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孔子文化共返回4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金元之际元好问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元好问 中原传统文化 以汉治汉 生平家世 封龙山 孔子文化

    元好问正与这上边的辩论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这次张德辉的应召元好问是知道的。如何治理紊乱的汉地,又是他们在封龙山经常讨论的课题。张德辉事略与元史(一六三)张德辉传中,又谈到张德辉与元好问劝说忽必烈尊信孔子的经过情形,这是边疆可汗入主中原后,接受汉地文化的先决问题,异常重要。这一类的材料也极为难得,也继续陈述如下,以期能说明忽必烈何以倾心汉地传统文化的原因。⑴戊申(一二四八)春,德辉释奠,致胙于王(张氏正旅居和林,为王府座上客。),王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居?」对曰

  • 文章孔子塑造中国文化有三个纲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鄒豹君 出版时间:1988-03-20
    关键字: 孔子 中國文化 綱領

    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两千多年前,孔子他自己首先开创私人敎学,并建立三大纲领,以推进中国文化,他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学者。

  • 文章至圣先师——孔子

    来源期刊:《温州會刊》第7卷 第5期  作者:董訓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孔子 儒学 思想文化 哲学

    注:魏敬先发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昌平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二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二年。曾问礼于老聃,归而教授弟子。并周游列国,删诗书,定礼乐,晚年尤好周易,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并修春秋,享寿七十三岁。孔子为儒学之祖,其思想之博大,实古今之罕见。其对于宇宙论、知识论、人生哲学,教育等均有高深奥妙之见解。一、宇宙论—孔子之学说,最玄奥的是易经。易之基本概念为易、象、辞。易之言变易,天地万物无处不变,无时不变。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

  • 文章山中孔子 人中泰山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戴勝德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孔子 泰山 中华文化

    孔夫子「大成至圣先师」尊崇。(注:泰山)儒学之博大闳深,中华文化以儒学切入,那真是众山一览无遗。气贯长虹也罢,气吞山河也罢,气即文化之底气。 无怪乎孔夫子立于斯,长吁「登泰山而小天下」了。岳武穆也罢、禅宗祖师也罢、关帝也罢、舜帝也罢,也不过是中华文化尊于儒学「岱宗」的诸岳罢了。当然尚有另一伟大的山外之「山」,天上之水奔流不复回的黄河,形成老子深奥莫测,千古不朽的道学,乃集合而成中华灿烂的文化。而济南城中的无论是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均是这「岱宗」下文化

  • 文章中华文化何以将会受世人之崇敬(接「鄢陵杂志」第十四期首篇)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5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大学》 孔子 论语

    后人,故又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以其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也。孔子说:「博学之,审问之,愼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孔子教人求学,虽博仍或有所不知,故必须好问,问而能得,尤贵能愼思、明辨,最后能笃行之,否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免遗忘,孔子复教人「学而时习之

  • 文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鍾競生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文化 传统文化 孔子 论语 现代生活

    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则有文化的记录。但是人类生活有荣枯、智愚的不同,而所结的文化果实,亦悬殊很大。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雄踞东亚,人口众多,土地广大,生活的时间固长,活动的空间亦相当大。历代圣哲也极多,所遗留的文化产业,大体上都极宝贵,且适合现时代的需要。孔子是至圣先师,他做的是承先启后的道统文化工作,他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其增删著述的功绩,确是前无古人可比之圣哲。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的时代考验,当此二十世纪末期,人类文明虽进入颠峰之际,但是孔子的思想,在世

  • 文章中国民族文化何去何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程石泉  出版时间:1982-06-01
    关键字: 民族文化的起源 民族文化的发展 弘扬民族文化 孔子 孟子

    神秘宗敎」的成份,还能够产生得出泰戈尔、甘地那一类伟大人物。西洋人尙保留一些希腊人哲学成份、基督宗敎的成份,致力于科技物质文明的创新。可是现代中国人除去中山先生和先总统蒋公以外、距离孔子、孟子太远了。在中国现代史中,在干康时期只产生了一位能发扬儒家思想且具有独立气槪的戴东原,此后不曾产生一位値得称许的有深远影响力的思想家。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一班人只是学者名流。从民族文化立场上看,比不上在印度的泰戈尔、甘地的重要性。最使人痛心的在大学里的人类学、考古学

  • 文章孔子与耶稣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8期  出版时间:1989-06-01
    关键字: 孔子 耶稣 文化传统 信仰传统

    冷静检视孔子与耶稣的行谊,不难发现他们之间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他们在各自的历史脉脉络里,都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第一、他们分别相信自己是某一文化传统或信仰传统的特定人选。换言之,两个传统中的的人群,都须依赖他们才可获得存在之曙光。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句话显示孔子自信「身系文化传统的存亡」,而这个传统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命脉所在。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之光。」耶稣也

  • 文章萬仞宮牆探孔“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2期  出版时间:2001-09-20
    关键字: 孔子 “万仞宫墙” 孔庙 传统文化

    孔子学说对大陆现代化大有助益」是中共主办「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结论。因此,十四年前大陆各地掀起了尊孔与探索故有中华文化的热潮。谨以入门缩影彰显德被万世的孔子之道。

  • 文章孔子敎学之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1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孔子 教学 文化教育 师道

    我们为了保卫自己的民族观念,继续固有的道德文化,于是民国五十七年,政府应各界之建议,规定九月二十八日亦是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纪念日。自孔子推展平民教育,开私人讲学之风,至宋代更有民间私人兴办之高级学术硏究机构如书院之成立,朱熹归纳先圣先贤之教育宗旨,开宗明义揭示:「五教之目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共41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