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文献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原文献「人文槪况」有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蔡拱星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读后感 中原文献 人文概况

    同鄕诸先进贤达,于此时此地发起创刋中原文献,诚如王抚洲先生在发刋词中所说:「现在的靑年,对于家鄕的山川风物,从未目睹………中年人也因积时日久,渐渐遗忘。」对中原文献重要的阐释,眞是一针见血。末了并有:「对本刋编辑、发行方面,如有批评,亦所感荷。」之句,足见对此刋物的求眞及主持人的谦诚可贵之处。本人忝属河南人氏,觉得此一盛举,实在値得热烈喝采和竭诚拥护与支持。惟对「人文槪况」读后,如:「黄河沿岸居民,房屋大都简陋,」却持异见,因为农业社会的我国,那一

  • 文章中原文献第四十五卷第二期征信录(金额新台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2期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中原文献 征信 捐助 拨款 投稿

    一、捐助徵信(自民國一〇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月十四日)丁淑芳女士伍仟元;廣彙企業有限公司期刊部鄭增幹、張維倫先生、何治民、李雲忠等先生各貳仟元;劉秉溫、吳吉光、張漢傑、孫紹誠、楊濬彥、王義裕等先生各壹仟元;南天書局陸佰肆拾元;王德謙先生陸佰元;張源福、吳毓龍、林寶猜、王文海、趙金銘、陳雲尚、蔡哲等先生、女士各伍佰元;和平圖書有限公司、上海中國圖書館、簡榮風先生等肆佰元。二、捐助撥款:請用郵政〇〇一五一四二九中原文獻社帳戶,收款後有收據寄上。變更地址,請來...

  • 文章桑榆未晚,红霞滿天——祝賀曹尚斌先生讀博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1期  作者:管繼英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曹尚斌 博士 回馈桑梓 台湾东华大学 中原文献

    过的文章,又与胞妹合写过的文章。谈及往事,他对二位刘老的家世也早有所闻。出人意料的是,经曹先生大力推荐,拙文竟先后在《中原文献》发表。乡情殷殷,令人难忘!此后,我还从《中原文献》上读到曹先生的诸多大作,其中尤以思亲怀乡的内容感人至深。曹先生一岁丧母,五岁时,两位胞姊接连病故。十岁时,唯一的胞兄又英年早逝。不堪哀伤的老父,临终前嘱咐年仅十五岁的尚斌继续读书。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自此,曹先生便立下宏愿:发愤读书,从而确立了他做人的根本。我们从他至今保留的书写风格

  • 文章我对中原文献的管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69-06-01
    关键字:中原文献 学者论述 辛亥革命 樊钟秀

    小者」的旨趣,凡我中原之人,各就其地区,本「所见而知,所闻而知,所传闻而知」的革命故事,战争破坏,社会变迁,英烈轶事,人民负担,新旧代兴之种种事项,分别作成有系统的纂辑。纵然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如从异中求同,同中证异,还是不难理出个结果来。若有遗老闻而兴起,鄕贤羣策羣力,对中原文献这份刋物,可能会有所贡献,谨陈管见如左:一、辛亥十月廿二日豫陜响应武汉双十起义的秦陇复汉军东征大都督新安张钫(伯英),所发动的革命义士。淸帝逊位,南北和议成立后,将其

  • 文章中原文献第四十三卷第二期征信录(金额新台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2期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中原文献 征信 捐助 投稿 名单 地址

    一、捐助徵信(自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十日至一〇〇年三月八日)蕭紀書先生伍仟元。丁華永先生參仟元。郭書逵、岳天、胡升堂等先生各貳仟元。熊友文、范子耀、陳雲尚、陳雅仙、蔡世明、郝伯毅、王耀東、臧建安、張霄亭、張漢傑、姚保中等先生各壹仟元。王文耀先生捌佰元。王文海先生柒佰元(二次)。吳敏龍、高鴻慶、李韡棠、林寶猜、張源福、王德謙、趙金銘、武新銘、白增榮等先生各伍佰元。簡榮風、許家琛等先生各肆佰元。二、捐助撥款:請用郵政〇〇一五一四二九中原文獻社帳户,收款後有收據...

  • 文章中原文献第四十五卷第三期征信录(金额新台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中原文献 征信 捐助拨款 投稿 捐助名单

    一、捐助徵信(自民國一〇二年三月十五日至六月十日)蕭紀書先生貳萬元;姚保中、趙勵卿、陳雅山、高安澤、李自德等先生各壹仟元;黃陳琍華女士陸佰元;陳亨健、劉南生等先生各伍佰元;劉自銘先生肆佰元。二、捐助撥款:請用郵政〇〇一五一四二九中原文獻社帳戶,收款後有收據寄上。變更地址,請來信寫明編號。新讀者請詳細寫明郵遞區號、地址、姓名及電話。來信請寄郵政:一〇五臺北市寧安街十二號中原文獻社某人收。三、投稿信件:請在信封上寫明投稿,寄:一〇五臺北市寧安街十二號中原文獻...

  • 文章文獻與歷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于鎭洲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文献 中原文献 创刊纪念 中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保存史料最丰富的国家。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源与命脉,它的形成是透过时空由各地方人群活动纪录的汇集,国史多系采择各地方文献编纂而成。方今世界各地传记及方志文学之兴起,可见社会对此方面知识的需要与重视,同时亦可彰显其在史料运用方面之功能。中原文献在台北创刊,迄今已届卅周年。回顾当年创办伊始,王抚洲、张金鉴、李士贤诸先生,披荆斩棘,排除万难,终于成功发引问世。其精神之可佩,令人肃然起敬。嗣后历任负责人韦德懋、侯传勋,现任董事长马骏、社长丁华永

  • 文章慘澹經營的三十年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中原文献 中原文化 创刊纪念 创刊历史

    从前常听朋友说,要叫他「伤脑筋」就叫他办杂志,这句话是出版界人人皆知的,亦即说明杂志事业的难为。中原文献是河南人在台湾唯一的文化精神食粮,自民国五十八年三月一日创刊迄今,忽忽三十年了;在人力、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早期参与的先进们,凭著满怀的热忱、勇气及发扬文化道德的责任感,以「筚路蓝缕,惨淡经营」来形容,实不为过。翻阅早期的档案文件,办理登记的是盛汉恢会计师,发起人二十三位均系河南大老,基金新台币七万元,由发起人认捐,计有周树声、秦慧珈、刘锡五、杨一峰、宋

  • 文章中原文献三十年经理业务概况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中原文献 中原文化 创刊纪念 创刊历史

    一、前言中原文献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是中华民国五十八年三月一日出版,发刊词王抚洲先生,言我河南籍人士,随政府迁台已二十年,少年渐壮大,中年将届老,老年近凋谢,恐日久乡情淡忘,为保存故乡人物、山川、文物,以创办此刊物。社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发行人王抚洲,社长张金鉴,主编李士贤,经理叶祖灏。地址在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二〇二巷三号,每册不含封底面计五十页,二十五K本月刊,每月初发行。民国六十年十月,增加副主编张润书,副经理张蔚野。民国六十五年七月,增第二

  • 文章我对中原文献的几点体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中原文献 创刊历史 创刊纪念 文献意义

    中原文献于五十八年三月一日创刊,是日我恰于海军总部退役(三月一日核定假退,九月一日正式退役)解甲之后,移居高雄,二十余年严肃紧张的戎马生涯,骤然卸下戎装,精神上犹如野鹤闲云,逍遥自适,然每一思及军中袍泽情感道义的生活,又不无失落之感。我在此人生转捩之际,正是未来工作的空档,极需自我调适,以迎接未来任务之挑战。适于此时,承本县同乡段景晖兄赠我中原文献一册(一卷十期)揭开首页,为乡贤杨一峰先生 复兴中华文化之途径」,接看是「公藏河南省(县)志联合目录」以我封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