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制史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陇地概述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陳守忠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甘肃历史 建制 历史研究

    甘萧一省古称河西陇右,简称河陇。它的历,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传说能够相印证的,可以上推到八〇〇〇年,这里只能讲个基本轮廓,基本线索。所以我用了《河陇地概述》这个题目。在勾画出一个基本线索当中,有关魏晋南北朝和唐末五代大分裂时期的河陇,可以多讲一点,元明淸统一王朝相继,问题不大,就少讲一些。甘肃省,从地形方面来看,是一个山地形的高原,由西北向东南数,可分为祁连山地、河西走廊、陇西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等几个地形区。如从历发展的角度讲

  • 文章李氏「根」在隴西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0、41期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陇古建制 修复陇西堂 李氏陇西渊源

    近年来,海内外兴起「寻根问祖」热。旅居海外的李姓人士和国内一些省市的李姓人士均认为李氏的「根」在陇西,共同称「陇西郡」为「郡望」。我们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愿将近年取得成果,无私奉献,诚挚地期望社会诸君赐敎指正,以便共同切磋,逐步探讨,使李氏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一、陇西沿革和现状据书记载,公元前二七二年,秦昭襄王灭义渠戎置郡时,设陇西郡,因所辖之地在陇山以西而得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陇西郡为其中之一。西汉时陇西郡辖地包括今东鄕族自治县以东

  • 文章祁县历文化名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田茂樹 董振歐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祁县 建制 经济发展 特色旅游

    祁县别称昭佘,位于晋中区,北邻太原。祁县始于春秋时,属晋国,当时的县城在今古县鎭,晋武帝移今祁城村,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迁今址,已有一五〇〇多年的历。县城古通驿道,为川陕通衢,今通同蒲铁路和五条国道、省道,为交通枢纽。祁县城以十字街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与二十八巷交错纵横,六十坑道连通了二万间民居。城墙周长三公里,占地五十四,九公顷,呈帽字形,故称纱帽城,墙高二·五丈,厚一·八丈,护城河深一丈,城四面各开一门。《解放》初期,城墙和大街上的十一座跨街牌坊

  • 文章宁都县简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69-08-02
    关键字: 宁都县建制 地方简介 地理特产 文化交通

    里,有靑莲古寺,相传为西晋时靑莲和尙卓锡于此,因以为寺,林木参天,盘旋而上,行五里山径,即到寺前。有「金钗钟」,「甘露柏」,「玉石炉」等物,各有奇异之历。惟甘露柏则为希有植物,晴时憩息其下,有细雨霏霏洒空而下;如甘露焉;木质坚实,带紫红色,而有香味,据植物专家考察,是属红杉类者。㈡金精洞:距城约十二里,即在翠微峯之后,经过朝阳山一线天,攀登石级数百,即抵洞口,洞极宽敞,中有道观,左右石璧围峙,白云淸泉,可为避暑胜地。洞中石刻甚多,尙有宋碑数方;洞门前绘汉长沙王

  • 文章山东省县建制史略(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2000-06-20
    关键字: 山东省县建制 建省历史沿革 山东省属县建制沿革

    壹、概说山东在中国东部,为沿海各省之一,古称太行山之东曰山东。记晋世家:「晋兵先下山东。」战国时,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为山东,以六国均在崤山函谷关之东也。古又称华山之东曰山东,汉书、赵充国、辛癈忌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师古曰:「郿、扶风之县也。」淸姚范撰,授鹑堂笔记:按山之东西,以华山言之,故郿在其西。」与今之以太行山之东称山东,有出入也。又以山东位太行山之左,山左与山东为鲁籍人士所并称并用。山东省在北平

  • 文章山东省县建制史略(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山东省县建制 四等县 五等县 六等县 各县名单 地理历史介绍

    丁、四等縣二十四縣⑴桓臺縣:漢置高苑縣,屬千乘郡。後漢屬樂安國,晉爲樂安國治。劉宋省。自隋至金,爲長山、高苑二縣地。元太宗始以長山縣之驛臺地,置新城縣,屬般陽路。明洪武十二年,改屬濟南府,淸因之。民國三年一月改新城縣名桓臺縣爲四等縣。面積五四五·五〇方公里。人口:二七九、〇七一人。⑵齊河縣:漢祝阿縣地。唐爲禹城縣地。宋置耿濟鎭,仍屬禹城。金大定八年,始置齊河縣,屬濟南府。元至元二年,改屬德州。明、淸屬濟南府。民國爲四等縣。面積一、〇五〇方公里。人口:二八...

  • 文章建制沿革觅孙武故鄕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李九靑 出版时间:1993-09-20
    关键字: 孙武故乡 建制沿革 孙子兵法 《鲁青简史》

    阳修所说的乐安。骆教授指出乐安在历代中出现的县名是:西汉:广饶。东汉:广饶、博兴。晋:桓台。刘宋:广饶。北魏:广饶。唐:惠民。宋、金、元、明、淸各代均在广饶。这与我在「鲁靑简建制沿革中所査的乐安出现朝代和县名有些不同。鲁靑简:在历代出现乐安的是:前汉:博兴。后汉:高苑。三国:高苑。西晋:高苑。刘宋:广饶。北魏:广饶。唐:惠民。宋、元、明、淸各代均在广饶。由上乐安二字出现的县看,高苑实有重要性,应当考勘。高苑齐地,齐桓公置苑于此。战国时为狄邑。田单攻狄,三月

  • 文章科舉故事妙趣橫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2期  作者:陳步桂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科举 历史故事 封建制度

    近日在友人处看到林白、朱梅苏夫妇的新著《中国科举话》一书,诵读三日,爱不释手。洋洒十余万言,探讨历上分科考选官吏体制深刻的历根源和错综复杂的原因,依据典籍与历代私家笔记,旁征博引,诠释以皇帝为核心的朝廷,通过开科取士的办法,维护封建纲常,以官治民,达到「平天下」的目的。沿袭千余年。据该书作者考证,中国的科举制度,不仅为周边国家如越南、朝鲜直接搬用;而且近代欧美的文官考选制也脱胎于此,故西方有学者称科举为中国古代第五发明。本书「科举万花筒」(上、下

  • 文章仁怀县建制沿革槪述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鑫雲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仁怀县 建制沿革 历史概述

    又在历上曾经隶属过我县的赤水县附近土城(今属习水县),官渡(今属赤水县)等地,分别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过的石斧、石网坠和原始人类在岩壁上阴刻的类似文字的符号。由此可知,远在公元前二、三百万年至公元前七、八千年时,即传说中的尧舜以前的远古时代,原始人类已在今仁怀境内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活动,并初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在传统中的夏代(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按尙书、禹贡之记载,仁怀应属梁州或其东徼。不过禹贡的九州之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者想象中

  • 文章三穗县建制沿革引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0期  作者:吳逸梅  出版时间:1995-01-20
    关键字: 三穗县 历史建制 沿革简介

    穗城,其来有自。本县地处偏远,一切落后,曷敢与通都大邑之广州相提并论,有幸本县得改今名,却与上述传说故事附会之雅,时藉跐引介于后。二、三穗县建制沿革简介三穗县原名美山县,其前身为邛水县。「邛水县」三字,载于「宋地理志」和「职方典」等籍中。从宋以后,时设时改,或称邛水堡、或称安定县、或称邛水长官司、或称邛水县丞署、或称邛水理民县丞、或称灵山县、回头又称邛水县等等。三、明代以前的隶属关系明代以前,上溯自殷商,今县境属(尙书、禹贡)「荆州南裔」,春秋属楚之黔中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