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周敦颐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周敦颐《濂溪港》原诗之我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4期  作者:沈家保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濂溪港 廉泉让水 周敦颐

    二〇〇三年七月二十一日,我应约为江西美术出版社《庐山老相册》撰文稿《吊濂溪港》,在文中我写道:我们世代聚居的周家湾前有一条小河,名叫‘濂溪河’,河上有座石板桥,叫濂溪桥……,皆因北宋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晚年爱庐山之胜,长居于此,乃至终老长眠庐山之缘故。在周家湾一带,时常可以听到乡邻老幼吟诵先祖周濂溪诗句:庐山我久爱,买田山之阴。田间有流水,清清出山心。书堂构其上,风月盈中襟。菜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处,名濂朝暮箴。这首诗虽

  • 文章贛學篇(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期  作者:璨瑳 出版时间:1967-11-02
    关键字: 赣学 江西理学 周敦颐 王安石

    一江西爲理學濫觴之地,却沒有「贛學」這一名詞。今創設這一名詞;因爲理由事實俱足,甚感心安理得。有賤儒者著書言近三百年學術思想,爲媚浙人,擧三百年學術曰浙學,且又强分爲二,曰浙東,曰浙西,謂章實齋與載東原之異同,即浙東浙西之異同,亦即亭林梨洲之異同,亦即陸王與程朱之異同。厚誣古人,以欺世人,而損學人人格,此爲世風日下之徵也。欲國之强者,必先張四維,欲張四維,必先尊師重道,使政治界之領袖敬禮學術界之領袖,竊有志於是,爰草此篇!二江西理學,首興於周濂溪。周濂溪...

  • 文章周敦颐的生平与政治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9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8-09-30
    关键字: 周敦颐 宋学代表 《太极图说》

    一、生平事略—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湖南道县)人,生于宋眞宗天禧元年(西元一〇一七年)卒于神宗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因家居濂溪傍,因号濂溪。年十一而孤投依舅父龙图直学士郑向舅以其器宇轩昂,禀赋聪颖,汲汲好学,视如己出。以郑荐应试任分宁主簿,时二十五岁。有狱久不决,敦颐一讯而辨。二十八岁升南安军司理参军。时程珦通判南安军事,视敦颐气貌非常,与之言知为达道学者,因使二子颢颐往受业。因转运使王逵荐,移为彬州桂阳令,治绩卓著,时年三十四。仁宗至和二年(西元

  • 文章周祥捐赠周子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2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8-08-01
    关键字: 周敦颐 周祥 白鹿洞书院 周敦颐铜像 游子乡情

    周祥(一九一二—二〇〇二)号恕人,江西都昌人,为宋明理学鼻祖周敦颐之后裔。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留学日本获明治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又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五期,一九四八年去台湾,后任过台湾国民党诸多职务,最后旅居美国。虽离开家乡数十年,但心系大陆,盼望祖国和平统一。一九九〇年后多次回故乡与亲人团聚,畅游庐山,慕名造访白鹿洞书院,心生捐资铸造先人周敦颐铜像立于白鹿洞之愿,以为怀古思贤,尊师重教,万世景仰。不料事正企划,即撒手西去,病中嘱家乡外孙代他了却心愿

  • 文章周濓溪哲學思想之硏究似西方之康德 開理學之先河

    来源期刊:《湖南文献》 第3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周敦颐 哲学思想 理学 康德 中西方哲学对比

    引言周敦颐,字茂叔,湖南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英宗旧讳,改名敦颐,生于宋眞宗天禧元年,卒于神宗熙寗六年(西历一〇一七年~一〇七三年),享年五十七,生而淸明,汲汲于学问,一时宿儒名硕,靡不咨敬,又时时从高人逸士游,故闻道甚早。周子幼孤,养于舅氏郑珦家,曾任分寗(江西修水)主簿,有狱久不决,一询即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调南安军(大瘦县)司理参军(掌狱讼),后历任彬州县令,南昌县令,永州通判调南康(江西星子)后,因家庐山莲花峯下,前有溪合于湓江,乃取道

  • 文章烟水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5期  作者:沈家保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周敦颐 烟水亭 五贤阁 浸月亭

    作为九江老市民一员,每天清晨绕湖走步,目睹湖中烟水亭,心中有其特殊位置。虽粗略了解其与北宋周敦颐名人有缘,但对这秀丽的亭子历史由来仍知之甚少,歉意!烟水亭,尤如一座「海上蓬莱」,位于九江市城区中心甘棠湖内,它不仅是一座亭子,而系一束古建筑群,面积一四〇〇平方米,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系砖木柱梁结构。布局分东、中、西三个院落。中院布局严谨,前有烟水亭、纯阳殿,中有主体建筑五贤阁,后有观音堂。五贤阁是纪念历史上有惠于九江人民的陶渊明、白居易、李渤、周敦颐和王守仁

  • 文章無極而太極周濂溪對道的形式陳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張德麟  出版时间:1978-10-15
    关键字: 周敦颐 《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 学者论述

    意义下的影响?(影响了一个词?还是义理系统整个受影响?)如果不算是影响,这个辞句当作何解释?朱子曾和陆象山笔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只知太极篇一句(案:指「无极而太极」),最是长者所深排。殊然不知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2]又说:「且如太极之说,熹谓周先生之意,恐学者错认太极别为一物,故著无极二字以明之。……无极即是无形,太极即是理明矣。」[3]朱子以上的解释,都在说无极、太极本来是一个。并不是

  • 文章先祖周敦颐《爱莲说》赏析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周照·王靳儉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爱莲说 文学赏析 周敦颐

    读先祖周敦颐《爱莲说》有以下记载:《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中和陆地上草木,木本的种种鲜花,惹人喜爱者实在众多。东晋时代的诗人陶渊明独独喜爱菊花;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人很是喜爱

  • 文章分宁主簿周敦颐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3期  作者:熊耐久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周敦颐 生平简介 恪尽职守 濂溪书堂 《爱莲说》

    北宋康定元年(一〇四〇年),分宁县(今修水县)来了一位年轻的主簿。他就是后来成为我国宋明理学奠基人的周敦颐周敦颐(一〇一七—一〇七三),原名敦实,字茂叔。因避英宗讳,改名敦颐。荆州湖南路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周辅成曾为贺州桂岭县(今属广西贺县)知县,后赠谏仪大夫。辅生二子,敦颐为次,自幼“信古好义”“名节砥砺”。十四岁父逝,郑氏夫人只好变卖家财,将土地庐墓托付从孙周兴管理。携子投靠时任兵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的兄长郑向,辗转于东京

  • 文章周程三夫子在廣西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潘偉泉 梁力平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周敦颐 程颢 程颐 人物生平 人物事迹

    潘伟泉原作梁力平提供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湖南道州人。博览群籍,学问宏达,著有太极图说及周子通书等四十篇,为北宋理学界宗师。周濂溪的散文「爱莲说」,以莲花自况「出污泥而不染」,风节高寄,抒怀讽世,传诵千古。黄山谷(庭坚)称赞他:「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程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他的七言绝句:「春日偶成」(列唐诗三百首宋代蒙学「千家书」卷三篇首):「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把春日漫步溪畔,和风轻拂,繁花缤纷,柳絮摇曳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