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报恩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郭小庄做报恩演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9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7-09-30
    关键字: 郭小庄 报恩精神 人物事略 知恩图报

    当全国新闻界纪报人张季鸾的百年诞辰,特别推崇张老先生的「报恩主义人生观」,并誉之为是人间最眞最善最美的精神;而且还认为:如果「报恩」的精神,都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坎里,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社会?又是多么美好的世界。也就是在那一段日子里,非常巧合地,郭小庄也同样是怀着报恩的心情,寿演「王魁负桂英」,以纪念他的恩师—名戏剧学者兪大纲敎授的逝世十周年。不论如何,郭小庄的确创下了一片天地,成功的条件,当然不止一端,可是那种由「知恩图报」所衍生出来的精神和毅力,也确是

  • 文章十三旦报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李傑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山西梆子 艺人报恩 传说故事

    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北京銀號皆爲山西幫商人所經營,山西人喜聽秦腔,所以梆子腔北京舞台上十分活躍。那時的梆子腔,旣不是魏長生所唱的秦腔,也不是純山西梆子,而是山西梆子向河北梆子的一種過渡,並且開始與京劇聯璧。侯俊山是當時京梆皆能的著名演員。原籍山西洪洞縣,生長在張家口。幼年時因家境貧寒而在太原一個山西梆子戲班裡學秦腔花旦,扮相俊秀文武兼能,十三歲就唱出了名,因而取藝名“十三旦”。同治九年(公元一八七〇年),“十三旦”從太原來到北京,唱河北梆子,並與京劇皮黃...

  • 文章崇福晚鐘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2期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崇福寺图景 南渡募捐 松湾古地 报恩 千佛塔 崇福晚钟

    的神像,各高约有二十尺,中座为一相当宽大的弥勒佛坐像,笑容可掬。再进去,右边有个「钟楼」,悬有一「善庆」的匾额。有一口大钟悬挂在楼上,高大过人,敲起来,钟声宏亮,听说,在二十里外的洛阳桥一带都可听到。左边是「福禄阁」,寺僧在这阁上置一大皮鼓,以和大钟相对,作为晨钟暮鼓。再从右边走进去,有一个客室和「报恩堂」,堂左有一座塔,名「应庚塔」,又叫「千佛塔」,建于晋朝。这塔共有七级,用粗石所造,不太高,匠工也很粗糙,塔尖略歪斜。据寺僧说,这塔尖能照易数之利而欹斜。斜向

  • 文章寧波——東南佛國畫中遊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6期  作者:丁惠增 出版时间:2001-07-10
    关键字: 跨海大桥 灵峰禅寺 阿育王寺 天童寺 《天童禅寺楹联匾额碑刻集》 七塔报恩禅寺 《七塔寺志》 雪窦资圣禅寺

    金壁辉煌、结构玲珑剔透、画栋雕梁,其建筑之精美,规模之宏大,国内罕见。日本曹洞宗尊天童寺为祖庭。寺周群山耸峙层峦叠嶂,寺西有五佛塔,寺外有南山晚翠、东谷秋江、深径回松、风岗修竹、清关喷雪、西涧分钟、双池印景、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十景。寺西山上,建有国家森林公园,山清水秀、奇峰突起,可谓禅林清幽、景色宜人。老方丈广修大法师学养深厚,他与我夫妇合影,并赐《天童禅寺楹联匾额碑刻集》等书还留饭。七塔寺全称「七塔报恩禅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二年(八五八年),位于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