中节,家家户户都自做粽子来吃,即使自己不做,也必须到市场去买回来吃。大家都只知道端午吃粽子,可是也许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吃粽子的原因。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大夫,名叫屈原,他是一个大忠臣。因为楚王不听他的苦谏,他万分悲愤,遂于五月五日,抱了一块大石绑缚在身上,跳入汨罗江中,自沉而死。他的尸体被大石压在江底,无法打捞。当时楚王悔恨莫及,恐怕他的尸体被鱼类所食遂做了许多粽子,投在汨罗江中,是叫鱼类吃饱了粽子后,可以不吃屈原的尸体;得以保全,其实

  • 文章故鄕土產——枇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4期  作者:大孚山民  出版时间:1988-06-20
    关键字: 特产 枇杷 洞庭山 端午节

    枇杷以吳縣洞庭山出產的最出名,其次是武進的馬蹟山,而吾邑南鄕濱湖的大孚山出產的白沙和大紅袍兩種枇杷,比起洞庭馬蹟二山的產品來,可說有過之無不及。故鄕在端陽節前後是大批枇杷登場的時期,只是大孚山的枇杷是該地少數農民的副產,產量不多,不夠本地消費,還是要向洞庭山和馬跡山採購應市的。白沙枇杷是白色,大紅袍枇杷是橙黃而紅色,這兩種枇杷,色香味都美;都是名貴的品種。這種枇杷都是以名種的苗芽嫁接在以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上培植起來的,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聽其自然長大...

  • 文章端陽競渡與伍子胥及屈原之關係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6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伍子胥 竞渡 端午节 屈原

    春秋至戰國時代之楚國,奄有鄂湘兩省區域,其後復併呑吳越。楚之國都凡數遷,初封地爲丹陽,卽今日湖北省,秭歸縣東,後徙於今日湖北枝江縣西,亦名其地爲丹陽,最後乃徙至郢都,卽今日江陵縣北十里之紀南城,大約都郢之時期較久。古代楚國多出類拔萃之士,但史傳均稱曰楚人,而未有詳細籍貫,余以爲彼等於西北方,蓋其地與中原接壤,故文化水準較高,且國都所在地,亦人材孕育之區也。伍子胥與屈原,雖非同時,但歷世均爲楚國顯宦,子胥乃伍參之後,而屈原實爲楚王同族,故司馬子長所著之屈原...

  • 文章端陽佳節憶屈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2期  作者:魏大任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 凭吊诗歌

    屈原为最伟大而有名的楚辞作家,篇名离骚,是我国诗之传见于正史者,以屈原最早,故被称为诗祖。每至农历五月五日,俗称端阳或端午节,历代骚人墨客,多登高赋诗,藉以凭吊这位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兹摘录三首下共赏。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寃。这是唐朝文秀的端午诗,浩浩荡荡的楚江水,也洗不尽忠臣屈原的屈,在这首诗的字裏行间,充满了对这位大诗人的无限同情与感慨。二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扑鼻

  • 文章端陽話舊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宏仁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屈原 端午 节日 卫生 雄黄酒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来说,这乃是一年三大节之一,与春节和中秋节一样的隆重。端阳又名天中、端午、重午、重五、端五、蒲节。民国成立后定名为夏节,近年来又兼为诗人节。我国每一个传统性的节日,都有它特定的意义,大致可以区分为纪念性的,和夏季衞生有关的二大类。先说它纪念性的意义。最普遍而可靠的说法,是纪念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战国时代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在政治上他竭力主张抵抗强权侵略,整饰社会的不良风气,可惜当时的政客们与

  • 文章端午话粽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5期  作者:涂繼文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端午节 粽子 火腿粽子

    五月端阳水,家家闻粽香。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几千年的习俗。为什么叫粽子?相传粽子是以形得名的。包好的粽子,尖尖的角,很像棕榈叶的中心部分,因为「棕」和「粽」同音,所以人们就叫它为「粽子」。粽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晋·周处《风土记》,称粽子为「角黍」。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称之为「粘黍」;宗懔《荆楚岁时记》则说:「夏至日食粽」。由此可见,最早的粽子和现在的粽子是不一样的,它是用生长在水边的一种

  • 文章龍舟競渡話端陽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4期  作者:彎塘居士  出版时间:1988-06-20
    关键字: 龙舟 端午 中秋 屈原 《离骚》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天中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这一节日,大家知道以纪念一位在历史上很忠于国家,爱护百姓的忠臣——屈原。也有人说,在端午节的那天,更有一位孝女——曹娥,为救其父而葬身河流,感动了后人,留传至今,依旧使人感念不已。端阳节在民间风俗中,与淸明节、中秋节、冬至节等的纪念仪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端阳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的由来,据荆楚岁时记云:「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故武陵以此日作竞渡以招魂。」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忠贞的朝臣,因被奸臣的搬弄是非

  • 文章端節瑣談

    来源期刊:《同安》 第68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 粽子 雄黃 檀香

    端午节,是中国人自古相传的民间节日,它与春节、清明节、中元节和中秋节等节日,同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日,所以称为「重五」或「重午」,又叫做「五月节」或「五日节」。按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其注曰:「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岁时杂记:「京师市廛人以五月初一日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午。」五月又称阳月,故也称「端午」为「端阳」。端午季当仲夏,忽而炎阳,时而暴雨,暑气逼人,酷热侵体,大地榴火舒丹,槐阴结绿,荷风

  • 文章思懷兩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薛同大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思怀两首 端午怀古 寄诤魂

    端午怀古一年一度端午节,情怀笔端似泪凝。千秋孤愤沉江底,忠魂万古神州存。汨罗逝水流哀思,杨柳依依似招魂。瑰文熠熠映中华,文坛世世楚韶铮。●寄诤魂自古谏善都逆耳,铁骨诤言碧血承。静读往昔如梦是,沉坐无语忆怆影。岁昔如梦亦非梦,往事如烟亦非烟。遥寄哀思慰浩叹,喜看华夏满园春。

  • 文章端陽讀《騷》吊屈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汪挺越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屈原 端午习俗 文学探讨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城乡多处处粽子飘香。相传端阳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千六百多年前,战国时期楚怀王时任左徒和三闾大夫屈原的。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荐贤明有能力的人主持朝政。他主张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在同反动贵族子兰、靳尙等人斗争中,遭到诬陷,被隔职到顷襄王时,再遭谗毁,被放逐于江南,长期流浪在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社会现实更为不满,后因楚国首都郢,也被秦兵攻破。屈原既然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

共58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