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王越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南越王墓出土文物论铜器文化瑰宝的铜剑和铜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梁文偉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南越王墓 剑分布 铜鼓考古

    阅《广东文献》二十四卷四期谭国伟先生撰「广州的南越王墓」一文后,觉得岭南文化的兴替变迁很大。从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战国楚式铜剑和没有铜鼓可见一斑。关于南越王冢的发现讯息,早在民国五年五月,广州东山龟冈就发现一座古冢,冢中很多大香楠木,考古学界都认为那可能是帝王墓,否则不会有这样的华丽。王国维也说是南故冢,还写了一篇「南黄肠刻字跋」(《观堂集林》卷十八),文中说「………是黄肠题凑最在外也」。日本广仓学窘也为这个墓刊印了「《南冢明器图录》」。其后

  • 文章漫談廣州遊樂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4期  作者:鄭玉芝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广州市 娱乐 南越王博物馆 越秀山 镇海楼

    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墓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禹的南国王的陵墓,距今已二000多年的史蹟。是岭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陪葬品最丰富的汉初古墓,也是岭南地区唯一全用石块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现壁画的彩绘墓宝。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族文化的特色。广州,府名,为广东省首善繁荣都市,广东省会所在地,旧时称「穗城」,或「五羊城」。秦汉时为「南海郡」,汉初南越王赵佗所据。三国时,吴置广州为「南海郡」;五代时,南汉刘隐据此,明置「广州府」,清仍之

  • 文章唐朝精品秘色瓷、法門寺出土千年製法皆如謎、初掲眞面目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中国秘色瓷 法门寺 制作工艺 吴越王 耀州窑

    是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这说明祕色瓷的产地在浙江一带,是当时的吴越王献给唐朝皇帝的。另一种说法是,祕色瓷的产地有些可能在浙西,但有些与近年在陕西铜川耀州窰发现的一批瓷器相似,因此产地究竟在那里,还有待于对这些瓷器进行化验分析比较,才能得出最后结论。在发现这批祕色瓷时还有个意外的收获——瓷器的包装纸。这些纸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仍有部分保存完好,粘在瓷器上,纸上绘有精美的仕女人物,这为硏究唐代造纸和美术提供了寳贵的实物资料。

  • 文章我們的故鄕——長汀(上)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12期  作者:長汀文化局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先民 闽越王 城址三变 长汀县志 长汀名胜 朝天门 古井 围山盆地 宋清建筑 府第式建筑

    宫,供奉蛇塑像祭祀,蛇塑像至今完好保存,这是闽族人聚居的最有代表性的实物见证。自东汉末年开始,从中原避役迁来的三千多户人口客居在汀江一带,出现了外地人客居的村落。以后历史上的几次大动乱,大批中原人口南下,形成了定居汀州的主要居民—客家。宋元之间,客家人沿汀江迁往广东一带,明清间又有大批的汀州客家人迁往海外。随着历史的推移,客家成为我国汉族中一支重要的民系。现在,每年都有成批居住在东南亚各国的港澳台地区的客家人返汀寻根访祖。据《永乐大典》、《诗史方与纪要

  • 文章广州的南越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譚國偉 出版时间:1994-12-30
    关键字: 广州 南越王墓 历史集萃 考古资料 山川文物

    在地底下的一本巨型史书,有待给后人去考证和研究。南王国,第二代墓的发现,正是掀开了广州—更可以槪括是岭南史实的第一篇。在一九八三年的六月,大陆某单位看中了位于广州北部的秀山旁的象冈小丘,迁建宿舍,象冈只有海拔四八公尺,经过三年的时间,将冈顶削低了十七公尺,整平出一块大约五千平方公尺地皮,继续以人工施工中,工人们竟发现地面露出一大块一大块,整齐排列的砂岩石板,从石板隙缝之间,可以向下窥视,下面应该是一座地下建筑物。于是有关单位即报请文物考古组处理。在一层层

  • 文章關於在龍川建立客家祖祠的倡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2期  作者:馮秀珍  出版时间:2011-04-30
    关键字: 龙川县 客家祖祠 霍山 越王庙 历史考究

    (本文作者馮秀珍為廣東豐順客家人,北京客家海外聯誼會學術部主任,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易學與科學委員會理事、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教授。)

  • 文章河南古墓中发现越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河南古墓 越王剑 文物考古 文物发掘

    法新社香港十一月十八日电)中共「新华社」说,最近在河南中部古代楚国的一座陵墓中,发现一把约两千三百年前的铜剑,而且保存得很好。它说,在淮阳县先后共发现三把这样的剑,这是其中之一,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剑是越王的。最近发现的这把剑,上面嵌有两个银字「越王」。剑长五十八公分,宽四·五公分。一般认为这些剑是楚国征服国时的战利品。

  • 文章劍舞楚天 湖北省博物館一級文物在台北長展三個月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8期  作者:本刊特稿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湖北省博物馆 台湾博物馆 《剑舞楚天—越王勾践剑暨楚国出土文物展》

    文◎本刊特稿十一月十九日起湖北省博物馆与台湾博物馆共同策划举办的《剑舞楚天—越王勾践剑暨楚国出土文物展》在台北市二二八纪念公园台湾博物馆隆重开幕。展品包括一百一十七件在枣阳九连墩战国楚墓所出土铸造精美的青铜器、流光溢彩的漆木器以及玉器,其中一级文物达十六件。这次展览是台湾博物馆建馆百年以来第一次展出大陆文物,其中最受瞩目的包括「越王勾践剑」,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系首次来台展出。九连墩楚墓文物系自二〇〇二年九月,为配合湖北省孝(感)襄(阳)高速公路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