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乡拾穗(四)农业槪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3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3-12-15
    关键字: 农业 小麦 大麦 元麦

    之播种时间,除荞麦外,不问小麦元大麦,均需于农历九、十月间播种完毕,期能于播种后一星期内便发出芽来。如果气候许可,在寒冬前尙来得及翻一次土——除一次草。否则大陆之气候,有时因西伯利亚之寒流提早来袭,在农历十一月间,便可能降雪。即使不降雪,如雨季早临,早晚也将遍地皆冰,不要说是以人力锄泥翻土无能为力,即以牛力也无法翻土了。就算是勉强能播种下去,在年内由于气湿奇冷,天寒地冻,亦难能发芽,在北雁南飞时,田内未发芽之麦种籽便将成为寒雁之果腹佳粮。滩里及沙洲之

  • 文章故乡拾穗(四)农业槪况——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4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4-01-15
    关键字: 农业 播种 割麦

    从农历九月间将播种下田,须至翌年之四月间才能收割,所以农民们均谓农产品以之寿命为最长,他的生命长达八个月之久,也有说怕热不怕冷,一到农历四月,春天已过,初夏来临,天气由和暖而转炎热,因怕热,便枯黄老死。当然这都是农村俚语,然亦不无道理;盖之不怕冷却是事实,牠能在数九寒天,朔风怒号,冰天雪地里,仍能蛰伏于田中,熬过漫长的寒冬,的确不是其他农作物所能相比的。麦种下田后,除气候许可,在年内尙可除一次草翻一次士外,农民祇要把田埂之缺口挖好,使田内之水

  • 文章酆都經濟概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1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丰都 家庭工业 特货业 财政

    一、概说酆都县位于川东,前滨长江,后有「名山」,交通称便,环境优美。全县面积三、八六〇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百分之一•二七。人口总数,据民国三十四年统计,共为四四四、二二〇人。气候温和,惜属地多山,地土瘠薄,出产欠丰。惟民情敦厚,纯朴可亲。二、农业本县计有田二四五、三九〇亩,土一五六、〇六八亩,山地一五五、一四七亩,荒山一五四、二三三亩,荒地一、九〇〇亩,杂项地三四、二三六亩。农产物以米为主,玉米甘藷等次之。以民国三十三年为例,其主要产品产量如次:籼稻

  • 文章浙江省稻硏究改进事业施政记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浙江农业 研究 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

    八十、稻之生产,为国民之主要富源,衡量民间之贫穷或富有与否,概以其家拥有土地(尤着眼于水田旱地)面积之大小,每年收入稻数量多寡为论断、而政府亦以粮赋征收为唯一收入,故民富则地方富庶、社会繁荣、粮赋征收无虞短缺,国家财力雄厚,一切建设迎刄而解,国势亦随而强盛壮大,惜耕种技术食古不化,稻品种代代相承,农具笨拙简陋,旱魃、病、虫灾害之来,悉委诸天意,致不特单位面积产量末由提高,而且因人为不臧,常吿荒歉,民不聊生;国民政府成立后,百凡庶政,革故鼎新,正期对于

  • 文章武进稻育种场科技富农成绩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8期  出版时间:2004-06-25
    关键字:育种 农业开发区 后季稻 武育粳 香血糯 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位于农业开发区的武进稻育种场三十年培育水稻新品三十个,累计推广面积一.八九亿亩,增产稻谷一二〇亿公斤左右,增加社会效益八十多亿元,在向科技要效益、致富农民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武进稻育种场于一九七三年建立,该场科技人员结合实际,以杂交育种为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新品种选育,先后育成水稻新品种三十个,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成果最早的有复虹糯六号,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炮打响,在江、浙、皖、沪等省市作为后季稻当家品种,累计种植面积六〇〇多万亩,在后季稻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