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吴文化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吳春秋》——吳歌淵源及與文化的關係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8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12-20
    关键字: 吴歌渊源 吴文化 源远流长

    上「常思之吟之的」,史载是吴歌之祖。六朝《陈书》曰:「讴歌所往…自求于太伯矣。」《吴歌渊源何处录》是一九九〇《文史知识》的文章,我们的囘答是:「有人类就有歌谣,那里就是那里歌谣的源头」。但是,那时不叫「吴歌」,称「土歌、蛮歌」。吴歌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名称经:吴吟、吴觎、吴声什曲等而后称为「吴歌」的。为啥称「吴歌」?我想和「句吴」名称的来历是相同的。「温柔敦厚、委婉细腻」的吴歌是吴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大大发展和丰富了吴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明学者徐树

  • 文章《古吳春秋》——吳地的“斷髮文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6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10-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无锡 习俗 吴文化 断发纹身

    远古时,无锡等地的荆蛮民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断发文身」是荆蛮民的主要标记之一;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纽带和标志之一。吴地的「断发文身」在太伯建吴前早有之,「江苏史话」说:「史载「裸国在南方」,今之无锡一带,被发文身,裸以为饰,夏禹曾「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太伯奔荆蛮时,也尊重当地古习,入土随俗文身断发。可想,「断发文身」的习俗在太伯建吴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可能存在着。「断发文身」是如何式样的?历代史书、典籍均有记载,说法大同小异,拿断发来说约有五种,即

  • 文章走進新時代——現代龍城常州市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3期  作者:常台  出版时间:2004-01-15
    关键字: 龙城 吴文化 科教 湖塘镇

    元,比上年增长十二%;财政收入人民币七五·三亿元,比上年增长二五%。常州是「中国经济综合实力五十强」和「投资环境四十优」城市之一,是「江苏省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城市」之一。国务院把常州定为「社会综合改革发展示范区」,联合国把常州列入中国第一批「可持续发展城市」。吴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常州,别称龙城。因常州古城略呈龟形,古云龟为龙种;又传说曾有六条天龙降临常州,于是「龙城」之称不胫而走。具有二五〇〇多年历史的常州是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

  • 文章《古吴春秋》——吴文化的槪念和涵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7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11-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吴文化 槪念 涵义

    文化」这个词的槪念,通常有广义、狭义两种解释。广义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的总和。那麽吴文化的槪念是什么呢?在「文化」上冠以吴字,文化这个词就有了属性、特性和范围。故而必须把吴文化的根基和背景搞清楚,必须弄清三方面问题。⒈「吴」的由来。史载:吴来自句吴也。《吴氏大宗谱》载:「吴地、吴姓、吴文皆源句吴也。这和考古学家:以无锡的几何印纹硬陶为代表,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一九八二南博物院《集刋》四)的立论是完全一致

  • 文章吴稚晖与吴文化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8期  作者:周振華  出版时间:2006-04-20
    关键字: 吴稚晖 吴文化 生平简介 教职生涯 成就

    吴文化源于吴泰伯中华古文化,它是殷商和周文化发皇之地。吴文化的渊源是华夏中原文化和山东齐鲁文化,由北而南汇集于长江流域,进而形成江南文化。所以中华民族文化是吴文化的源头活水。在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其文化势力已及于长江两岸,而逐渐孕育了以农业为主的吴地文化。吴文化绵延至今逾三千年。吴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继承和发扬之地,是活的优质文化欉。吴稚晖敬恒先生在公元一八六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同治五年二月二十八日)诞生于江苏省阳湖(武进县)的雪堰桥鎭。吴稚晖六岁丧母后,即

  • 文章二〇一二中國延陵季子高層論壇會紀念「延陵季子」的意義和祝願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4期  作者:周振華  出版时间:2012-07-25
    关键字: 延陵季子 2012·中国延陵季子高层论坛 纪念 吴文化 吴季子

    周振华教授一、【前言】:今年四月我第六十八次由台湾返回故鄕常州武进的行程,先应邀参加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后,返回常州,于四月二十六日到河南郑州、洛阳、开封、少林寺、云台山等地参访,目的是为了认识「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有助于对吴文化的认识。更加了解吴文化的可贵和美好。承蒙张尙金会长邀请参加二〇一二年中国延陵季子高层论坛会,深感难得和荣幸。季子原姬姓,后姓吴,名札,是吴太伯之后,受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春秋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文化重要

  • 文章吳文化漫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5期  作者:高爕初  出版时间:1998-07-20
    关键字: 吴文化 江南 中国文化 丝绸 新石器时代

    吴文化的地域是以中国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俗称江南。它包括:上海、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扬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湖州、嘉兴一带,相当于今天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这个地域占著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境外是黄海、东海,紧接太平洋,成为通向世界的前沿地区。中国的第一大江——长江,贯通上中游七省,横穿吴地,流入大海。大运河穿过吴地,它是连通南北的大动脉。到现代,由于铁路、公路、航空事业的发展,这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交通

  • 文章二〇〇八年中国(无锡)第三届吴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吴文化的本质特征与对台湾的影响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周振华教授(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7期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周振华 吴文化 吴健雄 两岸文化交流 彭汪嘉康

    台师大美术系主任苏宪法也认为李政道那一代的读书人,自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化洗礼。李政道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受了吴文化的陶冶。二、吴健雄——中国物理科学第一夫人吴健雄,是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也赞誉她是中国的居礼夫人。她是江苏太仓县浏河鎭人,一九一二年阳历五月卅一日出生于上海市。小学教育是进入她父亲吴仲裔在浏河鎭创办的「明德学校」。吴健雄幼年人格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她父亲最大的影响。吴健雄在一九五〇年代初期,便已经在世界原子核物理上,因做出一流成续而声名鹄起

  • 文章啟動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5期  出版时间:2005-12-30
    关键字: 吴文化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传统文化 武进 弘扬民族文化

    悠久厚重的吴文化,催生出璀璨的文化。如今,这些曾经灿烂的文化已变成一种遗产,有的甚至濒临灭绝,亟待保护。针对这一现状,近日,武进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通过抢救、保护、利用的有机结合,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本次「保护工程」从二〇〇五年持续到二〇一六年,将对珍贵、濒危的并具有历史价値的区内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包括传统的口述文学,传统的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传统的工艺美术和制作技艺,传统的礼仪、节日、庆典和体育活动等,以及与这些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