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移民共返回4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尋根聖地:湖北麻城孝感鄉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5期  作者:周君志 出版时间:2005-04-10
    关键字: 麻城 孝感 移民

    作者周啓志,男,副硏究員,一九九二年在台灣出版論著《中國通俗小説理論綱要》;在台灣《歷史》月刊發表學術論文如《南宋初年和議評析》、《奸相嚴嵩質疑》、《古代專制主義及其文化效應》等多篇;在大陸報刋如《求是》、《贛南師院學報》、《探索與爭鳴》、《蘇州大學學報》、《聊城師院學報》、《漢中師院學報》等發表有一定影響的學術論文二十餘萬字。系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綠色文化硏究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炎黃文化硏究會常務理事、湖北客家聯誼會籌備組負責人。曾任中國故事雜誌社...

  • 文章时代促成的移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3期  作者:純心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江西 移民 时代因素

    翻阅一本杂志,知悉我江西人是个移民的族群,节略一、二如下:「魏晋南北朝时期,陈姓大举南迁,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一带。唐显庆年间,陈南瑛以进士官副使,从颖川迁江西吉州泰和县儒衡乡丰都里早禾渡居住。元末明初,有陈十部,由福建迁广东程乡(梅县)。传十一世,至清康熙年间,有陈昌材,率家人从广东豪居乡大塘坑口,迁江西万载县。……」这种迁移,有的是由北方南下讨生活,有的是战争缘由,不得不逃难,卷起行李细软,举家随着一群难民而迁移。幸运者少数一群,有的是从事商业,或者

  • 文章我對同鄉會的認知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羅光瑞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同乡会 移民 外省人

    民国九十五年被推选为理事长,感到是一种很大的荣幸,也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同乡会是移民的产物,某一特定地区的居民,由于特殊的原因,如战争、灾乱、或经商谋生等,迁移到其他地区或国家。为了共同的语言及生活习惯,以及达到互相照顾的需要,所组织而成的会社。台湾是一个多元移民的岛屿,除原住民(据考证也是由其地区更早迁移而来)外,大都是外来的移民,由于地理隣近中国大陆,故以汉族移民最多。史实记载,台湾前后有七大波的移民潮,分别为西班牙、荷兰、郑成功、清朝、日本、中华民国及近来的外籍

  • 文章台灣與大陸的血水關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两岸关系 血与水的关系 移民之岛 移民潮

    一个蕞尔小岛能承载多少移民的盼望?一方风中之叶如何从陆地千年的文明得到滋养,从而展现海洋的包容力量?」四百年前,先民横渡黑水沟「唐山过台湾」,而今四十余万台商反向大陆逐梦,一本罕见从移民史角度探讨台湾与大陆「岛与陆」历史连结的专书,结合一场精彩影像展,为台湾人找寻过去、探看未来。台湾是一座移民之岛,数百年来,汹涌而至的大陆移民潮,造就了台湾特有的移民社会柔软身段,在辗转于列强之手后,今日仍面临着大陆的苦苦相逼,这段坎坷身世,让台湾人对彼岸产生矛盾的情绪

  • 文章从中原到台湾移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蔡天來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台湾移民 民族融合 福建广东移民

    我们的先祖遗民来台湾的原因:系中原动乱及人口压力,因人之常情乃厌恶动乱,喜爱太平安逸。中国大陆,历来多有大动乱,加上台湾早有「台湾好趁食(谋食)」,「台湾钱,淹脚目(脚踝)」的美景脍炙人口,自然成为避乱的好去处。人口压力:因大动乱固然引起人口迁移,但是太平盛世却引发人口增加,人多则穷,人民生活又陷于困苦。在人口压力中,福建、广东两省因境内多丘陵,人口压力最大,我们的先人向台湾移民,自然最多。在台湾的移民:荷兰人入侵台湾以前,台湾已渐形成汉人村落。当时台湾

  • 文章我家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移民 山西移民 故乡探寻

    那時的老百姓,安土重遷,對於那棵最後要離别的老槐樹,戀戀不捨,十數里外猶回頭瞻望,到了客鄉異地,家人父子,還時常談起那棵老槐樹,於是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便名滿天下,世世代代傳下來……

  • 文章山东移民韩国事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隋皓盷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鲁籍侨胞 移民韩国 移民状况与遭遇 清末时期 民国时期

    烟台—仁川航线,往来益为便利。㈠口岸开设至甲午战前(一八八二~一八九四)光緖八年因壬午兵乱而往韩的华商,以庆军驻防的地缘关系,多属鲁籍。他们大都是为了侍候淸军而来,是以吴长庆在光緖十一年(一八八五)率领部分军队移驻辽东半岛后,便多随之返国[2]。现据〈表一〉光緖九年至十二年华商在韩的人数统计,其中光緖十年(一八八四)在汉城的华商人数,颇为突出,次年便仅占其四分之一,亦可见其端倪。表一 一八八三~一八八六年山东籍华民在朝鲜人口分布表(单位:人)光緖九年的资料

  • 文章关于「古槐移民」的历史背景及政治联想——兼述移民湖北之考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6期  作者:李發強 出版时间:2005-07-10
    关键字: 古槐移民 政治联想 湖北移民

    一、前言「古槐移民」泛称「大槐树移民」。据文献记载,在距今六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因中原地带在元朝末年,连续发生近二十年的军民激战及水旱蝗疫,致十室九空,人烟断绝。而在山西晋南,则人稠地少,其总人口超过灾区山东、河南之总和。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解决政经难题,乃依户部侍郎刘九皋等之奏,移山西洪洞等五十一县近百万无地居民,分往灾区之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陕甘及接近河南之湖北灾区等地。这次移民前后四十一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

  • 文章老鸛鳥的悲歌——山西洪洞大槐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潘郁琦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代移民 移民历史因素 移民故事

    的洪洞县,离开了上香拜佛的广济寺,离开了自小游耍树荫的大槐树,愈走愈远的时候,再回头只能见着巍峨的大槐树和槐树顶上密密高挂的老鹳窝。听着树桠间汾河摊上飞来筑巢的老鹳鸟声声哀鸣,被迫离鄕背井的移民只能泪眼相对,这也就是安土重迁的老移民对家鄕最后最后的记忆。六百年前,大槐树就已经生长在山西洪洞的城西北了,明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〇年)起,就是明代大举移民出去到各省的集中报到地。那时经由官府规定,山西各地必须迁出的人员都得先到洪洞县一棵庇荫广大的大槐树下集合,然后再

  • 文章談溫州未來不是夢立溫州精神於東方不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蔡似靜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生产 勤劳 移民 市场 精神

    实用主义的力行哲学、有相当的影响力。再从顾炎武肇域志中记载,对温州精神评介得入木三分:「在环山面海的环境中,只有与大自然——海洋搏斗,培养了他们勇敢、顽强、达观、开拓、豪放、勤奋、创造精神。」二、控山带海的大环境培养了开拓的雄心壮志:宋淳祐间,温人王德用赴交趾经商、承国王厚礼留之。元代温州商人航海家周达观从温州扬帆眞腊,行销温州产品。从此引发侨居移民的风气,近代温州同胞凭借亲朋戚友以正当管道一个牵一个至外国谋生拼搏,至荷兰、巴黎、意大利罗马、米兰、东南亚,尤其到

共44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