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兴学共返回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爱的奉献——彭荫刚先生捐资兴学在家鄕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49期  作者:本社記者  出版时间:2003-10-10
    关键字: 彭荫刚 奉献社会 捐资兴学

    (注:彭蔭剛先生玉照)(注:彭蔭剛先生與香港特首董建華先生攝於小三峽)翻開愛的奉獻這本畫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十所希望小學,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在臺赤子—彭蔭剛先生爲發展家鄕敎育事業所作的無私奉獻。他凝聚著一位從長江之濱、梁子湖畔走出的一代名人,對故里的一片深情和無限關愛。彭先生祖籍湖北省武昌縣(現武漢市江夏區)山坡鄕,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生,一九四八年隨父親來臺灣,一九六二年美國威利羅拉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曾在美國貝爾電訊公司任職系統工程師五年,後改工...

  • 文章「爱鄕楷模」赵安中捐资兴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4期  作者:馮宗木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爱乡楷模 赵安中 捐资兴学

    宁波山明水秀,地灵人杰,人民勇于进取,尤善经商,过去上海金融就是由宁波帮执牛耳,在外事业有成的宁波人不忘囘馈家鄕是良好的传统,例如过去赤手空拳到上海去奋鬪的实业家叶澄衷捐资兴学、创办宁属鎭海县中兴学校为当年四大名校之一,人才辈出,鼎鼎大名的船王包玉刚就是这所名校培植出来的学生,前十年包玉刚慷慨解囊,独资创办宁波大学,为家鄕造福,此事过去浙江月刊仿佛有过报导,现在无独有偶,一位与包玉刚在中兴学校同窗负笈的赵安中,和船王一样在海外开创事业,有非凡成就,同样

  • 文章东台蔡映辰兴学始末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夏敬庸  出版时间:1974-02-02
    关键字: 启秀小学 蔡氏女学 创兴学校 永久捐入各校

    二百三十七名,在校生徒仍常有四百余名。管理训练敎授,均切实讲求。民国成立以来,启秀高等小学改名为巿立第一高等小学,启秀初等小学改名为巿立第一初等小学,西区小学改名为巿立第三初等小学,南区小学改名为巿立第四初等小学,康庄小学改名为巿立第七初等小学,浒陵小学改名为巿立第六初等小学,其余私立各学校,仍仍照旧继续进行。又因邻境角斜地方,兴办小学之难,曾于淸宣统元二年,代为筹划一切,代任校长,成立初等小学二所,此蔡映辰创兴学校之事实及成绩也。按栟茶滨海,贫薄殊甚,公款移拨

  • 文章创业兴学 造福桑梓——台侨胞顾怀袓先生一家捐(投)资办学侧记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殷志耕 潘世卿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顾怀祖 台湾侨胞 捐资办学 创业兴学

    射阳籍台侨胞顾怀袓先生一家情系袓国教育事业,先后在家乡捐资,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开办明达幼儿园、明达小学、明达双语小学、明达中学和明达学院,建成了明达系列学校,促进了苏北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顾怀祖先生2119年4月出生于阜宁汇水乡,后随父亲迁居射阳河南岸仁水乡,即今通洋鎭。5419年随国民党军队渡海去台湾。顾先生步入不惑之年始致力兴学育才,在经办实业的同时,自己也忙里偷闲,刻苦攻读,取得了淡江大学商学学士学位。8915年11月

  • 文章捐资兴学的赖钟双华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3期  作者:李嶽崧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赖始华 钟治华 捐资兴学 捐资情况 公益事业

    赖始华君生于观音舖名门世家,生来英俊潇洒,文才洋溢,早年参加青年军抗日救国,南征北讨,官拜中校。其子女媳婿均获学士、博士学位满堂彩。钟治华君系出西林村钟氏望族,气宇轩昂,口若悬河,考入陆军官校接受严格军事教育,学成后,历在军中,参与戎机甘苦备尝,官拜中校。嗣转任大专学校军训教官,教导有方。其子女均在美国学校研究所进修中。他俩同系华中毕业,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都是我多年好友。道德学问,同为我所敬佩。尤其退役后,益发爱乡心切,克勤克俭,捐资兴学,造福桑梓

  • 文章鄉賢呂渭英:熱心公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3期  作者:孟甫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吕渭英 实业家 热心公益 兴学堂

    上世紀初,溫州最早一批實業家中,呂渭英稱得上佼佼者。呂渭英(一八五七—一九二七),其始祖于南宋初從安徽壽州遷入溫州,其父振鏞是一位下級軍官,其家世居城區。呂渭英于緒十一年(一八八五)中舉人,先后在福建任知縣、知府、道員等職,宣統元年感清廷腐敗,萌生退意,旋告歸回溫,投身實業,時任溫州府商會最後一位總理。次年二月·購置「鴻發」小火輪在城區樂清的內港營運,開闢了溫州最早的內港客貨輪航線,他認為商業發展要以交通便利為第一要義,非自辦輪船溫州商業難以自立;同時還...

  • 文章范仲淹對於宋代學術之影響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6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范仲淹 奖掖 倡导兴学 科学改进 士风 学术影响

    横渠入圣人之门,尤为有功,盖即指此。先生于从政之暇,亦好讲学。高平学案谓:『先生泛通六经,尤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无所倦。并推其俸以食四方游士,士多出其门下。』其门人如李泰伯、张安道、富彦国等,皆为当时名儒;而石守道、刘长民等亦师事之。由上所述,可见先生生平对于士林奖掖,不遗余力,因而学者益知奋发,此实为当时学风转变之主因,亦为影响宋代学术发展最深远者。二、对于兴学之倡导我国学校制度,历史悠久,及至唐代,更为完备。但自安史之乱,日就荒废,代宗时

  • 文章捐资兴学缘起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石臨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捐资兴学 社会背景 石临先

    山西芮城坑南村素有文化村之美称,自民国肇建以来,鄕贤捐资兴学屡见不鲜。尤以「七七抗日」战争期间,县东重鎭陌南遭日军占领,原县立第二高级小学随之解散,四方学子,学业顿时中断。时先父和轩公目睹本村里庙破败不堪,而青年学子无地学习,深以为忧。遂倡议加以维修,申请设立坑南高级小学于此。自是远近学子进修有地,居民引以为便。余幼时即在坑南小学启蒙,并在里庙完成高小学业,可说是深受其惠。现在台之同学张东哲、陈敦、张鹏程、王仁瀚等昔日共聚吾村里庙,盖皆同班同学也

  • 文章白手起家与捐资兴学的叶澄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8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8-08-06
    关键字: 叶澄衷 捐资兴学 平生事略

    在淸季光緖年间,我国内有三位贫民出身,而又孜孜捐资兴学育才的知名人物,那就是:叶成忠、武训、杨斯盛三人。在「淸史孝义传」和「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对这三人都有简略的记载。武训是山东省堂邑县人,乳名叫「粘磨」,人称武七。幼时以乞食为活,稍长自痛身世遭遇之坎坷不幸与不识字之苦,故而下定决心立志以行乞兴学;以三十年的漫长时间,积赀达万余串之钜,营田产至数百亩之多。在山东省内的堂邑、舘陶、高唐、临淸各县,都设有义学。山东省的官吏自张曜、袁树勋以次,均旌赏他的义行

  • 文章徐汉三伉俪助滨海兴学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徐汉三 捐资兴学 八巨中学 振东中学

    洗衣服、卖报纸,甚至捡破烂为生,度过很长一段时期的艰苦岁月。民国四十七年长女出生,取名芳敏。二人晩年得女,欣喜若狂,女儿聪慧过人,从小学到国中、高中皆名列前茅。民国六十五年考入台湾大学,其后连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留校任副教授。二老晩年衣食住行医疗均有女儿负责。所以二老将一生劳苦的积蓄捐出,效法武训乞讨兴学、拾荒兴学的精神,捐出美金四万元,敦请滨海县人民政府,将之分赠八巨中学、振东中学,各建教学楼一栋,如今落成,造福家乡子弟。(注:捐赠滨海县八巨中学)(注

共28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