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寺庙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尋真西湖(二)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2期  作者:鄭立于  出版时间:2005-04-01
    关键字: 西湖 佛教 寺庙

    墓葬文化的风貌。杭州西湖,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始于东晋,兴于五代,盛于南宋。唐白居易称杭州「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题天竺南院赠闲元、旻清四人》诗句),苏轼有「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诗句(《怀西湖寄晁美菽》)。南宋时寺庙增至四百八十所(《咸淳临安志》),如今以佛寺名称命名的路名巷名到处可见。灵隐、净慈、三竺、径山、宝成以及法华等佛寺,历经浩劫,不知多少人的艰苦筹划,才修建成现在的宏大格局,迎接中外游人与香客。其实与昔日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如遇正月朔日

  • 文章唐宋汴洛之名寺與高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4-01-25
    关键字: 汴梁 洛阳 寺庙 高僧 佛教

    前言雖然佛敎本係生於印度,但是自其傳入我國以後,多虧我們古往的高僧上人曁大德碩彥,不斷地汲取其中原有的精粹,融和我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精華,於是使它就在我國的原野上,開出嶄新的奇花,結下圓滿的美果,隨着再由我們的鄕土,將它播傳於東南亞洲的鄰邦!很顯明地這是說:我們古往的高僧上人曁大德碩彥,實際確得算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大功臣!我期望:當前大家卽使對於就像復興中華文化這麼艱鉅與緊要的事業,自己不能去作同樣的貢獻,至少也應對於他們的優績與懋功,亟力悉予洞曉。我們實在...

  • 文章漢藏交流在夏河甘肅拉卜楞今昔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8、39期  作者:宋芳綺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敎 寺庙简介

    规模最大。每届此时,均可见到身相庄严的喇嘛集于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前方广场,诵经辩经,而数月前即举家徒步前来的游牧藏胞,则绕寺念佛或做五体投地的大礼拜,并将一年的积蓄奉献于佛前,祈福、还愿,使每次法会均充满庄严的气氛。随着大陆开放观光,今日涌向拉卜楞寺的,已不再只是朝圣的藏胞。拉卜楞寺宏伟壮观,布局严谨的寺庙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及极高的艺术价値。寺院各经堂和佛殿内保存大量的精美造像、壁画和其他珍贵文物,吸引了许许多多热爱文化、艺术者赞叹的眼光。除开特有的建筑艺术外

  • 文章寶藏巖與集應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78-02-25
    关键字: 乡土情怀 台湾寺庙 宝藏寺

    台湾的寺庙,与农田的开发,有密切的关系。先是先民们基于宗敎的需要,建庙以求精神上有所寄托,进而产生克艰履险的信心。继而寺庙又成为地方政治、商业、交通,甚至敎化的中心。社会治安得以维持,公益事业得以推展。先民多来自福建的漳、泉,或广东的潮、惠等州,当他们远渡重洋时,往往向故鄕寺庙里求取香火或神像分灵,以求平安,所以台湾的寺庙,无论就建筑、或祭拜仪式,大多袭自家鄕的古老传统,实在是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硏讨台湾史蹟,对于寺庙的建立,决不可以「迷信」而

  • 文章重慶真武山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2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重庆 真武山 寺庙 进香 香会

    上,均有数以百计的香客,就地而坐,等候开门,抢先进内烧头柱香。从正月初一黎明起,南岸各码头以及前往眞武山必经的山路,沿途均有人摆设摊位,或手提竹篮,售卖香烛纸帛,洗面水,各种小食摊,及玩具等。尤其在该寺附近的店舖,摊位特别多,因一般进香的香客,到寺内进香完毕后,都喜欢在寺庙附近一带观赏,故摊贩生意特别好。重庆的孤寡、残废、孤儿等,设有养老院、孤儿院以及残废院收养,平时管理甚严。但每到农历除夕元旦之前,均准许自由离院,到香会地点,要求善心的人施舍。这些孤寡残废孤儿

  • 文章《湖北文獻》論文奬·歷年得奬作品之三湖北首剎:歸元禪寺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83期  作者:鄭維維  出版时间:2012-04-10
    关键字: 获奖论文 归元禅寺 寺庙概况

    本文作者鄭維維,湖北大學中國思想史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為郭瑩教授。

  • 文章在西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作者:蔡其矯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西藏见闻 诗词感怀 寺庙风景

    洪荒的冰风在蓝天的回旋中怒吼一切既清晰,又朦胧旷野和陋屋,展露与深藏雪白与枯黄大块色彩下蕴含热情如焚的白昼,如炽的炎云生命悲壮苍凉因孤寂而更显沉重命运迈入新夤缘意识冲出肉体的束缚无边浩瀚的美丽使我迷惘再也没有什么广袤大地能有这种想像的自由渺茫漠漠雪野在云下飞转如梦轻烟飘过不为人知的荒原寺庙的金色高墙印满犛牛脚迹的杂花草场以豪华的寂寞,粗犷的寂寞向苍穹论证大地的悲伤灵魂孤独进入怆凉有如命运那样不可抵抗把意绪投寄无言的寂静心灵进行另一次彻底裸露身处大地

  • 文章東都洛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6期  作者:郭嗣汾  出版时间:1969-08-01
    关键字: 六大名都 洛阳 牡丹 先贤祠庙 寺庙

    发源地。在历史上,洛阳文风甚盛,人才辈出,汉有贾谊、班超、左思「三都赋」,使洛阳纸贵;唐初四杰,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烱;宋代文彦博、司马光、程頣、程颢等,或优游于此,或终老洛阳,均为古城生色不少,其遗迹亦为后人瞻仰凭吊之所。洛阳寺庙,最有名的首推白马寺,不但是中原第一古刹,且是中国佛敎史上最重要的寺院。史载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六五年)帝夜梦神人,顶有白光,醒召羣臣问兆,大臣称系西天之佛显灵,帝乃使郞中蔡愔等赴天竺迎佛求经,嗣偕梵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归

  • 文章重慶海棠溪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3期  作者:林蔾 出版时间:1975-05-01
    关键字: 重庆 海棠溪 涂山 寺庙 风景

    塗山在重慶南岸,巴縣東一里。華陽華志謂:「禹娶於塗山,今江州塗山帝禹之廟,銘存焉。」山上松石甚奇。重慶名勝古蹟雖多,遠不如它天然形勢之美。塗山俗名眞武山,在城南大江對岸,高七里,周圍二十里,東接石洞峽,岩壁上鐫「塗山」二字,橫長數丈,石壁鐫字之最大者。俗傳這裏是大禹娶塗后之地,岩壁上有禹廟,山門有「塗山古刹」橫額,若以風景論,這兒是重慶山勢的最佳處。再上則有眞武宮,殿宇巍峨,瞭望至佳。如果打從長江上游而下,過飛機場的珊瑚壩,渡船口的黃葛峽,以及岩洞幽奇,...

  • 文章峨眉天下秀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懷襄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峨眉山 风景 寺庙 建筑艺术 金顶

    从成都穿过川西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夹江等县,到四川盆地西部的边缘地带,遥望海拔三千一百三十七米的峨眉山,气势非常雄伟。唐代大诗人李白描绘峨眉山的雄姿,有「峨眉高岀西极天」的诗句;远远看来,峨眉山峯高挿云霄,确有「高出西极天」之感。出峨眉县南门,沿公路前道,山势渐渐逼近。这就是被称为佛敎四大名山之二的「峨眉天下秀」的峨眉山。从山脚到金顶,据说有一百二十华里。这漫长的山路,全是用靑石砌成的梯级。山上的寺庙,都是靑砖绿瓦,非常整洁。寺庙的历史都根古老,早在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