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考古共返回3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長安古跡得到的啓示與困惑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李靜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名胜古迹 长安 史料考古

    白居易新豐折臂翁的啓示長安東區古蹟新豐,位於臨潼縣城東北,原是唐朝新豐縣制的所在地,現爲臨潼縣的新豐鎭。二千多年前,劉邦擊敗項羽,獲得天下建都長安,爲思念家鄕,聽聞鄕音,乃遷泗上豐,沛父老於此,同時也是項羽入關滅秦的屯兵之地。史記上說:「當項羽陳兵新豐、鴻門,卽西屠咸陽殺公子嬰,火燒秦宮,三月不熄」。唐朝詩人白居易,所寫的新豐折臂翁長詩,就是以新豐一個折臂的老人口述,描寫唐朝天寳年間,靑年人過慣了太平盛世,無憂無愁的安適富足生活,而對戰爭的恐怖,一聽說政...

  • 文章我國漢代瓦當文與塼文藝術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1期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史料考古 瓦当 历史

    磚、瓦自古以來一直作爲建築材料,係瓦質的建築材料,由於土質和燃燒程度的關係,中國的磚瓦大都是灰黑色。由於我國先人在磚、瓦上作了許多花紋、圖案與文字,使得我國的磚瓦不但在建築史上、書法史上、繪畫史上,以及風俗史上的資料,都有其硏究的價値。據考古學者的硏究,磚比瓦類的使用要晚些,直到在戰國時代的遺址中才發現磚的使用,至止漢代,從許多遺物中證明它曾廣泛地被使用於墓室建築之用,前漢的文獻中把磚稱爲「瓴甓」,也有人寫成「令甓」或「令壁」、「令辟」、「靈壁」。最古的...

  • 文章姓氏溯源及演進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1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学术研究 姓氏 史料考古

    我們的姓氏制度,起源於秦漢時代,以父系爲中心,人人平等,每人一姓,姓氏之稱,合而爲一。以姓表血統,而示女系;代表宗族,而示男系,男爲氏,女稱系。如伯姫、季姫、孟姜……這些都是姓。中國人平常初次見面時,首先問「貴姓」?再問「貴處那裡」?這是我們重視宗親血緣關係與同鄕地緣關係的一種由衷表示。目前國人仍保持同姓不婚的習俗,這是基於母系社會長期經驗中所體認出來遺傳之理。重視同宗同鄕的關係,爲我國固有社會的優良傳統。同宗是血緣關係,同鄕則爲地緣關係。本省同胞的祖先...

  • 文章楊希盛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读者来鸿 史实纠谬 国共内战 史料考古

    偶在朋友處翻閱山東文獻第八卷第二期,忽見有劉曉武先生的大作「我所敬佩的一位抗戰**鬪士張里元先生」,不由眼前一亮。張先生是山東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專署設在臨沂。因此對張先生的一切,更引起我的興趣,迨抗戰軍興,我們的團體,又歸他指揮,對他的一切,自格外注意。於是把劉先生的這篇文章,從頭至尾地看下去。及至看到下邊這一段:「民國二十九年秋,**集結近萬人。並裹脅民眾七八千人之多,圍攻住在古城的張司令所轄第三支隊王洪九部,……駐防之地,有一丈多厚,二丈多高之城墻……...

  • 文章涇渭清濁略考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吳少生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泾河渭河 史料考古 地理研究

    從前讀朱子著詩經集傳,對邶風谷風篇內「涇以渭濁」這句詩文和註釋背得很熟。後來濫竽講席,每當學生問以:「涇渭分明」或「流分涇渭」等一類成語時,總是將朱子的注釋重複一遍:「涇濁渭淸」,並又吿訴他們,這是借喩「善惡分明」、「分辨善惡」的意思。近來偶讀日本漢學者竹添光鴻氏所撰毛詩會箋,發現他在「涇以渭濁」的註釋中和朱子唱了反調,提出很多證據,竟然爲「涇淸渭濁」下了定案。詫異之餘,翻閱毛詩鄭箋、皇淸經解等注釋及地理專著和一些工具書等,發現各家對涇渭二水的淸濁有兩派...

  • 文章陝西村牌樓柱刻四語淺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嚴協和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陕西村 楼牌四语 名胜古迹 史料考古

    最近有位同鄕問我說:「陝西村牌樓上面橫額寫的三個大字「陝西村」字樣,是劉將軍玉章寫的,我們一看就明白。惟有四個石柱上的四句話,我們不大明白是甚麼意思,請你先生爲我解釋一下!」余站在同鄕的立場上,義不容辭只好爲這位發問的同鄕,解釋一下,以明究竟。余曰:這四句話是我們陝西的精神,是宋儒理學張載,字子厚道號橫渠先生,他是我們郿縣人,他是繼承孔孟之道統而說的;他說:「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我們老同鄕于故院長右任先生,最欣賞這四句名...

  • 文章汕頭市前身——鮀浦市舊墟考古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3期  作者:陳述經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鮀浦 旧址 史料考古 方志资料

    鮀浦市場遷出汕頭,已誌本刋,而遺存風景,史蹟,斑斑可考,特爲錄出如下:鮀浦市北背桑浦山麓,山週圍五十五里,在宋時爲盛種桑茶之地區;南與汕頭市隔一衣帶水,當潮安,揭陽,澄海三縣之孔道,亦爲來自潮安「韓江」,揭陽「榕江」,潮陽「練江」之冲積地。三江在此滙合,經「鮀江」出海,鮀浦與汕頭原屬澄海縣治,由駐鮀江都之鮀浦巡檢司管轄,與隔區之鱷浦都,蓬洲都,以及潮安之龍溪都,同於明嘉靖四十二年,由揭陽縣割益澄海,潮安者。昔漳浦藍鼎元(字鹿洲,淸世宗時,分撰大淸一統誌)...

  • 文章避戰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1期  作者:胡光祖  出版时间:2011-12-25
    关键字: 张冲 避战 抗日战争 滇军 史料考古

    有这样的纪录:“在1938年10月开始的武汉会议中,六十军由阳新调崇洋防敌之南侵。当时五十八军由滇开抵崇阳,与六十军名编为三十集团军,旋改为第一军团,由卢汉任总司令。卢就医于长沙。职务由总部参谋长赵锦雯及副参谋长马瑛代行。此时武汉之敌,正图进攻崇阳。10月2日,五十八军及新三军,遵奉总部命令进入崇阳东北郊阵地。五十八军在左,新三军在右,以五十八军的新十一师与十一集团军的第九师,连接占领蛇山、孙家山、赵家冲等阵地,新十师刘正富部连接占领白杨岭,冲天鹤一线阵地

  • 文章儒道史證挈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岑滌羣 出版时间:1994-09-30
    关键字: 儒道 实用之效 史证 史料考古

    編者註:此文由岑滌羣先生自僑居地加拿大遠道寄來,岑先生高年碩學,以九十五歲仍治學不輟,殊値欽佩。

  • 文章僰人懸棺之謎粗探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楊鵬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僰人 悬棺 风俗习惯 学术研究 史料考古

    今年八月,因事赴昆明,借機與湯世煒先生語談,寒喧之餘,詢及撰稿事,愧未寫就。煒君脫口而言曰:「何不就寫僰人懸棺之謎」。這本來是近現代史學界熱衷探索的命題,我雖然有所接觸,限於缺乏資料,未曾作過認眞硏究,因此不敢動筆,以免貽笑方家。回昭後,翻閱了《華陽國志》、《史記、西南夷列傳》及當代地方史料,試作「粗探」以就教於史學界諸權威,藉以助鄕親文友茶餘飯後漫話家鄕古老民族悍勇的精神,神奇的智慧,爲後人留下一座千古不解之謎—懸棺文化遺跡。僰人的源流 辭源釋「僰」;...

共38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