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遗址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陳奇瑜與保德釣魚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張廣明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陈奇瑜 主要功绩 民族气节 钓鱼台风景 历史遗址

    就是林家沟陈奇瑜墓所在地—“陈氏佳城”,再往前走便是“钓鱼台”,这一“祠”、一“城”、一“台”成了明代名人陈奇瑜历史遗址,它为保德乃至晋西北的旅游上了可供开发的条件,在这一条线上还有保德、府谷黄河公路大桥、神木、朔州铁路大桥以及即将修缮的“晋绥二中校史陈列馆”远近闻名的河神庙、二郎庙、忻州地区交通重点建设项目—西部循环线马家滩环岛工程等等,都是串在这一条线上的颗颗明珠。

  • 文章香港史蹟考——香港離島史蹟志之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吉澳洲 古迹遗址 历史 考据文章

    吉澳洲吉澳洲位於新界東北邊陲大鵬灣之西,距沙頭角東四英里,面積零點九七平方英里。該島形如靑龍飛舞,海岸狹長而彎曲,村落集中於島西北角之吉澳灣畔。明郭棐粤大記卷三十二政事類海防三廣東沿海圖中有赤洲之名,惟無位赤洲西北方之吉澳洲,可見其時,該處仍甚荒蕪。淸初復界後,客族相繼遷入,建村立業(註一),灣泊島畔之漁船日衆。島上共有六村落:即東澳、中間澳、西澳、上圍、凹(澳)背塘及赤頭角(註二)。居民多林、周、曾三姓,以埔魚爲業。島上現存之古跡有廟宇三所、祠堂三間、...

  • 文章葛陂、葛陵滄桑史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張紹顏 魏茂春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葛陂 葛陵 史料考究 历史文化遗址

    上古时期的诸侯国,是在原始氏族部落基础上建立的,部落酋长即以后诸侯国君主,它的组织结构与氏族聚居的部落没有明显区别。故后人把徙居于此地的葛氏部族聚居区视为诸侯方国,把部落酋长看作方国君主,尊称葛王是不奇怪的。㈡历史文献对我国文化古迹遗址记载往往出现分歧,对费长房投杖化龙的葛陂位置,即是其中一例:《河南通志.汝宁府山川》、《汝宁府志》曰:「葛陂在府城西南三十里,费长房投杖处,今有葛仙庙。」明《一统志》谓:「汝阳西南三十里,有葛陂,即费长房投杖化龙处。」汝宁府城

  • 文章夏都出土是對疑古論和唯物史觀的重大否定(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金達凱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夏朝 出土 考古 文物 遗址 历史

    就是「要同传统的观点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摧毁构成传统社会的整个上层一(马、恩「共产党宣言」)。所以若干年来,中共虽也进行考古工作,进行若干文化遗址的发掘。但他们绝不将地下实物和古代文献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只片面地讲石器、新石器、靑铜器、铁器和陶器,或什么「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样,考古变成单纯的「考古物」,而不涉及古史,把古代历史和人物抛在一边。尤其是一九五八年左倾冒进时期,它们提出「薄古厚今」口号,并宣称要打破王朝体系,改写中国历史。所谓「打破

  • 文章陶寺——「中國」之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甄作武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陶寺文化 尧舜古遗址 历史起源

    中国一词最初出现在何时何地?这是每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所关心所要知的事。中国一词,《辞源》解释说:「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辞海》中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我国汉语词典解释:「国的函义就是城的意思,所谓中国,就是中心之城。」综上所述中国一词的出现,是我国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出现了国家,有了城市。千禧龙年之春,我国考古队在临汾市襄汾陶寺新发现尧舜古城墙遗址,不仅把国家起源提了近千年,证实尧舜的历史传说成为真正的历史,而且

  • 文章大埔陶瓷業的生產年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張乃焯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大埔 陶瓷业 生产历史 窑址遗址

    大埔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我省四大产瓷区之一,是全国青花瓷盛产区。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大埔陶瓷业的生产年代,历来众说纷纭,到底大埔陶瓷业始于何时?这个发生在几千年前的事,现在探索起来,似乎有点虚玄,但我们可以观今推古,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再以查阅有关的陶瓷史料及大埔县内六个乡镇三十四处古窑址调查,根据文物的发掘和考古研究表明,我们认为陶器业与瓷器业的生产年代应分开而论,不能混为一谈。大埔陶器业的生产年代属商周时代(前十六世纪—前七七一年,即三千

  • 文章历史地理学悬案揭晓秦汉史考古硏究突破性发展湮没两千年的骊宫、新丰宫遗址在临潼县发现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7期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历史悬案 新丰宫遗址 秦汉史考古研究 秦始皇陵园 刘家寨遗址

    本报香港十五日电】湮没二千年无法确定地点的秦代骊邑、汉代新丰宫遗址最近被大陆考古人员在骊山北麓重新发现,从而解决了历史地理学上的一大悬案。这两处遗址位于临潼县新丰鎭中心偏南及鎭西,西距西安约三十公里,南距秦始皇帝陵四公里。据史载,骊邑为公元前二三一年秦王政击败魏国夺地而设,本修筑秦始皇骊山陵所依托之城邑。新丰是公元前二百年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栎阳后,据悉其父太上皇思念故人——江苏丰县酤酒、卖饼、斗鸡、蹴鞠的鄕亲,悽怆不乐,乃令建筑设计师吴宽以丰邑为蓝图改

  • 文章滿清康熙朝宰相安溪李光地同安留勝蹟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3  作者:顏立水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李光地 同安县事迹 遗址遗物 历史资料

    借花自咏,泄露了女主人翁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愤懑。诗云:错下瑶池觅旧缘,沈埋幽谷自萧然。移根九畹香谁惜?纫佩三秋意可怜。瘦影凄凉悲露湿,残粧零落伴霜眠。冰枝羞染黄泥污,独抱芳心度岁年(依《同安县志》民国版)。李光地在同安遗留的遗址遗物,是硏究清代泉州历史名人李光地的实物资料,也为硏究清初同安地区社会秩序、民居建筑、宗族徙居封建礼敎等专题提供了历史的参考材料。

  • 文章万家岭大捷遗址面临保护难题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一日《江西日报》报导「德安万家岭村民自办抗战博物馆」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2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万家岭大捷遗址 保护难题 抗日战争 历史回顾

    岭之战,虽然在最后的关头未能组织强大的力量,彻底歼灭一〇六师团,但中国军队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和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遭覆灭,在日本陆军历史上也从未有过。万家岭大捷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继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奠定了持久战的基础。德安县文博专家周迪人介绍说,在万家岭战役中参战的是国民党军队,由于历史原因,抗战胜利后,特别是

  • 文章塞外雄關玉門關之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6、67期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玉门关 历史资料 玉门关遗址 丝绸之路

    一个名叫小方盘的土城堡,它曾经被认为是汉代玉门关遗址,登上古城远眺,他的北面,有北山横亘天际,山前有疏勒河流过,残存的汉长城由北向南,连贯阳关,在这里还发现过写着「玉门都卫」的木简。看起来像是铁证如山,小方盘定是玉门关无疑。然而对这座里面仅有几间土房,大小与北京的四合院相差无几的古堡,今天也有人提出了质疑;难道当年设有重兵守备,通往西域的重要孔道,竟是这样的一个小据点?虽然人们对于汉代玉门关的故址莫衷一是,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仅存的古堡视为玉门关的遗址。千百年来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