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瓷器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代定瓷是瑰寶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生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宋代 定瓷 定窑 宋代瓷器

    民国十年,瑞典人安特生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绘有花纹陶器,鉴定为商代遗物。又河南金村,安徽寿县发掘战国铜器堆中,夹有带釉陶器,故我国远古时即已有釉之发现与应用。隋唐时已有厚重雄伟、质地优美之瓷器问世。宋代更精益求精,以致登峰造极,臻于化境,为我国历史上瓷器之鼎盛时代。宋代著名瓷窑有定(定州)、汝(河南临汝县)、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等窑,产品卓绝,风格高雅。其中尤以定窑产品,更为美好绝伦,向为收藏家所爱好,视同无上珍品。如中国美术史论集称:「定窑

  • 文章南宋钧窑瓷器鲜艳美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嵇若昕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南宋 瓷器 青瓷 白瓷 均窑瓷器 窑变

    宋代的瓷器流传至今,甚为人喜爱。因为它的釉色和型制,高雅宜人。宋代的瓷器有两大系统,一个是靑瓷系统,一个是白瓷系统。但是当时有一个钧窑(今河南省禹县西鄕神垕鎭),它的颜色非靑非白,而是以红、蓝、绿、紫诸色,错综复杂,呈现一种鲜艶美丽的颜色。事实上,钧窑还是由靑瓷转变而来的,因在它的靑料中,含有铜质,经火气化或还原,遂成这种鲜丽的颜色。当初窑工本只是想烧出靑瓷,由于火候没有控制好,而变出各种颜色,在陶瓷界称这种变化为「窑变」。起初是一种瑕疵,后来人们不但

  • 文章風彩甚都的大埔高陂瓷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田辛墾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大埔高陂瓷 彩绘瓷器 制瓷工艺 廖逊我 改良发展

    非常有成效。瓷器的彩绘先行者,首推邑人(大麻岐丰)廖逊我先生(名画家高剑父之高足,曾任海南昌江县县长)和蕉岭人赖敬程先生(上海美专教授)两人。他们对中西绘画富有素养和研究,曾先后在沪、宁、穗、港澳地举办画展,是颇有成就的艺术家。后来,他们回县中学执教,廖氏又毅然弃教从商,在梅县开设「天马瓷庄」,赖氏亦客串助理。抗日胜利后天马瓷庄移往汕头市。他们把高产的白坯瓷器运往汕头,由廖氏亲自主持设计新颖精美图案,新法彩绘,果然大受欢迎,高陂瓷一时声名鹊起。高陂镇大小瓷庄

  • 文章中原文物價值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中原文物 民族文化 甲骨 陶器 瓷器

    引言中原文物卽河南出土的古物。這批古物原來在河南開封博物館陳列,於對日抗戰時期遷移戰時首都重慶,光復後,重慶吃緊,又搶運臺灣。先寄存臺中,後又移藏山地。自豫移川,原有七十餘箱,運臺者僅有三十八箱,尙有二分之一留在四川,不知現今流落何處。銅駝飄零,令人悽愴!敎育部爲宣揚民族文化,特別把存臺這批「中原文物」遷運臺北,選其最有價値者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公開展覽。我第一次參觀「中原文物」是在民國二十三年,在開封博物館舉行畫展,由關百鎰館長陪我全看過一遍,光陰荏冉,不...

  • 文章同鄉動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1期  出版时间:1975-06-15
    关键字: 助学金 王洸 钱名山 瓷器 对联

    决议修正通过。二、本会章程草案第四条拟修订,当否请破议案:决议、保留。三、本会颁发下十四年春季奖学金贰万零捌百元,拟请近认案:决议:通过。四、拟聘请钱家荣鄕长为奖助学金委员会副主任案:决议:通过。五、拟聘请孔权中鄕长为本会秘书案:决议:通过。至十一时散会。强常务理事赠奖助学金张寿贤鄕长去年为七十大寿,鄕友吴仲亚鄕长上月囘台,特补送寿礼新台币四千元,寿公云生日已过,而情不可却,特将贺礼四千元移作同鄕为吴仲亚鄕长奖助学金,嘉惠同鄕会淸寒子弟之用。王洸珍藏明淸瓷器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