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往事追忆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雍廬雜咀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4期  作者:陸君才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往事追忆 人物回忆 洞庭东山 保甲

    廿五、記洞庭東山一隻虎瀋陽事變,東北淪陷以後,吾政府爲積極準備民族戰爭,除整軍整武以外,更積極從事於全民總動員的準備工作:舉凡幣制的改革、鐵道和公路網的整修、國防軍事工程的佈建、勵行禁煙禁毒和保甲制度、發起新生活及國民經濟建設兩大運動,五、六年間,便把民生凋蔽、社會貧困,四分五裂的國家,激勵得仕氣如虹,萬眾一心,誓滅朝日。民國二十四、五年間,陳果夫先生主持江蘇省政,以疏導黃、淮,禁絕煙毒,剿除土匪,編組保甲四大要政爲重心,雷厲風行,執法如山,吸鴉片煙者勒...

  • 文章玻璃工業首創者——許鼎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許述曾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玻璃工业 许鼎霖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許鼎霖字久香,江蘇省贛榆縣人,他是清末民初一位著名實業家和政界要員,本世紀初他致力於開發蘇北,曾創辦十餘家企業,對推動我國民族工商業發展頗有建樹,和張謇等被後人譽爲「開發蘇北之先驅」「江北名流」。本文著重介紹其創辦我國首家玻璃工業—宿遷耀徐玻璃公司之經過。本世紀初我國玻璃工業尙是一片空白惟廣東香港僅能製造玻璃器皿,此外山東博生亦間用土法製造零件,而門窗屛鏡所用平片玻璃,曾無一廠自製,即此一項約計中國每歲溢出之銀不下二百餘萬兩之多有損利源非細,爲此我國許多...

  • 文章故鄉的交通(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期  作者:槐靑  出版时间:1972-02-20
    关键字: 故乡 交通 黄包车 交通工具 往事追忆

    3、黃包車:黃包車實爲東洋車之化身。初到臺灣的人,大概還看到輪子較大,人高高坐在上面的東洋車。常州於民國六年開闢新西門,造馬路直通城裡東西橫街,才有黃包車行駛。那時我家住局前街,表姊高玉璇(蔣超俊之岳母)家住西橫街。通車之日,她們曾着一老媽子來邀我們去一觀盛況。我還記到那老媽子來時,形容得天花亂墜,說馬車(實是黃包車)如何在馬路上跑來跑去,煞是好看。當時的黃包車公司,祗有「合興」一家,後來又增加一家「快利」。拉車的都是小三子、小六子蘇北老鄕。到抗戰前夕,...

  • 文章傑出同鄕介绍之一 我的哥哥姜祖忠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0期  作者:姜祖恕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姜祖忠 核工专家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姜祖忠博士是我的哥哥,也是一位受人敬重,功在人群的核工專家。這次他獲選爲棗陽傑出同鄕,身爲姜家一份子的我,亦覺與有榮焉。哥哥本人,想必也是非常高興的。哥哥於民國三十五年生於貴陽。來台後,才入學念書,一直到大學畢業,可說是在台灣長大的。小學念的是與家一路之隔的北市幸安國小,中學六年是在離家走路十分鐘的師大附中,記得每學期哥哥似都有奬狀或奬章拿回家來。當初所以選擇這兩個學校,父母的着眼點是「近」,離家愈近愈好,後來,經過激烈的競爭,哥哥終於如願以償,先後在這...

  • 文章抗戰勝利重返交部 繼在塘沽、高雄兩港服務之回憶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5期  作者:朱登皋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朱登皋 塘沽港 高雄港

    由美國返國向部報到八年抗戰勝利結束,余於一九四六年四月自美國奉命歸來,即返松江故居,探候雙親,但見市區面目全非,各處瓦礫滿地,家中僅剩空殼,父母蒼老,尙能健在,已屬大幸。在家小住數日,即經滬轉往南京,向交通部報到,原航政司何墨林司長,業已離部,繼任高廷梓司長,即係屢催余速行返國者,見面時彼頗顯詫異,並謂曾接汝來電,知汝有意在美多留若干時日,藉以完成所學,已經電復核准,想係該復電未能及時送達。現既已返國,當表歡迎,俟汝在南京安頓就緒後,希即在司內服務。余默...

  • 文章由「賀伯」颱風憶八七水災與感想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6期  作者:朱登皋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台风 水灾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防洪工程

    前言今年(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台灣遭遇「賀伯」颱風挾雨進襲西部十餘縣市,損失嚴重,一般人士大多以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相提並論,咸認對台灣國計民生,均有莫大影響。余一生從事交通事業,在求學時,雖主修築港工程,但與水利課程,頗多關聯,因緣際遇,在台灣曾兩度參與治水防洪工作。憶八七水災時,余適服務於農復會,主管該次水災後之堤防重建工程,近承「松江鄉訊」主編盛朗奎鄉長來函索稿,乃以對過去參與水利防洪工作之經過就記憶所及,加以報導,並略提感想,備供諸鄉長參閱。轉職農...

  • 文章道路工程專家趙祖康先生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3期  作者:吳仲炳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赵祖康 道路工程专家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人物生平

    爲中國公路建設鞠躬盡瘁趙祖康先生江蘇省松江縣(今隸上海市)人。生于清光緒庚子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是年八國聯軍入侵,帝國主義列強意欲瓜分中國。孫中山先生籌組的革命團體興中會抓住時機,在南方諸省聯合會黨,積極從事武裝起義。正是社會大動盪,政局紛擾,戰亂頻繁,人民受苦受難的時期。一九一一年(清宣統辛亥三年),趙袓康在小學念書的時候,武昌革命軍的一聲炮響,在舉國響應下,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統治。一九一二年改元,國父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給人民,給祖國帶來了...

  • 文章追憶抗戰期間求學服務艱苦歷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4期  作者:朱登皋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抗战时期 求学历程 工作历程

    前言民國廿六年蘆溝橋七七事變,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抗戰軍興。時余方畢業於南洋中學,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正在松江家中初享暑假之際,不意日寇軍艦,南駛江浙沿海,於金山衛登陸入侵,消息傳來,頓感大禍臨頭。松江爲滬杭甬鐵路重鎮,敵軍進犯之初,即大肆轟炸,當時有滿載難民列車,駛入松江火車站,日機瘋狂轟炸,無辜同胞,血肉橫飛,附近電線樹枝,滿掛斷骨殘肢,慘不忍睹。江南災難,遂即蔓延。斯時余隨父母偕同兩妹,攜帶隨身行李,雇船避難青浦,而在上海執教胞姊,奮身由滬返松,旋趕往...

  • 文章中國航空公司在海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葛維珍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航空公司 邮政飞机 载人飞机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林秋帆 潘宗南 杨揆武

    中國舫空公司租用了東大街磨盤巷我家西院正廳四間和西廳三間,設立駐海州辦事機構,時在一九三三年,我七歲。正廳是經理辦公室及臥房。西廳是機房及職員宿舍。機房外間有無線電收發報機,裡間有爲收發報機提供電源的發電機。屋頂,兩根粗竹撑起天線;室內,電線縱橫,密如蛛網。各種儀表上,紅綠指示燈閃爍不定;大小不一的指針則戰戰巍巍,搖擺不停。一根通向室外的鐵管「啪啪」有聲,噴出陣陣輕煙,北後園也隨即充滿汽油燃燒後發出的異樣氣息。「機房重地,非公莫入」的牌子把來人拒之於房門...

  • 文章張謇與連雲港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张謇 选青书院 《赣榆县志》 高中状元 玻璃公司 人物生平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張謇(一八五三—一九二六年)字季直,號嗇庵,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縣人,是晚清的狀元,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二次改良主義政治運動的一員主將,是我國近代實業界的一員魁首,也是我國近代修志編史的專家。他曾在諸多方面涉足連雲港市,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離開人世雖已七十年,可一提起他來,我們都感到十分熟悉,十分親切。張謇本來熱衷於功名,嚮往讀書做官,他十六歲考中秀才後,稍長即在淮軍吳長慶幕下,很得吳長慶的賞識,就連翁同龢、張之洞等大官巨僚都視爲難得之才,可張謇一直未忘學習...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