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生教育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敎育的反省田培林教授教育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2期  作者:賈馥茗 出版时间:1982-12-30
    关键字: 田培林 教育理念 承前启后 对比反省 人生教育 知识教育

    人生而禀有记忆力,同时兼有遗忘的本能。在记忆力和遗忘之间,个人的选择作用和内容材料的价値,影响到取舍。保留有价値的内容材料,会成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故意扬弃重要的内容材料,会形成下意识的病征,因为人可以朦骗自己的意识,可以压抑自己的良知,却无法抛弃自己的本能。本能并不是「人」的最高层次,可是如果一个人坚持要停留在这个层次里,别人就很难使他放弃这份「自由」和「决定」,所以敎育是有效的,然而敎育的效度是有限的。从人类有了敎育事实以来,便始终为不能完全

  • 文章我這四十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老康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回忆 人生 写作 教育 学校

    是写作成癖,第卅七本正在编印中,书名可能是「嘻笑怒骂五〇年!」英文书名叫做A hundred faces of man--Acollection of findings through close observations of human life,也可以译作「人生百态」。一九七七—七八年度,国家科学会核定我一项硏究计画,派我再到美国硏究一整年的「大学口头传播敎育」(College Speech Education),以客座讲座(Visiting

  • 文章功德顯赫樹奇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楊崇幹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人生哲学 育才达人 教育思想 教育建设

    俗话说:「傻人有傻福」;台语是「天公疼憨仔」!——意外的谬蒙「青睐」,笔者于九十五年五月底,曾承「育达」创办人兼校长王广亚先生赠文、史兼备的「三本教育思想」和「育达与我」两钜著,面对大作,如获至宝,潜心阅读一周,「三本教育」得竟其事,著者的收成,不止是启我愚鲁,而且是大开眼界!综观「三本教育思想」,就形式上看,正文上、下两编、共八章、四十七节,计十五万八千余字,编校严谨;阅读全文,几无一错别字,就连标点符号,也安排得非常妥适;按内容讲:文笔流畅、辞通理达,益

  • 文章漫談「事在人爲,多做不錯」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8期  作者:印萬春  出版时间:2000-09-10
    关键字: 教育 人际关系 人生哲理

    人生观、坚毅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压力调适技巧,缺乏事业成功的「EQ」(情绪智力或情绪商数),导致效果减半。为求进度顺利圆满达成任务,期望化阻力为助力,不能不讲求「人情练达」、「八面玲珑」作为必要手段,目前社会、机关团体流行公关,无非是针对缺失应时兴起。但当人们太讲求圆滑手腕时,反而被人误解为滑里滑头虚伪不够诚意,过与不及得有分寸。同时当人们太懂得世故人情时,难免发生推、拖、拉等不当作为,视老油条哲学为金科玉律,总认为少管闲事才能明哲保身不会惹出麻烦,蔚为风气

  • 文章江西先賢家書三通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海璣輯 出版时间:1968-11-02
    关键字: 家书 人生道理 教育

    ㈠李守謙與兒書凡人氣象語言,必要與從前絕不相似,乃爲變化氣質。如伯恭之下急,忽然和緩,周處之强暴,忽然沉摯,若舊時氣習一毫尙在,仍是鷹眼可憎,狐尾未斷也。此有四鍊法:一遇熟境,作厭離想、一過熟人、作恭敬想、一遇熟事、作莊重想、一遇熟知解、作劣惡想。㈡魏伯子示兒(錄自魏伯子文集卷二)天下之物不必皆爲我有,遂無不爲我有。心目所寓,愛之不窮,若必求其在我,一物不得,則一情不鬯,終身無樂境也。㈢魏叔子示兒(錄自魏叔子文集卷七)傚提抱時甚慧,今所記經傳古文亦多,然...

  • 文章懷念母親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01期  作者:梁力平 出版时间:2003-07-10
    关键字: 人生经历 母亲教育 追思缅怀

    那时军中如火如荼推行官兵政治教育,士官兵上初级班政治课。我觉得课本浅显乏味,且夏天晩上在没有装电风扇的燠热饭厅上两小时政治课,是一椿苦事,因此曾旷课三次,又遭到了降级处分,由上士降级中士。这次处分对我又是一次大挫折。清夜无眠、绕室徬徨、而母亲的训诲:「要有志气」却突然萦绕脑际,令我立时警醒:「我怎可灰心丧志呀」!我的客家人「硬颈」脾性,陡然而升,下定决心要另拓前程出路;而参加公务人员高普考试,遂成为我不自量力大胆挑战的目标。立即购买高中、大学书籍,开始

  • 文章服氣即福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王廣亞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思想教育 人生哲理 福气 服气

    偶然的機會在座車上的收音機聽到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大意是說,人往往爲了面子而爭一口氣,其實嚥下那口氣,日後可能更有面子。爭一口氣,也就是不服氣。「民主」,最大的特點是人人有發言表達自己意見和看法的自由;然而,當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不被接納或採信時,往往不服氣所有反彈抗爭的舉動,這也是民主社會的「病態現象」。最近幾年來,社會秩序混亂的主因,皆爲不服氣,而不服氣的模式,千篇一律認爲自己有理,情緒不能平衡,不平則鳴,鳴而無效則聚衆「聲討」,造成亂象。也許某些時候的聚...

  • 文章恩師郭廷以改變我一生的幾次談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陳三井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郭廷以 老师 教育 人生 回忆

    人生初航的旅途中,或学术生涯的若干重要阶段,若能得到一、二位恩师的启迪、鼓励、提携,甚至随时指点迷津,当是毕生最令人永志难忘的美事。个人之所以有幸走上近代史硏究的道路,并且以硏究中法关系史做为终生职志,无疑地是深受郭师廷以(量宇)的薰陶和影响的。量宇师是我肄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时的老师,先后选修过他的明清史和中国现代史;他也是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的创办人和第一任所长,前后为所奉献达十五年之久,不但关系近史所的成长和茁壮,也影响我一生至深且大。今年

  • 文章(專載)少年愁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12期  作者:三毛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少年 梦想 人生哲理 教育

    最不喜欢中年人或老年人,讲起少年或靑年人时,常引用的两句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好似只有经历过大半人生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尝过那愁的滋味。其实,少年有少年的心事,靑年有靑年人的迷茫。在这种初面对社会、生活、学业和前途的一个断层阶段,那种慌惧和压力,绝对胜过中年。中年和老年,其实才叫安然,因为这条愁路大半已经走过来了。一般人总以为靑年人有本钱,一些生活小事上的不能快乐,自寻烦恼而已。我认为,靑年人的确有本钱,所谓本钱,在于身体的健康以及

  • 文章三十一年又一個月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期  作者:余瑞麟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品德智慧 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人應效法天道,不斷求進,這才能於開創其德業、學問與事功。余瑞麟先生由閩來台,服務於敎育者久,因知堅忍耐煩、勞怨不避,敬業樂羣,乃能有成。唯六十九年卽告退休,著有「渠流」一書,回憶經過,內載「三十一年又一月」一文,足以啟人深思,知所作爲,爰予轉載於次,以供參考。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