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剧共返回8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愛國劇作家——洪炳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1卷 第1期  作者:沈不沉 出版时间:1995-02-01
    关键字: 洪炳文 戏剧 科幻

    等不下十多种,今之瑞安柏树巷九号尙有旧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童年时曾受业师林星樵[1]、黄漱兰[2]的指导,成年后一度应聘为孙锵鸣[3]家西席,『虽五试十荐,迄不能售』[4]。直到四十四岁那年才因年资而被选贡。其间曾应从侄洪锦标之邀为江西余江县幕府,并曾做过短期的浙江余姚县教谕兼训导。戊戌事变后不久,他担任了瑞安中学堂的历史地理教席,后又受聘至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任教。但他生命中的大部份时间却从事写作。我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搜集他的戏曲作品,至今已知有三十六

  • 文章川劇習語 ——川劇雜譚之二十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1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1-11-01
    关键字: 川剧 习语 戏剧研究

    有『足挑目动,在在关情』之声誉,后来北平黄伶工也仿效踩蹻」。直到今天,凡舞台上用蹻工,自然都是蜀伶魏长生之创始发明,可以说是魏长生对中国戏剧的贡献之一。有人认为川剧的「蹻」没有时代的意义,只是规定了唱花旦、刺杀旦的要「踩蹻」。但唱川梆子的时候,旦角多半踩蹻的,如「杀狗惊妻」焦氏者是,因而有的旦角即使习靑衣,不可能避免也会演出花旦戏,于是「蹻工」为旦角必习之技巧。蹻工最容易知道的困难,是两个脚拇指支持整个体重,也是现代「中国巴雷舞式」的技巧。初习蹻工的旦角

  • 文章广东戏剧的特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梁銀河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广东戏剧 戏剧特色 戏剧水准

    因为广东的风水特别优异因而亦孕育了与众不同的粤剧无论任何一种的戏剧,皆具有各种的特色;但是,广东的戏剧,所具有的特色,却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更値得一谈。此乃因广东的风水,特别优异,故必能普遍的孕育了各种特别优异的人才之故。因此,广东戏剧,遂亦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别优雅的娱乐性、启发性、敎育性;而且无论在声、色、艺等各方面,皆能具有高级的内容和文学的水准。而更为全世界的广东人,永远所热爱。职是之故。作者认为必须要设立一间,完全保持我广东戏剧专门学校,以培植更

  • 文章河南梆子的起源擴張與展望(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9-11-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地方戏剧 戏剧发展研究 戏剧功能

    一、戏剧产生的原因戏剧乃是若干人配合音乐以歌唱舞蹈作联合表演,藉以抒情感,述故事,宣敎化的综合艺术。这种艺术的产生实基于人类的本能欲求及生活需要。人为万物之灵,是有理性、有感情的动物。基于理性的发展而有忠、孝、仁、爱、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人伦关系的形成。基于感情的欲求,而有音乐、歌唱、舞蹈、戏剧等艺术的产生。人生而有喜、怒、爱、恶、哀、惧、欲七情。情感的表达与抒展则出之以言词和动作。喜则吭喉高歌,怒则顿足捶胸,惧则抖擞畏缩,爱则喜笑颜开,恶则绉眉咋舌

  • 文章談秦腔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3期  作者:趙宋岑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秦腔 西北戏剧 乡音乡情

    秦腔为西北各省普遍演唱之戏剧,今日其流行地区虽偏于一隅,不若平剧之普及全国,但秦腔之历史甚为悠久,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细考戏剧源流,近两三百年间,流行国内之重要戏剧,多有承袭摹仿秦腔之线索可寻。秦腔之起源难于稽考,但关中在周、秦、汉、唐各代,久为全国政治中心,料必有以秦腔为本之腔调流行。今日之秦腔当为梆子腔、西皮调、乱弹三种揉合而成,试看以下清人之笔记:秦云撷英小录谈及梆子腔有云:「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絃索。至于燕京及齐

  • 文章秦腔——打金枝——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秦腔戏剧学会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秦腔 戏剧 打金枝 剧本

    正生白:梓童!正旦白:萬歲!正生白:隨着我來!(唱)王坐江山非容易,正旦唱:全憑文武保社稷。正生唱:安祿山范陽起反意,正旦唱:將先皇圍困在蜀西。正生唱:多虧了我朝學生李,正旦唱:邊關地搬來了郭子儀。正生唱:老皇兄曾用了千方百計,正旦唱:才梟來安祿山一顆首級。正生唱:朕封他汾陽王人稱千歲,正旦唱:把一個金枝女作他兒媳。正生唱:老皇兄今日壽誕期,正旦唱:賜去了壽杖和壽衣。正生唱:做忠臣只落得春秋二祭,正旦唱:死去了凌烟閣才把名題。正生唱:君妃們打坐在深宮院裡...

  • 文章湖北戲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期  作者:孝感楊宗珍  出版时间:1969-10-10
    关键字: 湖北戏 戏剧

    三月十日(正月二十二日)江陵張懷老世伯九十嵩壽的前夕,湖北同鄉五百餘人發起,在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擧行「鄉土晚會」為老世伯暖壽。所表演的晚會節目。不論「採蓮船」、「蚌壳精」、「道情」、「楚劇」、「漢劇」………均精彩非凡。其中,胡慧君女士的漢劇,胡慧君女士、鄒瑞雄先生、吳楚三先生的楚劇,尤能激盪觀衆聽衆的真情,令人感動,茲特謹將借閱,中央大學畢業漢口楊宗珍(孟瑶)教授所著「中國戲曲史」中之「湖北戲」一章抄出,請予登載,亦或一慰鄉思,幷以叩賀老世伯萬壽無疆。李...

  • 文章《琵琶記》簡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琵琶记 高明 高则诚 戏剧

    《琵琶记》为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糟糠之妻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2期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学术 书画 出版 戏剧

    田培林先生八秩晉五誕辰紀念學術講演會田培林奬學金保管委員會,爲紀念故敎授田培林八秩晉五誕辰,於十二月四日上午九時半,假臺北市和平東路師範大學大禮堂,擧辦敎育學術講演會,敦請師範大學前任校長孫亢曾敎授主講「建立敎育三聯一貫的整體觀」,同時頒發六十六學年度奬學金,得奬七名學生如下:吳家瑩、蔡榮貴、葉國安(均師大敎育硏究所)、汪履維、陳淑君(均師大敎育系)、侯明福(師大社敎系)、徐蓓蓓(師大敎育心理系)。黎東方敎授新著「細説三國」問世黎東方敎授爲我國史學權威,...

  • 文章河南梆子的起源擴張與展望(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12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79-12-25
    关键字: 河南梆子 地方戏剧 戏剧发展研究

    六、河南梆子的名剧一种戏剧的特色,不仅要从其不同唱词,唱腔表现出来,更要用不同的戏情代表其独特的性格。戏中情节从剧名即可推知之。一看剧名就知道这是何种戏。大鼓亦是如此。一看戏名是小老妈开谤,马寡妇开店,杜十娘,不问而知是评剧(蹦蹦戏)。一看戏目是柜中缘,即知是秦腔。一看戏名是三上轿,秦雪梅吊孝,双头驴,当然是河南梆子。华容道、宁武关、关黄对刀是京韵大鼓的戏码。摔镜架、小黑驴、宝玉探病、黛女悲秋是山东大鼓的戏码。河南梆子的名剧为数甚多,不胜枚擧。兹擧列其

共86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