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陕西共返回5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陝西風俗考(七)(續接四十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各縣誌  出版时间:1980-04-15
    关键字: 陕西 风俗

    葉夢熊曰。秦人喜閗。郃陽獨甚。平居睚眦視生死甚輕。訟訕無嚴長吏。又曰。士郃通籍者。時有之。未見其彬彬。盛以俗力農。末視經術。父兄責望旦夕。子弟倖一戈。不獲則棄去。無專業也。今按葉公所云士習。蓋指嘉隆前言。之今則比戶誦讀。雖疎於古學。而人科古爲尙。惟固陋之習。爭訟之風不可除。又婦女好遊。觀賽社演劇。男女雜沓無別。「宰辛退食錄」郃陽僻在山谷。他無所營。惟事農。仕者尙廉。有氣槪。婚姻論財。居常較强弱。好訐訟。「郃陽縣志」大較前輩。風俗重農事。勤女工。儉約朴實。...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陕西 食物 衣着

    越到北方雨量越少的地方,所产水菓品质越佳,甜皮越高,越感好吃,远至甘、宁、靑、康、察、热、绥、新,甚至蒙、藏高原之沙砾地带,均能生长结实,更较南方所产者 美好吃,所以哈密瓜才会有那么高的知名度,而使一般人反把较哈密瓜更好的伊犂瓜都给抛诸脑后。另外陕西所产红枣的核小肉厚,葡萄、枸杞的无核薄皮,梨类的松脆无渣,以及多数桃、杏核仁可食,瓜类的甜度可与蜂蜜比美等,这些独有的特性,是易地而不开的。所以在广大的西北地区,流传着一句极为普遍的口头话「哈密和伊犂的土都含有

  • 文章説陝西風土諺語(續二)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0-07-15
    关键字: 陕西 风土谚语

    谓有闯劲。下句或讹传为相反意见的「什么也弄不成」。有不少陕西谚语,其实他只是关中区的。关中地名涵义,古今有其差异。明代以前,关中,指的今陕西全省并甘肃东部田原一带,那是萧关。淸代到民国,人们所说的关中,在槪念上,往往未包括陕北和汉中地区,而只是民国初年的「关中道」,即长安、咸阳、潼关、华阴、华县、渭南、大荔、邰阳、韩城、白水、枸邑、邠县、汧阳、陇县、凤翔、宝鸡、雒南、商县、柞水等四十三县,这一大片地区,也就是陇海线东西横贯全陕西省,沿铁路南北约三百

  • 文章陝西風俗考(二續)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陕西 风俗 乡音乡情

    周自后稷封於邰。始播百穀烝民。乃粒萬邦作乂其後。公劉立國於豳。復脩后稷之業。而風俗以厚。其民勤稼穡。「詩曰一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距同我婦子饁彼南畝又日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貴家大族。皆力蠶桑。「詩曰爰求柔桑釆繁祁祁」上下之情,交相忠愛。「詩曰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又曰爲公子裳爲公子裘言私其豵獻豣丁公又曰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老者慈幼。少者敬老。「詩曰入此室處以介眉壽」太王居豳。時猶尙質。「詩日陶復陶穴未有家室蓋地近西戎而苦寒故其俗如此」文王之時。德化大成。考之二南。...

  • 文章陕西各县新正风俗摘介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4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風俗 摘介 陝西各縣

    自元旦至十六日妇女皆忌工不动鍼(凤翔)。上元节倣古傩礼,装社火戏,夜要龙灯、花船、或踩、高跷,锣鼓喧阗,驱逐瘟疫,晚间神前设灯,山门外应悬灯,通村光明如昼,十七日向晚送灯跋于粪壤曰送蚰蜓(大荔)。上元节先于十四日夜点灯,谓之试灯。十五日祀先以麦面蒸作各色食品,有茧儿、眼儿等名,陈于神几,亦祝蚕祈禾之意。及夜张灯,蒸米粉小盏,盛清油燃之,供于家灶、先主之案,并捧置冡墓以及寝室院落,前后炫耀,灿若繁星。十六日夜点放残灯(华县)。陕西省垣每岁正月初三四等日,南

  • 文章陝西風俗考(四)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4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风俗 乡音乡情 陕西

    涇陽爲西安屬縣,政繁而道衝,俗美而習蔽,民逐末於外者八九。「康對山集」涇邑故邇邠、岐、豐、鎬之間,相傳之美可知。明初頗近古人,尙朴素,城市衣履稀有純綺,鄕落父老,或簷帢。靸履不襪,器惟瓦甆,屋宇質陋。崇儒薄吏。與其吏也寗賈。故仕宦,視昔十倍,富人亦數倍之。婚喪酒醴,漸以豪華相尙,惟剛正負氣,不爲靡靡之習,古今不甚殊焉。「涇陽縣志」三原物產阜蕃,習俗淳雅,民恥爭競,有禮遜風。「圖經」士勤學問,民多商賈,婦翁非慶賀不面見,長幼雖異姓亦有序,婚喪有相助之儀,時...

  • 文章發揚秦腔藝術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0期  作者:張秦  出版时间:1987-04-0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传承 陕西同乡

    时到过西北的各省人士,因观赏过秦腔,提起来均常念念不忘,甚而能唱「王宝川」「许翠莲」等,在台湾国立艺专、文化大学很多学生硏究戏剧、发现秦腔、唱词优美、音乐悦耳,都参加学习,并演出多场,例如台湾藉赖月英小姐学校毕业论文即以「秦腔硏究」为题,并出台唱过「三娘敎子」、「柜中缘」、「二进宫」等。另外陕西同鄕会及社敎馆每周均有各省籍靑年学生、主妇、社会人士参加学习秦腔,热诚实在感人。笔者诚恳希望为发扬古老民族文化在国立复兴剧校设地方戏剧科,凡学戏之剧校学生均应对老祖宗

  • 文章説陝西風土諺語(續一)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1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0-04-15
    关键字: 陕西 风土谚语

    谁。 同右。人吃辣椒,图辣;牛吃棘藜,图扎。 刘中宽述。陕西人喜食辣椒,有如牛之食棘藜以扎刺口舌。因又有这谚语:「辣子姓张,越吃越香。」这句谚语的情调,亦如我们吃陕西的「锅盔一一样,特有靱性。比起湘川人之吃辣椒,陕西人之吃辣椒,可谓无名英雄,不太为外方人所知道。少不下川,老不走边。 张逸志述。昔日陕西人以为四川男女社交较公开,少年人易迷恋。长城外新疆这等边远地方,交通不便。穷八站,富八站,不穷不富又八站。 陆地交通,多有以站计路程者。此语系陕西人所说,长安

  • 文章久旱不雨話鄕俗——「取湫」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80-10-15
    关键字: 陕西民俗 取湫 往事回忆 故土乡情

    我国幅员宽广,民俗各异,以祈禳方式来企图消弭灾害或弥补损害者多俱形色,忆及家鄕—陕西省的南部,每逢干旱年程,鄕间多有祈雨之擧,其事虽涉迷信,其俗颇可一述。分敍其办理程序于后:一、拨角子(即选马脚)黄昏之后,由社、庙之代表性人物,率领一伙自愿参加者,(老幼咸宜,唯女性例外)将本庙主神之行像,(大凡各庙之主神神像均有行像及坐像之设,行像为木雕或铜铸,坐像为泥塑)请出,设香案,抬龙梢(龙梢为数十斤之苎麻编结而成,长约二公尺许,首粗尾细,镶有双眼,首后系红绫绸子

  • 文章陕西省同乡会奖学金办理槪况报告并呼吁乡贤诸君子鼎力支持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4期  作者:鄭隆炎 王保民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陕西同乡会 奖学金 通知

    种坚忍不屈之陕西精神深表赞佩外,谨再呼吁鄕贤诸君子慷慨捐助,多少不拘,旨在集腋成裘,俾奖学金后继有力,以培育三奏淸苦勤学子弟,为父老光门楣,为桑梓造人才,为复国大业添新血,尙恳鄕贤君子鼎力玉成,不胜感盼。捐助奖学金请一、划拨台北邮政「一〇三九三三」号本会帐户。二、寄台北忠孝东路一段三号行政院新声局王保民收。三、寄忠孝西路行政院衞生署郑隆炎收。本年度奖学金得奖学生名单分别公布如后:陕西省同乡会代办李鹤亭奖学金得奖人名单陕西省同乡会六十四年颁发奖助学金名单陕西

共51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