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为政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論語的時代精神(三)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譚煊吾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论语》 时代精神 为政治国 论语解析

    子路曰、衞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可知名正言顺,居政之先。「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颜渊)「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多重情啊!因此、子以四敎:言行忠信。」(述而)而求达政简刑淸、「子适衞,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敎之。」(子路)如此循序渐进,便可国富民强了。「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八佾)假使君不君,便夏不如夷,诚为可叹!「子路

  • 文章勤政清廉,支持變法圖強的晚清進士李映庚先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王振文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李映庚 军乐稿 为政清廉

    民国建立,李映庚登礼馆,任言官,乃至肃政使。民国四年二九一五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初李映庚多次上书规劝,继则痛斥曰:「今日总统,明日皇帝,倒行逆施!」痛骂「筹安会」是厚诬民意,是「筹乱」!不同流合污,遂与袁世凯决裂,拂袖辞官,柴车归里。李映庚为政清廉,不置家产,回沭后,生活无著,靠故旧接济维生。邑人钦佩其学识人品,公推为县农会会长。年近古稀,犹致力家鄕农业生产,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方案,提出避害趋利,建闸开渠,洗碱改田措施,惜未及施行,即于第二年(一九一六

  • 文章中興漢室的漢光武帝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林治平敎授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汉光武帝 刘秀 光武中兴 功绩 为政举措

    不听。这亦足以看出他对待功臣的一片仁厚的用心了。三、崇尙儒术:刘秀本为王莽时代的太学生,而且他曾于天凤中至长安硏习「尙书」一书,略通大义,颇有心得,因此就孕育了儒家思想。尤其是他的功臣,亦大多是儒生,如邓禹是他的同学,寇恂、冯异、马援、贾复、祭遵、耿弇诸人,大半皆通儒。他就帝位后,于建武五年,即兴建太学,并每于日理万机之余,亲自临幸太学,稽式古典,修明礼乐,焕然文物可观。因此,东部儒学,极为盛行。且刘秀每于为政之暇,与公卿郎将,讲论经典,常至深夜乃止。又于

  • 文章韓非子以法治國思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韓有楹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韩非子 依法治国 思想论道 为政之要 李斯

    不为』;『虚静无事,以见其疪』。韩非子更提出人君应守『三守』之道。三守者;勿漏言,勿听毁誉,勿移柄。漏言则群臣可逢君心而营私。听毁誉,则谗间之言进,而乱离之事件。移柄则太阿倒持,大权傍落,受制于臣下矣。『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三守篇)。韩非子认为政治的本质就是集势以胜众及君也者势无敌也政府统治人民,无需讲道德,说仁义,施爱利,端在凭力量控制之,用权势鎭压之,以刑罚畏服之。政治是『以力服人』,不是『以德化民』。他说:『先王以耳、目;虑之不足也,故

  • 文章韓文公的學術思想(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6期  作者:韓有楹 出版时间:2004-05-01
    关键字: 韩愈 仁义为政 教化 选拔贤才 治国典章

    监事 韩有楹六、论师道—文公为名儒,为政重教化。推行教化,不能不有良师。故文公对师道提出自己的见解。其言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也,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 文章河南民間故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8期  作者:范月樵 出版时间:1984-08-30
    关键字: 司苗 为政清廉 民间故事 牛儿店

    黃河下游南岸,平漢鐵路與隴海鐵路在河南省境內形成一個十字交叉點,這個地方,名叫鄭州。而鄭州西南、洛陽東南,成菱形斜邊三角的一個縣治,則叫密縣。密縣向東北距鄭州九十華里,距名城開封二百四十華里,西北距古都洛陽一百八十華里。這些全是旅遊人士瞻仰古蹟嚮往的所在。出密縣城門,往西行二十華里,爲密西首鎭「牛兒店」。這裏,屬中嶽山脈之盆地。四周岡巒起伏,風景絕佳;礦藏尤其豐富,幾十里方圓內卽有煤礦七處(座)。由牛兒店再往西走五十里,到登封城,城東北不遠(約五里)乃巍...

  • 文章楊愛源將軍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杨爱源 军政生涯 为政山西

    楊將軍愛源,字星如,一八八六年生,山西五台縣人。由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科畢業,才識閎通,幹練穩重,在晉軍負一時重望。歷任山西陸軍步兵第一團團長,第六旅旅長,第二師師長,晉綏陸軍訓練總監等職,已斐然有聲於時。一九二七年北伐,任第二軍軍長,兼國民革命軍北方軍右路副總指揮,效忠黨國,勳績昭著。翌年北伐完成,任第三軍團總指揮,旋改充第三集團軍整理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代委員長,中央以其勳勞迭見,特任為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察民受其撫治,莫不交相感戴。二十年調任陸軍第三...

  • 文章略谈为政以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黄品珍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为政以德 《论语》 “礼” 中华文化

    雩都 黄品珍论语中为政第二、第三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章分两条目。先从第二条目谈起,应与同篇首章「为政以德」连贯起来谈。道同导,如领导、引导,以通常谚语来做譬仿,就是领头带路的意思。德字从彳(二人、亦行),从直、心,会意即人与人的行为,从内心正直坦然表达出来便是。稍加演伸,为人修己以敬,在人生道路上,忠信存心,没有自私的机心,正直而行便是德。为政之德,则志在弘道行仁,修己以安人,以安天下。这是就会

  • 文章元代著名的清官姚天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姚天福 出身生平 清廉为政 历史记载

    姚天福(一二三〇—一三〇二),字君祥,元絳州稷山縣(今山西稷山縣)南陽里人,元代初期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清官。姚天福出生于金哀宗正大七年,蒙古窩闊台汗(即元太宗)二年(一二三〇)。他的遠祖是唐朝歷任武周則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姚崇。祖籍河南陝州硤石(今三門峽市南),祖父伯祿,官至絳州觀察判官,卒于官任,遂移居稷山縣南陽里村。其父名居實,也是一位讀書人,但未出仕。當時的情況是,蒙古軍為占領金人等統治區,連年發生戰爭。為避戰亂,天福的父親曾離開家鄉遠到雁...

  • 文章司馬溫公嘉言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3期  作者:原德汪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为政之道 司马温公 人物言论 人物事迹 人物评价

    田夫野老,都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苏辙祭温公文曰:「事棼如丝,众比如栉,治乱之几,间不容发。公身当之,所恃惟诚,吾民苟安,吾君则宁。以顺得天,以信得人,鉏去太甚,复其本原。白叟黄童,织妇耕夫,庭几休焉,日月以须。」其为政以顺天理得民心为本,开言路,进贤才,民之所好则为之,民之所恶则去之,四患已除,如解桎梏。所著资治通鉴,体大思精,缵大宗之绝緖,开史学之盛业,世所共知,不再赘述,玆将其嘉言择要摘录于后,以资共勉。一、天下所以化,在于学,百官所以治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