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倭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泉州的「缺嘴將軍」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6期  作者:謝彪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缺嘴将军 反清略战争 大炮抗倭

    明代中叶至淸末,福建民间尊之为「缺嘴将军」的「功劳炮」最著名的有三门:一门是明嘉靖年的抗倭战争中,在泉州城头击毙倭酋的;一门是淸初郑成功在厦门筼当港上系毙淸贝勒(淸爵号,位在郡王之下);另一门是中法战争时在福州马尾长门炮台击毙法将孤拔。这三次都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民间对它们怀着极大的尊敬。明代泉州自嘉靖廿九年(公元一五五〇年)起,十多年间,不断遭受倭寇的骚扰,沿海鄕村人民生命财产,屡遭焚杀掠刼,犯情严重,相传嘉靖卅七年,倭寇集中兵力由惠安洛阳登陆,进犯

  • 文章紀明代吾浙倭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6期  作者:髙越天 出版时间:1970-08-15
    关键字: 倭患初起 抗倭经过 抗倭名将

    倭宼之始,由於元季瀕海盜起。明興以後,張士誠、方國珍之餘黨導倭宼出沒海上,焚民居、掠貨財,北自遼海、山東,南抵浙、閩、粵東,濱海區域,無時不受其害。明廷於沿海設衞所防禦,調兵追勦。永樂十七年(一四一九),倭二千餘犯遼東金州衞,被都督劉江誘入圍中,悉數殲滅。倭始畏懼,不敢深入,惟沿海寇掠,迄不能絕。英宗正統四年(一四三九),一度突入浙東之桃渚,掘墓焚舍,束嬰孩沃以沸湯,刳孕婦以覘男女,寇退以後,積骸如陵。明廷下詔備倭,命重兵防海,始戢止數十年。明嘉靖二年(...

  • 文章为王鈇正名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0期  作者:汪青萍  出版时间:1994-11-01
    关键字: 王鈇 抗倭县令 常熟城墙 郑重正名

    王鈇,不是王鉄,我为您郑重正名。您是我们常熟建县有史以来的好县令之一。文武兼全,出身进士,尤精武备。为了常熟,为了常熟人民,抗倭防寇,募金筑城,歼倭阵前,不顾自己生死安危,身先士卒,战无不胜,迭丧敌胆,不幸误中埋伏,竟以殉难,尸骨未归,留葬虞山。王鈇,字德成,号苍野,明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年)出生于浙江东阳县。明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〇年),三十六岁时中进士,授常熟知县。常熟地方志载王「善体民情,剔除奸弊,檄收海坝大豪,改邪归正,为吏民敬畏」。时倭寇为患

  • 文章俞大猷的文才武略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68期  作者:孟昭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俞龙戚虎 抗倭英雄 文武全才 剑经

    明代抗日英雄兪大猷,爲我們晉江歷史羣賢中的佼佼人物,與戚繼光齊名,世稱「兪龍戚虎」。當明朝中葉,日本海盗侵擾中國沿海諸省,搶掠剽殺,來去飄忽,人民深受荼毒;明朝政府幾乎束手無策,後來幸得兪大猷與戚繼光兩員大將,同心協力,終於把騷擾沿海數十年的「倭寇」平滅,在中國抗禦外侮的歷史上,寫下光榮的一頁。兪大猷的祖先,原屬軍籍,是安徽省人,以追隨明太祖開國軍功,派到泉州衛,担任「百戶」的軍職,子孫乃落籍於泉州。兪大猷未承襲祖先軍職時,曾考中過秀才,受業於當時名儒蔡...

  • 文章五路大神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7期  作者:中勳  出版时间:1971-03-20
    关键字: 五路大神 路头菩萨 何五路 抗倭英雄

    「五路大神」,也稱「路頭菩薩」,是我們無錫獨有的一位神,也可說是我們故鄕的守護神,因爲這一位神,全國其他各省縣市,都沒有的,只有我們無錫有。這位神在我們無錫,可稱是一位百有份的神,終年到頭,過時過節,以及婚喪喜慶,大家都先要請這位神,如有糾紛調解,也要請這位神來作和平了事的證明人,所以民間無論什麼事的解決,最後就是請「路頭」。正月初五要請路頭 大小平安財源茂盛農曆正月初五,爲路頭日,家家戶戶都要備了三牲(猪頭、鷄、魚),祭請這位路頭菩薩,祈求保佑這一年,...

  • 文章惠安精神之發揚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4期  作者:陳慕萱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螺城抗倭 寿诞节庆 联谊桑梓 孝情亲民

    考吾邑惠安,舊屬福建晉江,至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在東鄕十六里,始置爲縣。縣治在螺山之陽,稱爲螺陽,明嘉靖間,因倭寇之患,乃築城焉。亦名螺城。迨抗戰軍興,因戰略所關,城垣盡而折除。氣候溫暖,春多颶風,夏秋之間,陰風湧起,大帽山高聳,前後鬱結迥環,久而不散,氣象萬千。南接洛陽江,萬安橋跨海亘三里,通晉江。宋時泉太守蔡襄(字君謨仙遊天聖進士)所建,爲一最大工程及著名古蹟。東北十里臨輞川海,潮夕漲落,水抱山環,漁舟出沒,呈現如畫。西北則峙以錦崗峻嶺,蔚然淸秀。東...

  • 文章黑臉媽祖根在同安

    来源期刊:《同安》 第73期  作者:陳金城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黑脸妈祖 根在同安 始于嘉靖年间 黑脸之解释 同安抗倭产物

    了妈祖御寇保境之神职与威力,使「黑脸」富含特定之历史内容,也符合民间之造神心理,应是黑脸妈祖之眞正来源。相似的情况有同安溪边龙虎宫之张王塑像,神为唐代抵抗安史叛军死守睢阳的张巡将军,正尊为保境安民的红脸儒官塑像,分身则为青面裂牙的御寇「厉王」戎装像(俗称「青魈菩萨」)。银同妈祖的黑脸与张巡分身的青脸均为突出其御寇击贼之神威,从渊源上说显受佛教密宗威猛佛像造型着色之影响。由此可断,银同黑脸妈祖信仰出现于明嘉靖年间,是同安民众抗倭平倭心愿之集中反映。而其深层次原因

  • 文章故鄕的倭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10期  作者:張希爲 出版时间:1977-08-01
    关键字: 镇海县志 倭乱中华 元明抗倭 八年抗战

    東夷曾首亂,當事懷殷憂,古寨留遺跡,峴山涙共流。這是前人爲龍山頭土城而作的歌。案龍山頭土城,在鎭海縣崇邱鄕一都二圖。明嘉靖間,縣令金九城築,置寨嶠口,建樓於上,以防海倭。樓早廢,城址尙在。像這樣的遺跡,我幼年從父老遊時,常承父老指示講解。所謂海倭,卽卽是倭寇。這一「倭」字並非美名,是國人憤恨日本人所加的惡名,但日本人對「倭宼」二字並不避忌。因爲中國人所指的「倭寇」是指掠奪燒殺極殘暴的日本人。如徐學聚的「國朝典彙」所載:「官庾民舍焚刼一空。驅掠少壯,發掘塚...

  • 文章永恆的火炬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3期  作者:鍾欽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雄心壮志 抗倭报国 投笔从戎 重燃少梦 鞭策学生 执笔投书 自我反省

    編按:鍾欽是劉秉彝先生筆名。劉先生監利縣白螺鄕觀音州人。此詩,爲劉先生之心聲,爲其一生之寫照,亦爲苦難中國之縮影,可作詩史觀。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