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儒家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華僑是革命之母」與海洋式儒商文化(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麥瑞台  出版时间:2008-07-31
    关键字: 台商 华侨 儒商 儒家思想

    中医药产业是最佳选择。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在亚洲强大了数千年都不曾建立殖民地去灭人国家,西方霸道东来数十年却发动丑陋的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如今以科技优势而大行其全球化以图其永续独占;王道的中国独强于落后的亚洲数千年,不走掠夺、征服之行径却在济弱扶倾,仍坚持采取国际的经济合作。顶多是半强制半怀柔的「朝贡」式经贸交流。依循传统儒家思想的「厚往薄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与「华夏则华夏之,夷狄则夷狄之」观点,皆以文化融合观对待周边国家,如明朝

  • 文章温州实业家的儒家精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2期  作者:蔡似靜  出版时间:1986-05-15
    关键字: 儒家精神 余英时 实业家

    ㈠从余英时先生一场演讲说起去年在新竹淸华大学第一讲堂,听了—场余英时先生所作「儒家思想与商人精神」演讲,这一场近两小时的演讲,引证古书极博,其第一段内容是谈禅宗与道敎的经济伦理,禅宗原是习止观静坐的,但到了八九世纪,却动起来了,要求动静相配,无怪乎禅宗丛林的工商活动很盛,像今人熟悉的搭会、拍卖,都是从禅宗发展出来。北宋时代也有许多大寺庙是手工业中心,史学家陈援庵在「明季愼黔佛敎考」中,更指出十七、十八世纪云南、贵州一带的恳植,与禅僧有密切关系,这些现象

  • 文章儒家敎育思想与我台湾经济发展之关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台湾经济 儒家教育

    ㈠前言中国的一切学问,都是以易经为根源,是极其高深的。易经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大圣人的集体创作,是阐明宇宙及万物生存进化的动变原理之钜著。其应用首先从天文、气象、历法、季节等方面开始,降及孔子在赞易中,始将天道与人道贯通起来,例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前句为天道,后句为人道,其他六十三卦,莫不如此。所以说:「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此即「天人合一」思想之由来。儒家的思想,即根据易经的道理加以阐扬,与人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易知易

  • 文章中国儒家文化与资本主义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 人力资源 儒家文化

    资本主义过去在中国未能发展,而在最近的二十年里,亚洲四小龙为何又能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达成经济成就?资本主义何以无从发展在历史上的其他传统社会中,人们对于财富和物质上成功的评价和中国社会不一样。的确,中国历史上,不论是个人或是国家均表现了长期的渴望富有的心态。然而虽然有这项有力的驱力,但是历史上的中国人却并未发出真正的资本主义。最近几十年中,儒家孕育下的人物却成为市场里的主宰,而在工作伦理上有贡献的实行家,和小心翼翼地理财者和有技巧的投资人——具有这些特质

  • 文章孔望山隨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王洪金  出版时间:2003-09-01
    关键字: 孔望山 历史记载 地理位置 旅游资源 儒家文化

    「積石岩岩,東海彌彌,伊誰登之?大哉孔子。」這是明時淮安府知府陳文燭爲孔望山所寫的銘文,但此文沒有在孔望山上刻石,實在可惜。孔望山上原來還有一座涼亭,叫做「孔望亭」,清人在《孔望亭記》中說:「東海者,水之會也。孔子望之,其汪洋者,與心之廣大會;其瀠洄者,與心之運用會;其翕受者,與心之容納會;其景物之變態者,與心之神化會。」可惜,這篇碑記也因亭之久頹而不復存在。孔望山的得名來源於孔子登山望海,此山三百年前還是一座濱海而立的小山,山東側就是東洋大海。孔子問官...

  • 文章儒家教育思想與我台灣經濟發展之關係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儒家教育 家族制度 人人平等 儒家六艺 台湾经济

    前言中国的一切学问,都是以易经为根源,是极其高深的。易经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大圣人的集体创作,是阐明宇宙及万物生存进化的动变原理之巨著。其首先从天文、气象、历法、季节等方面开始,降及孔子在赞易中,始将天道与人道贯通起来,例如: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前句为天道,后句为人道,其他六十三卦,莫不如此。所以说:「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此即「天人合一」思想之由来。儒家的思想,即根据易经的道理加以阐扬,与人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易知易行,所以儒学

  • 文章中華文化之經濟發展與前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袁宙宗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农耕文化 文化经济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士人

    一、文化特性民族所處環境對文化關係最大。中華民族其文化最早發源於北方,卽今所謂黃河平原與淮河平原。迄至夏、商、周三代,始延伸至河南、山東、河北省之一部,陝西省東部、山西省南部,爾後又漸漸擴張。其原因是遠古時期,地球上發生浩瀚無垠的洪水之災,東方至夏而始消退,平原之區,由於紅沙淤積,成爲肥沃之沙質壤土,適於農耕,先民遂於是區拓展農業,故中華文化屬於農耕文化。人類文化種類大別約爲三型:一游牧文化,二農耕文化,三商業文化。游牧文化發源於高寒地帶而有草原者,農耕...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