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京剧团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振興國劇芻議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京剧 名伶 京剧团 电视 演出

    京戲能被定名爲國劇,足見國家對它的重視;同時有賴三軍前輩大力的提倡和扶持,才有大鵬、陸光、濟光、明駝劇校團隊的創立以及復興劇校、文化大學和國立藝專等校的國劇科系的設置,使得國劇圈人才輩出,香火綿延。當然溯自顧正秋、張正芬及胡少安等的組班來臺獻演以及很多票界知名人士的業餘參與和奉獻,才使我們的民族音樂—國劇,在今日的海外生根滋長,都功不可沒。然而,近年來無庸諱言,國劇形勢日趨式微;最明顯的,電視上每天都有流行歌曲,却每週勉強的只有一次國劇節目的播出,理由是...

  • 文章夏王悲歌、原野帶來新京劇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作者:黄秀錦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夏王悲歌》 李元昊 京剧现代戏 甘肃京剧团 戏曲创新

    大陆甘肃省京剧团带来西部京剧「夏王悲歌」和「原野」,虽然卖座没有爆满,但是却引起国内戏剧界的讨论,因为这两出戏都不是传统京戏,「夏王悲歌」是融入现代戏剧场艺术的创新京剧,「原野」更是著民初服装的「京剧现代戏」。「夏王悲歌」是具有京戏科班底子,又有现代剧场经验的女导演陈薪伊执导,因此京剧的唱做唸打在戏里充分的获得表现,并不会因为迁就舞台设计而削弱。而陈薪伊利用舞台空场配合少数平台,让演员有高低左右的走位,戏剧进行中再配合灯光、烟雾效果,相当贴切的营造剧场

  • 文章跨海演新戲·彼岸聽鄉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南京市京剧团 王善平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南京市京剧团 访台联谊 《胭脂河》演出 邀请同乡

    兩岸傳真我所在的南京市京劇圑創作的古裝京劇「胭脂河」,在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碩果累累,成績輝煌。除了獲得京劇節大獎——金獎之外,還獲得了十個單項獎,我個人也有幸忝居表演獎之列,一時美譽似錦,佳評如潮。然而,儘管有如此的本錢和實力,我團此次赴台卻不敢有絲毫懈怠,我個人更是人臨深淵,如履薄冰。台灣的戲迷和觀衆,認不認大陸的新編戲?認不認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新秀」?懷抱著一顆忐忑的心,我踏上了寶島,走上了舞台。隨著劇情的展開,靠著觀衆的鼓勵,我從剛上台時的拘...

  • 文章一生一旦·享譽菊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燕兮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王善平 张建强 南京市京剧团 访台联谊 戏剧演出 生平事略

    注:图为王善平(右)、张建强(左)伉俪,应本刊之邀,在台北「鼎富楼餐厅」小聚时的留影。(辛子芳/摄影))出生海州新浦,拥有「国家级演员」荣衔的王善平女士及其夫婿张建强先生,应台湾一艺术机构之邀,随「南京市京剧团」于今(二〇〇二)年七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先后演出传统名剧《四郞探母》及新编历史古装剧《胭脂河》两出共四场,由于剧情刻画入微,演技精湛脱俗,赢得不少掌声与佳评。首度来台献艺的王善平伉俪,原想藉来台演出之便,四处拜会一下旅台海州鄕亲

  • 文章京劇的守望者——習志淦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曹康林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京剧 徐九经升官记 襄阳米颠 母亲抚养 京剧团 现代戏创作 药王庙传奇 剧团到台湾 京剧阿Q 剧本创作

    文化革命」刚刚开始,工宣队进驻戏校,要抽二十个人搞一个演出小分队,习志淦就成为二十人之一。他的第一个作品是反映「阶级斗争」的《一块银元》。接着他又创作了反映一群知识青年坐着贫下中农的马车奔向广阔天地的表演唱《一辆马车》,在全国流传。由于在小分队创作的作品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习志淦从戏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湖北省京剧团当编剧。一九七九年,「革命样板戏」开始销声匿迹,传统戏卷土重来。如何创作现代戏,这是编剧们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时,省京剧团的导演余笑予和谢鲁创作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