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口音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察省的鄉音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9期  作者:宋硯梅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方言 口音 俗语 察哈尔省

    我国幅员广大,如以县为单位,就各有着不同的方言;往往一县之治内,一村一鎭也略有不同。以闽南语来说,在台湾省的东部和东北部就不同,而北部和中南部又各不一样。至于省与省间,就相差更远了。我省的鄕音,以省会张垣市为中心,以东的地区,因渐近北平,语音也近官话。张垣西南,隔内长城而和山西接壤,所以语音渐近晋音。至于出张垣而北,过了外长城的大境门,俗称口外地方,略与张市近似而口音偏硬,察南中心地带的语言,发音较短促而多去声和入声,并且喜欢用重叠的字。如说盆子为「盆盆

  • 文章也談『鄉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郭有文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同乡 方言 读音 口音 俚语

    安徽有些地方,也有同样口音的俚语,请史延祚先生和诸位鄕贤指敎!一、说话:说,读「ㄈㄜ」音。二、读书:书,读「ㄈ〤」(夫)音。三、喝水:水,读「ㄈ」音。四、叔叔:读「、ㄈ」(福富)音。五、啥荒:什么?六、给兜:给,读「巜乀」,即小包裹也。七嗳福:打嗝,如打嗳福。八、喀拉:土块,有大、小之分。九、扳了:扳,读「」音,表示东西不要了。十、羊肚手巾:毛巾。十一、狄囊,也有叫骷囊的:即头也。十二、甜给档:甜的甘蔗杆,北方玉蜀黍快成熟前,有极少的黍杆不结玉米,其杆却可

  • 文章輪船海員與寧波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91期  作者:•虞彝• 出版时间:1976-02-01
    关键字: 轮船 海员 宁波 航海 口音

    一、最早做輪船海員的中國人民國三十五年三月,在上海各省海員元老,有一次空前絕後的茶談會,耄耋一堂,共話滄桑,正在其樂融融,不知那一位提起「最早做輪船海員的中國人」問話,引起粤甬元老一場口舌之爭。廣東元老認為粤籍僑胞,早已遍及世界每一角落,輪船興起,自得做海員先機,香港被割後,就地人上英輪的更多,那時我中國還沒有一艘輪船,所以廣東人是最早做輪船海員的中國人。寧波元老則根據上一代海員家庭留傳的辛酸史話,以及至今船上沿用的寧波土音航海成語,寧波海員自不後於廣東...

  • 文章陳衡哲自傳(四)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6期  出版时间:1975-11-15
    关键字: 陈衡哲 自传 学医 湖南话 口音

    看待了。这对于一个刚刚离开母亲的十三岁的女孩子,是给了多大的温情与安慰呵!至今舅母家的下人们,还是把我叫做「大二小姐」,表弟表妹们也仍旧把我叫做「大二姊」。而我每听到这个称呼时,也总要立刻囘想到幼年在舅舅家住着时,所得到的那一段温情与亲爱。因为这三位表弟妹都是生在广西的,舅母家的下人,说的又都是桂林话,而小表弟的奶妈,说的又是桂林化的湖南话,故我最初学习的第二方言,就是桂林化的国语。至今在我的蓝淸官话中,常常还带有一点西南省份的口音,便是由于这个缘故。我到

  • 文章學生與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楊崇幹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教师 《史记》 口音 学校辅导室

    上,并不是极受欢迎的教师,这在「校长与我」一文里曾提到过:是在民国五十四年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有人给我「白眼」看,我也曾一再向江学珠校长恳辞,想改教较低年级的课,然而均未能如愿。既已走进学校,虽被「轻视」,我依然是热诚不减。说我的河南乡音重,居然也有本籍学生欣赏;以第一志愿考进台大,而当时尙在中国文学系肄业的吴生琼瑶,在听过屈万里教授「于无字句处读书」的专题演讲以后,给我的信上说:「听着听着,我眞想叫出来:他的口音口吻亲切,眞挚,简直像煞老师—您了。听他的演讲,仿佛

  • 文章棗陽一中上學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衛光立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幸运被录 开学报到 枣阳一中介绍 十里不同俗 木梳蓖 洋布装束 南北口音 方言对话 条件艰苦 伙食简单 洗刷不便 农业合作社 贷款上学 享受助学金 整党整风 反右斗争 后期平反

    民國31年(1942年)生於棗陽太平區。棗陽師範學校畢業。曾在人民解放軍服役至正團職專業。後在襄樊市地方誌辦公室任職,已退休。曾主編《襄樊市誌》及多部地方文史書刊,著有《燃燒的夕陽》等多部文學作品。育有三女。現住襄陽。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