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平仄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詩的傳承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2期  作者:羅鏑樓  出版时间:2001-04-30
    关键字: 楚辞 唐诗 传承 平仄结构

    难」,其中「明、珠、交、珊、瑚、难」皆为时长较大的调位。故「长长」「短短」相连即可跳过「四声」「平仄」之名而有「平平」「仄仄」相连之实。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建安平仄二分的诗,是经口语辨调后,以「长长」「短短」相连的结果。辨调是随语言学习而能,避秦始皇讳,念「政」成「征」就可为证。何休(公元一二九—一八二年>注公羊,有「伐人为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伐短言之」,是东汉时,四声已认知为「长」「短」二类的确证。建安以后的诗人,必须辨别平仄,日久则字各有类别

  • 文章詩詞初學迷津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3期  作者:張忠語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诗词 学习方法 平仄

    说千百年的诗人,同此风月、共此花草,偶或意会字触,便说是剽袭、是仿效,岂非冤诬。记得两峰居士给袁枚画像。袁枚说两峰以为是我也,家人以为非我也。是我非我,姑且不论。只好说两峰画中之我,一我也。家人目中之我,一我也。各作各的诗,是不是学某人的,就各说各的吧!诚然诗是学来的。不过诗的学习,有如奕棋,所能学的,是马走日字相走田的基本法步。须知棋无重局。当其对奕谋著时,是要全靠心拟神往的,同样的道理,诗之所能学的,只限于平仄格律。结果是诗不能不学,而又无成法可学

  • 文章诗的绝、律句平仄基本排列组合分析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6期  作者:陳友儀  出版时间:2012-02-11
    关键字: 诗句 平仄排列 韵律

    壹、五言绝、律诗的平、仄基本排列组合一、五言绝句仄起模式(首句第二字)1 2 3 4 5 6句A1 仄仄平平仄仄1B1 平平仄仄平平2B2平仄仄平平3A2 仄仄平平仄仄4五言绝句平起式(首句第二字)1 2 3 4 5 6句A1 平平仄仄平平1B1 平平仄仄平平2B2 仄仄平平仄仄3A2 仄仄平平仄仄4直排数字1至6是每句基本模组的字数编码。先切掉第六字就成了标准的五字句。A组的A2必须放在最后一句。每句的第1、3字的平仄可以灵活运用,但第2、4字

  • 文章讀書劄記——對聨文學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丘祥和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读书剳记 对联 句式平仄 词性 修辞

    有纪晓岚、郑板桥、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鳞、俞曲园、王湘绮…等名士,无不喜作对联,广泛运用,不论时令节日,婚丧庆吊,山川名胜,寺观亭台,都配上对联,用为装饰,或记其胜,或颂其德,或明其志,或抒其情。因此,千数百年来,对联成为一种特殊文体,是一种不限字、不限句、不限文言、白话,只要辞意贴切,对仗工整,音律协调,可以是亦庄亦谐之经济、对仗,文艺性之应用文字。职是之故,名联、巧对、脍炙人口。佳作、妙语,笔不胜书。对联为一种对仗工整文体,所以对联须平仄相对、字句相对、词性

  • 文章憶往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任元明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平仄 私塾 教育 晚清秀才 颛孙立勋先生

    七十多年前在家乡读私塾,受业于晩清秀才,颛孙立勋先生号卓亭公—颛孙荆山先生之令严门下。课余卓亭公常踱方步,吟诗诵词,朗读精华佳句。并唸诗谱自悮。如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当时只知道这是作诗的基础谱子,不知道平仄的先后顺序;怪先生没讲明白,不知自己程度浅,不了解。不清楚平上去入,就是现在的一二三四声。至今阴平阳平仍分不清;如何切音拼字更搞不明白。破音字(大陆说多音字) ,某字读上声,可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读

  • 文章詩作淺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3期  作者:江右蓮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诗作 平仄音韵 诗的沿革 绝句律诗

    迄数千年来,大多诗人,仍多爱好,有人誉之为中国传统诗,是中国诗学,无可取代之崇高荣誉。唐时绝句、律诗,均有五七言之分,以平仄造成声韵之对调,以声韵配合平仄之对和悦耳动听,诗而后能入乐,再由乐之旋律表达,诗的内涵情感,才能发挥尽致,所谓「诗歌一体」是自然,亦是必然。现在先谈绝句,平仄谱如次:一、七绝平起二、七绝仄起五言绝句平仄,依右谱上五字论。谱内有「┴」符者,是应仄,亦可用平;有「┬」符者,是应平,亦可用仄。「△」符表示押韵。「拗句」是本诗第三句末字,通常

  • 文章聲律的薪傳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羅鏑樓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声律 历史传承 律诗 平仄句法 诗词研究

    前言:律诗作者必须熟知三事:一、平仄律。二、「不论」「拗救」「拗对」之理。三、声律。律诗虽不能摒弃平仄律,但声律才是律诗的主体。杜甫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说:「新诗改罢自长吟」,是富有启迪性的话。自两宋词兴,诗的声律式微。清人仲是保序声调谱云:「唐诗声律迄元来微矣,明季寖失,古诗尤甚,吾虞冯氏始发其微。于时和之者有钱牧翁,及练川程梦阳,若后之娄东吴梅村,则又闻之于程氏者矣。顾解人难得,惟新城王阮亭司寇及见梅村,心领其说,方欲登斯世于风雅,执以律人。人

  • 文章漫谈近体诗与平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近体诗 韵律 平仄 四声 五律 诗词理论

    湖口 王鼎讨论近体诗,此限于五七言律绝而已,平仄是其特色之一。前于《近体诗与押韵之硏究》一文已言之,不赘。平仄㈠关于平仄,先须讨论「四声」。一、四声之名,初见于晋张谅《四声韵林》及刘善经《四声指归》。(见《隋书·经籍志》)二、明顾炎武说:「梁陈间四声之论乃定。」三、《梁书.庾肩吾传》:「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四、四声当指「平上去入」而言。⒈《南齐书·陆厥传》:「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⒉沈约《四声谱》:「上去入为

  • 文章話「聯」和避諱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4期  作者:黃石茨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写联平仄 石坊对联 春联撰写 君长避讳 童言趣语

    通常,写联要讲究平仄,如果不照「平」、「仄」,就没有高低音韵了。作诗亦然,所谓「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然间亦有稍宽者,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亦有不拘者,永春颜桃陵有一联云:「父慈父之福,子孝子之福」,旁附小字一行云:「无平兼无仄,通也是不通。」泉州东门外往福州大道上,石坊林立(这些石坊在抗战时期被盗窃一空,惜哉),石坊上刻有联对,佳构甚多,某鄕间石坊有一联云:「七十老翁二十寡,六月夫妻三月遗」!缘夫死,上有七十岁老翁,妻怀有三个月

  • 文章精巧的聯語上聯「烟鎖池塘柳」徵求下聯配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7期  作者:張宗海 出版时间:2014-11-15
    关键字: 对联要求 精巧之处 六个下联 词性文法 部首平仄 不可犯孤平 试拟下联

    平仄有两项重要的格律如下:(1)「一三不论、二四分明」。所谓「一三不论」就是诗句中的第一和第三个字不论用平声字或仄声字都可以。(但不可以犯「孤平」)。「二四分明」就是诗句中的第二和第四个字必须依照平仄格式安排,不可错乱。(2)不可犯孤平。所谓「孤平」,就是诗句中的第二或第四个字为平声时被孤立在句中。这是要绝对避免的。避免「孤平」的方法就是在那个孤立的平声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平声字,形同两个平声字连接在一起就好了。至于「炮堆镇海楼」与「炮装镇海楼」中的「堆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