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姓名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尋根問祖話「應」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應雨金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应姓起源 左传 应曜 应姓名人

    一、應氏探源應氏之先,周武王第四子達,雍妃出,封侯應國。國在豫州潁川郡應鄕,今湖廣襄陽城父縣西南,河南省葉縣是也。左傳卷十五,僖公二十四年傳云:「管、蔡、陳、霍、魯、衞、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旬,文之昭也。晉、應、邗、韓,武之穆也。凡、蔣、茅、祭、胙,周公之胤也。」從這段記載,應姓是三千年前周武王的後裔。當年周武王娶姜太公女兒邑姜,生幼子誦,倍受寵愛,有意讓誦長大後繼承王位,其他的兒子就分封出去做諸侯,第四子達就在這種情形下被安排封於應。應...

  • 文章關於虞姬姓虞名虞之我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李望蘇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虞姬 虞姬庙 《项羽纪》 姓名考证

    《海州文獻》總第六十七號刊載了耿開新先生的大作:「對虞姬之硏究」,文章提到虞姬名虞,而非姓虞。耿先生的說法來源於《史記》。《史記》《項羽紀》說:「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雖,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忼慨,……」但《漢書》和《史記》的說法不同。《漢書》《陳勝項籍列傳》寫道:「有美人姓虞氏,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迺悲歌忼慨,……」。從上述引證中可以看出,《漢書》中有關虞姬的這段文字,基本上是從《史記》過錄的,但在過錄中有所修改,把「有美人名虞」改爲「有美人...

  • 文章大專組第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獎學金發放名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6期  出版时间:2014-08-15
    关键字: 姓名性别 年龄籍贯 学校年级 成绩操行 金额电话 家长姓名

    台北市江西同鄉會大專組第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獎學金發放名冊高中(職)組第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獎學金發放名冊

  • 文章姓名起源及族姓堂号(中)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9期  作者:白光華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姓名起源 族姓堂号 来源详解 堂号出处

    漢光武帝(劉秀)時,馬援幾次參加抵抗匈奴入侵。建武十一年(公元三十五年),被封爲隴西太守。後多次南征交趾(古地區名。泛指五嶺以南),北討烏桓,立下多次戰功。建武十七年(公元四一年),拜爲伏波將軍,封爲新息侯。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四八年),貴州五溪蠻(屬武陵郡)叛亂,威武將軍劉尙平叛失敗,全軍覆沒。馬援得知後,便主動要求上前線去。那時,他已六十二歲,光武帝因他年老而沒有批准。他不服,當即披掛上馬,昂首挺胸,揮舞兵器,十分威武。光武帝嘆然贊道:「矍鑠(jue-shuo...

  • 文章再論江山之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8期  作者:於達 出版时间:1970-10-20
    关键字: 前作补充 姓名番号 人物结局

    第二师改为第三师,经査明当时之番号及师长姓名名次:陆军第一师陈仪,陆路第二师卢香亭,陆军第三师周凤岐,陆军第四师谢鸿勋,陆军第十师邓如琢,(前作误以卢香亭为第十师师长,已经高先生指正,但未指明何人,第四师亦有误)。张国威有二人,被唐生智诱至汉口勒毙的,系湖南人,保定三期学生,唐部师长;湖北张国威,则久住杭州,孙传芳入浙后,隐居家园,十六年东渡日本,改名张亮淸,入日本陆大第五期(中国学生),归国后于廿一年任陆大第十期敎官,延至廿七年离开陆大,转任天水行营

  • 文章台北市大埔同鄕会六十年度发给奖学金姓名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8期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台北大埔同乡会 奖学金发给 姓名表

  • 文章尋人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4期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寻人 姓名 家人 电话 性别

  • 文章連城旅台同鄕國內外大專以上學校畢業生一覽表

    来源期刊:《連聲》 第3期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旅台同乡 大专毕业以上人员 姓名年龄 专业院校

    民國七十二年元月製

  • 文章福建連城同鄉會獎學金設置辦法摘要

    来源期刊:《連聲》 第16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福建连城同乡会 奖学金 姓名 学业成绩 申请表

    一、本會會員子女,就讀國內大專院校學業平均七十五分,操行甲等,體育乙等以上者,除最後一學年外均可申請。二、獎學金每年舉辦一次,申請日期自十月十六日起至十二月卅一日止,逾期不受理。三、申請手續由家長或監護人主動填具申請表乙份,連同就讀學校上一學年成績單及學生証影印本各乙份逕寄本會。四、獎學金於每年春節團拜及會員大會時,當眾頒獎,得獎人除特殊情形外應親到會場領獎。附本會獎學金申請書格式。

  • 文章淺談避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李偉誠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避讳 文字避讳 历史例证 姓名 客家文化

    「諱」,已死尊長之名號,或把事情隱蔽不宣佈,「避諱」也就是因忌而避之爲諱名,對尊長的名字避而不稱;諱言,忌諱不談,爲不吉利的話等等。從族譜、家禮中可知,歷代都有諸多避諱之原則。避諱就是對人的名字不能直接稱呼和書寫。而用其他方式方法代替。歷史上避諱的習俗悠久,早在西周朝時,就有兩名不避諱之說,即官名和人名都和皇帝名字相同的字,只避諱一字則可。秦漢時代,避諱規約漸趨完善。秦始王出生「正月」,改稱爲「征月」或「端月」。這是秦朝國諱做一項規約。西漢司馬遷著《史記...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