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太原共返回4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旧时太原发行的主要报纸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李泓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太原报业 主要报社 报刊

    二十世纪一九〇二年出版的《晋报》,是太原继北京、天津之后我国近代北方出版最早的报纸。创办人并非山西人,而是江苏阳湖人程淯。该报宣称「速开民智」,但由于它是在外国传教士和清朝官员的扶持下办起来的,它反映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观点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九〇六年出版的《晋阳白话报》虽宣传反对外国侵略,但却宣扬当时改良派的立宪主张。从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到一九三七年十月日军侵占太原前的二十六年间,太原先后出版过八十多种报纸。如《山西民报》、《幷州日报》、《民众呼声

  • 文章太原的十大建筑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呂耀忠 呂力 饒懷鈺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太原游览 十大建筑 太原变化

    今年十月份山西大学退休老同志参观游览太原市近年建成或即将建成十大建筑,我随团参加了此项活动,眞是大开眼界。这十大建筑是太原的标志性建筑,也反映了近年来太原的巨大变化,代表了目前山西建筑的最高水准。今将参观见闻写在下面。太原十大建筑分别是:山西省科技馆、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大剧院、山西体育中心、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山西大医院、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新建太原铁路南站和太原国际机场新航站。这十大工程是建设文化强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全省人民共用

  • 文章孙中山先生于太原演讲(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孙中山 太原演讲 国家建设

    建设时代要比破坏时代加倍牺牲民国元年(一九一二)九月十九日上午十时在太原各界欢迎会演讲今天兄弟初次到晋,蒙诸君欢迎,实深感激!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何也?广东为革命之原初省分,然屡次失败,满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然古今来破坏甚易,而建设甚难,今日五族共和,天下一家,建设方法非各省联络一气,同舟共济,万不足以建稳固之

  • 文章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原情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李偉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李世民 太原情怀 游晋祠

    隋朝末年,当李渊作为隋朝之臣出任太原留守时,李世民是他唯一带在身边的儿子。当时,胸怀异志的李渊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如果撇开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不谈,仅就字面意思而言,即是说,太原是我们真正的祖籍。那时,李世民在太原生活了两年,人称「太原公子」。李世民在太原期间,为反隋起兵活动,他联络刘文静、裴寂奔走谋划,为后来的晋阳起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晋阳起兵时,李世民是最积极的参与者;起兵南下后,他率领的军队是义军的主力。晋阳起兵为后来的盛唐王朝及

  • 文章历史悠久的太原琉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王劍霓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太原琉璃 《谈山西琉璃》 琉璃艺术 太原泰宝实业公司

    陈万里《谈山西琉璃》说:琉璃始于山西。郝树侯《太原史话》载:琉璃首创于山西。高寿田《山西琉璃》考:山西琉璃,最早显于太原,槪见太原琉璃之胜。最早的琉璃,是带釉陶器,我国东周时期,就已出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代的釉陶,在汾河中、下游地区较多,遗物以壶、鼎、杯盘等家用器皿及灶屋、仓模型等冥器为多,红泥质胎,瓜皮绿或褐绿釉。至北魏,釉陶始于建筑物上,北魏在其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修建宫殿之殿台和鸱尾,悉以琉璃为主。早年修筑同蒲铁路时,介休附近出土北朝时绿釉菩萨

  • 文章太原郭氏源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太原郭氏硏究会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太原郭氏 历史起源 基本概况 郭子仪

    郭氏是中华民族古老姓氏之一,其肇始于西周,自东周平王求虢叔后裔序,封于山西太原阳曲后,郭氏一族遂世居太原,繁衍生息,历世不衰,枝繁叶茂,族远宗大。郭氏后人因多种原因不断迁徙,或陕西、或河南、或浙江、或福建,散处全国各地,而以太原、华阴、冯翊、京兆为地望。郭氏一族,历代名人辈出,其彪炳史册者,不可胜数,尤以唐代郭子仪功高德昭,影响最大。后世郭氏纷纷以子仪公为始迁祖,借以缅怀先人,激励后代。郭氏一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沿海地区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

  • 文章太原明代建筑雕塑艺术——纯阳宫·晋祠·双塔寺·崇善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王振芳 任新和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太原明代建筑 雕塑艺术 风景名胜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所以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众多,而太原是山西的首府,就文物和古迹而言,在全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的硏究和开发还不够,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想对这些文物作进一步的介绍,挖掘它的艺术和文物价値。发掘其内涵。让人们更加热爱这块土地,为山西旅游热增加人文内涵。明代太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尤其建筑艺术更显得多彩多姿。明代太原保留至今的主要建筑有:纯阳宫、晋祠、双塔寺、崇善寺等

  • 文章李白与太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李白与太原 诗词 历史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其籍贯扑朔迷离,说法纷云,旧说陇西成纪人,现有新说如:四川江油人、中亚吉尔吉斯碎叶城人,有台湾登山者高雄吴泰炎君,曾乘登山之便一访碎叶城,只见荒野中土丘一个,即昔日碎叶城残址,今名为坦托克马克郡。唐开元二十三(七三五)年,李白三十五岁,年初在洛阳获太原府尹之子元演之邀,一游山西太原,李白慨然应邀,是年五月一同由洛阳渡黄河,经泽州、潞州,历十多天行程,始达太原。这时的太原是个什么样儿呢?太原是李唐的龙兴之地,也是北方防御外族

  • 文章太原三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王玉林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太原三关 天门关 石岭关 赤塘关

    太原,山围三面,河阻一方,地势险固,有若秦蜀。古设雄关三道,以御外患侵扰。所谓「太原三关」,即天门关、石岭关和赤塘关。这三关之中,天门关地势最险,石岭关、赤塘关地处最要。天门关天门关位于太原北郊关口村北一华里许。清道光《阳曲县志》载:「二山回合如门,在县之乾方,故曰天门。」天门关始建年代不详。明末山西巡抚陈纯德所建的「全民堡」,现已无迹,关垣版筑土城,今仍断续残存。从现存的遗址可大槪看出当时的规模:关门的础石三十年前尙在,在六〇年代初因修筑新公路时拆除

  • 文章印度泰戈尔太原讲学记——崔宸英记忆中的泰戈尔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崔廷鈞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泰戈尔 太原讲学记 徐志摩 游晋祠

    徐志摩先生为中心的新月派、受泰戈尔的影响颇深,就是以泰戈尔的新月诗集而命名的。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四月泰戈尔来华,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演讲。应山西教育部门邀请,泰戈尔一行数人,于四月二十一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教授徐志摩陪同翻译,乘火车从北京来到太原。省城教育会及群众团体,到正太车站为泰戈尔一行的到来,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欢迎。泰戈尔来幷,当时笔者父亲崔宸英,字观澜,正在太原平民中学读书。四月二十三日下午,省城教育、文化团体、各界人士及大、中学生约数千人,为泰戈尔

共41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